(6分)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⑴此圖表示細胞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其中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huán)境是(填標號) ,C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填序號)_______ _ 。
⑵⑥、⑦、⑧、⑨中,CO2濃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填序號)。組織液中氧氣需要經過 層膜才能被組織細胞利用參與有氧呼吸。
⑶⑥的化學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質,它們對于維持 的穩(wěn)定有重要意義。
⑷人體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有賴于_________________機制.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屆新疆農七師高級中學高三第一次模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世界氣候大會,中國政府作出了降低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諾,到2020年中國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經濟與綠色生活方式引起人們重視。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碳從無機環(huán)境中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表示的是 過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無機環(huán)境的途徑為圖中的 (填數字序號)。
(2)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是綠色城市的重要標志之一,可將回收后無法直接利用的有機廢物進行發(fā)酵處理,該過程所利用的生物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過燃燒。碳主要以 的形式進入大氣圈。根據上圖提出一項實現(xiàn)“低碳”承諾、減少溫室效應的關鍵措施 。
(4)若上圖虛線框中的種群及相互間的關系如右圖所示,假設E種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種群中的能量為1.3×108kJ。若能量的傳遞效率為10%~20%,則A種群中的能量至少是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廣東省佛山一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A表示______,D表示_ __。
(2)該化合物是由_____個氨基酸分子失去___水分子而形成的,這種反應叫做_______。
(3)圖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表示肽鍵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
(4)圖中有________個肽鍵,有_______個氨基和______個羧基。該化合物由_________種氨基酸組成;衔锼獬砂被岬倪^程中需要________個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江蘇省南洋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6分)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甲圖中含有________種核苷酸,纈氨酸的遺傳密碼子是__________,該圖表示了 ___________過程。
(2)圖中將氨基酸運輸到核糖體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乙圖中蛋白質由100個氨基酸組成,則對應的DNA至少需要___________個堿基。
(4)某遺傳病是該蛋白質分子的多肽鏈上,一個賴氨酸被一個天冬酰胺(密碼子是:AAU;AAC)所替代造成的,造成這種遺傳病的根本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09~2010 學年度北京市朝陽區(qū)普通高中高二年級生物學科期末綜合練習 題型:綜合題
(5分)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圖甲表示DNA中遺傳信息的___________過程。纈氨酸的遺傳密碼子是__________。
(2)圖中將氨基酸運輸到核糖體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
(3)圖乙中①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mRNA分子。
(4)某遺傳病是該蛋白質分子的多肽鏈上,一個賴氨酸被一個天冬酰胺(密碼子是AAU或AAC)所替代造成的。這種遺傳病的產生屬于可遺傳變異中的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廣東省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A表示______,D表示_ __。
(2)該化合物是由_____個氨基酸分子失去___水分子而形成的,這種反應叫做_______。
(3)圖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表示肽鍵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
(4)圖中有________個肽鍵,有_______個氨基和______個羧基。該化合物由_________種氨基酸組成。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過程中需要________個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