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血紅蛋白的肽鏈共有6種,分別是α、β、γ、δ、ε、ζ,如圖表示哺乳動物發(fā)育過程中組成血紅蛋白的肽鏈種類變化曲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ε、ζ肽鏈消失是因為特化的細胞中只保留了與自身特定功能相關的遺傳信息
B、不同發(fā)育時期,組成血紅蛋白的肽鏈種類不同,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jié)果
C、紅細胞中,γ多肽鏈的分解逐漸加強,導致其含量逐漸減少
D、隨著發(fā)育的進行,成熟的紅細胞內(nèi)合成α、β多肽鏈的過程逐漸加強
考點:細胞的分化,動物胚胎發(fā)育的過程
專題:
分析:本題以坐標曲線的形式展現(xiàn)了紅細胞中6種肽鏈的變化情況.解答坐標曲線圖類試題,首先要看準坐標軸.本題的橫軸表示從受精卵開始到出生后一段時間,隱含了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信息.據(jù)此答題.
解答: 解:A、細胞分化過程不改變遺傳物質(zhì),特化的細胞中含有該物種的全部遺傳信息,A錯誤;
B、細胞分化的實質(zhì)在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不同發(fā)育時期不同的細胞中選擇表達的基因不同,轉(zhuǎn)錄出不同的mRNA,進而翻譯出不同的蛋白質(zhì)(多肽),B正確;
C、導致γ多肽鏈含量逐漸減少的原因主要是控制合成γ多肽鏈的基因被關閉不再表達,C錯誤;
D、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沒有核糖體,不再合成蛋白質(zhì),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結(jié)合曲線圖,考查細胞分化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分化的概念,明確細胞分化不會改變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掌握細胞分化的實質(zhì);識記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的特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結(jié)合曲線圖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四個圖分別表示有關的生物學過程,對其曲線變化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B點時若為莖背光面的生長素濃度,則C點時不可能為莖向光面的生長素濃度
B、
A點時,害蟲不存在抗藥性個體,而B點時,害蟲存在抗藥性個體
C、
可以表示腸脂肪酶受pH影響的示意圖
D、
曲線A點時,人的胰島A細胞興奮性增強,胰島B細胞的興奮性隨后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某高等雄性動物的精原細胞染色體和基因組成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生物測交后代中與該生物不同的類型有3種
B、該生物與基因型相同的雌性動物交配,后代中不同于雙親的表現(xiàn)型中,雜合體占新類型的比例為
4
7
C、減數(shù)分裂中,①與②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發(fā)生交叉互換
D、該細胞在一次減數(shù)分裂中進行自由組合,可產(chǎn)生4種配子,比例為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酒精在生物實驗中的相關應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用酒精洗去子葉切片上的蘇丹Ⅲ染液
B、可用無水酒精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
C、可用鹽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使植物組織細胞相互分離
D、酒精可改變細胞膜通透性,加速甲基綠吡羅紅染液進人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大象是植食性動物,有一種蜣螂則專以象糞為食.設大象在某段時間所同化的能量為107kJ(千焦),則這部分能量中可以流入蜣螂體內(nèi)的約為( 。
A、0kJ
B、106kJ
C、2×106kJ
D、106~2×106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若牛的同化量為100%,呼吸量為48%,糞便量為36%,則牛的能量利用率是( 。
A、16%B、52%
C、64%D、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甲、乙、丙、丁四圖分別表示有關的生物學過程,在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若B點為莖背光側(cè)的生長素濃度,則C點可能為莖向光側(cè)生長素濃度
B、乙圖中,施用農(nóng)藥后害蟲種群的抗藥基因的頻率,C點比A點高
C、丙圖曲線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質(zhì)水解的催化特性
D、丁圖中蘋果貯藏室的氧氣應調(diào)整到A點對應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科研小組為探究萘乙酸(一種生長素類似物)對小麥種子生根的影響,配制了不同濃度的萘乙酸,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材料有:經(jīng)催芽后處于萌發(fā)狀態(tài)的小麥種子若干、1mg/L萘乙酸母液、培養(yǎng)皿、試管、量筒、溫箱、蒸餾水、移液管、尺子等.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請回答以下問題:
萘乙酸濃度(mg/L) 0 10-10 10-8 10-6 10-4 10-2 1
生根長度(mm) 0.4 3.5 5.4 6.2 5.0 3.1 0.2
(1)配制10-2mg/L萘乙酸的具體操作步驟是在一只試管中加入9ml蒸餾水后,再用
 
移入1mL
 
萘乙酸溶液.
(2)實驗共分為7組,其中對照組是加入
 
mg/L萘乙酸,每組選擇了10粒小麥種子的原因是
 
.研究小組通過
 
得出萘乙酸濃度在10-6mg/L時,根的生長長度是6.2mm.
(3)當添加的萘乙酸濃度為1mg/L,對小麥生根的效應是
 
作用.實驗過程中的觀察指標除了生根長度外,還可以是
 

(4)該科研小組的實驗結(jié)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孟德爾揭示出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他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
①選取豌豆作試驗材料;
②科學地設計試驗程序;
③進行人工雜交試驗;
④應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
⑤選用了從單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⑥先選擇豌豆再選擇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實驗材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