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圖表示某酶催化的化學反應,反應物剩余量隨PH值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曲線.下列從曲線得出的結(jié)論中,錯誤的是( 。
A.該酶的最適溫度是35℃
B.溫度是影響酶的活性的因素
C.pH值是影響酶的活性的因素
D.酶的最適pH值不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分析 1、酶是由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極少數(shù)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的特性.
3、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pH,在最適溫度(pH)前,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強;到達最適溫度(pH)時,酶活性最強;超過最適溫度(pH)后,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溫酶不會變性失活,但高溫、pH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酶變性失活.
4、分析曲線圖:題圖表示某酶促反應中反應物剩余量隨pH及溫度的變化曲線圖,反應物剩余量越少說明酶活性越高,圖中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溫度和pH,其中溫度在30~35℃時,隨著溫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漸增強;溫度為35℃時,酶活性最強;溫度在35~37℃時,隨著溫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漸降低;但在不同的溫度下,酶的最適pH都是8.

解答 解:A、反應物剩余量越少,說明酶的活性越高,由題圖可知該酶的最適溫度是35℃左右,A錯誤;
B、由題圖知,在pH相同的條件下,溫度不同其反應物的剩余量也不同,說明溫度是影響酶的活性的因素,B正確;
C、由題圖知,在溫度相同的條件下,pH不同其反應物的剩余量也不同,說明pH是影響酶的活性的因素,C正確;
D、由題圖知,在不同的溫度下,反應物的剩余量均在pH=8時最少,說明酶的最適pH不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結(jié)合曲線圖,考查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識,考生識記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確外界條件對酶活性的影響,通過分析曲線圖明確底物剩余量越少酶活性越高是解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陜西西安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假設一對夫婦生育的7個兒子中,3個患有血友。℉-h(huán)),3個患有紅綠色盲(E-e),1個正常。下列示意圖所代表的細胞中,最有可能來自孩子母親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陜西西安市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兩種二倍體植物細胞(甲、乙)融合并培育新植株過程的示意圖。有關(guān)分析正確的是( )

A.過程①需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溶液處理,且溶液的滲透壓略大于細胞液滲透壓

B.過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誘導原生質(zhì)體融合,主要依據(jù)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原理

C.過程③表示細胞壁的再生,④⑤需要根據(jù)生長發(fā)育進程更換不同的液體培養(yǎng)基

D.最終得到的植株相對于甲、乙而言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因此不具有可育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溫室效應不會導致( 。
A.冰川加速融化B.海平面上升
C.全球降雨格局改變D.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能力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為不同光照條件下,測得馬尾松和錐栗的光合速率的變化曲線.請回答:
(1)觀察馬尾松綠葉中色素的情況,可釆用紙層析(法)法進行分離;觀察細胞中線粒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可選幼根表皮制片后用健那綠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
(2)圖中C點錐栗的總光合速率小于(等于/大于/小于)馬尾松的總光合速度.圖中B點馬尾松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葉綠體.
(3)若錐栗每天接受12小時光照,且平均光照強度為1200Lx,則一晝夜6dm2的葉片凈產(chǎn)生氧氣288mmol.據(jù)圖分析,馬尾松林中的錐栗高度比馬尾松低卻能正常生長的其原因是錐栗在較弱光照條件下有生長優(yōu)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細胞呼吸對生命活動意義重大,下面關(guān)于細胞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呼吸必須有水和氧氣的參與才能釋放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
B.有葉綠體的細胞葉綠體可以自行合成ATP,因此不需要細胞呼吸提供能量
C.一定是有機物被氧化分解的過程,不一定產(chǎn)生水,但一定釋放能量
D.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沒有線粒體的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有關(guān)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碳是生命的核心B.碳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鋅是屬于微量元素D.鋅是細胞生命活動必需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實驗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原理為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
B.在同一個顯微鏡視野內(nèi)可以同時觀察到二倍體細胞和四倍體細胞
C.實驗過程中固定和解離后的漂洗液都是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
D.實驗中漂洗后可以使用改良的苯酚品紅染液對染色體進行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切開的蘋果切面,很快就會變成褐色,這一現(xiàn)象稱為褐化.蘋果褐化常對蘋果加工產(chǎn)業(yè)造成麻煩.研究人員已經(jīng)通過基因工程獲得了不會褐變的蘋果.據(jù)圖回答相關(guān)問題:

(1)蘋果褐化是因為多酚類物質(zhì)被多酚氧化酶氧化引起的,但多酚類物質(zhì)又是蘋果風味與口味的重要貢獻者.為保持風味,圖中的目的基因應該是關(guān)閉多酚氧化酶基因.
(2)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主要是有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
(3)經(jīng)過圖中a+b過程,目的基因被插入到農(nóng)桿菌的Ti質(zhì)粒的T-DNA上,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連接酶.擴增目的基因的PCR技術(shù)稱為多聚酶鏈式反應,反應的基本物質(zhì)條件是模板、原料Taq酶和引物.
(4)c+d過程的目的是獲得不帶病毒的受體細胞.E過程是指通過農(nóng)桿菌的轉(zhuǎn)化作用,使目的基因進入植物細胞,并將其插入到植物細胞中染色體DNA上.
(5)f過程是檢查基因工程是否成功的一步,包括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轉(zhuǎn)錄和翻譯,鑒定在個體生物學水平上是否賦予了抗褐花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