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

為加強水體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構建了較大面積的人工濕地。

(1)當污染物隨水流進入該濕地時,濕地水體中碳元素的遷移和轉(zhuǎn)化途徑如下圖。請用箭頭和文字補充虛線框中的碳轉(zhuǎn)化途徑。

(2)一段時間后,濕地中出現(xiàn)了輪蟲等浮游動物,可控制綠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員還放養(yǎng)了一些魚和鴨,為城市增添自然氣息。請寫出可能存在食物鏈(兩條)。

(3)如果含有重金屬的工業(yè)廢水進入該系統(tǒng),請根據(jù)生態(tài)學基本原理,指出可能產(chǎn)生哪些負面影響。

(1)

<samp id="ypunu"></samp>
  • 呼吸作用


    解析:

    本題考查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及功能的基礎知識,由圖可知,可溶性有機碳可作為好氧細菌碳源,被好氧細菌分解利用,好氧細菌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等作為黑藻綠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時又是其呼吸作用的產(chǎn)物,這樣,在細菌、植物,無機環(huán)境之間形成了穩(wěn)定的物質(zhì)循環(huán)。根據(jù)第二小題的題干,梳理出兩條食物鏈,重金屬鹽在食物鏈中有富集現(xiàn)象,對高營養(yǎng)級的人危害很大,而且難于降解,易發(fā)生二次污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河南省鶴壁高中2010屆高三第一次壓軸卷 題型:簡答題

     2007年夏季,繼江蘇太湖和安徽巢湖之后,藍藻再次在污染本來就十分嚴重的云南滇池不可避免地爆發(fā)了,因為在幾次藍藻災害中,我們都看到了“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污染”所造成的嚴重惡果。大自然已向我們進行報復,向我們發(fā)出強烈的警示。一方面,政府十多年投入47億元治污,另一方面,滇池周邊的工廠、村莊、農(nóng)田每天仍產(chǎn)生著大量污染源,污染速度遠高于治理速度,造成滇池水體中的氮、磷濃度升高,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致使其從昔日的“高原明珠”變成了今日的“高原綠珠”。

    (1)滇池藍藻爆發(fā)時湖面漂浮著一層綠膜,有人認為這是綠藻而不是藍藻。對此,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是否具有___________來判斷。

    (2)迸人夏季氣溫偏高是滇池藍藻爆發(fā)的原因之一,從本質(zhì)上看這是人為污染超過了滇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而溫度是通過影響細胞內(nèi)___________來影響藍藻的生長。

    (3)為了防止滇池水源被污染,環(huán)保部門加強對滇池上游流域沿岸工廠的監(jiān)測,現(xiàn)懷疑某工廠是污染源之一,并對其排污口進行了檢測。檢測員沿河每隔100m取水樣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編號為①~⑨,已知⑤號水樣正對工廠排水口。檢驗員對所取水樣進行了如下處理:Ⅰ.檢測水樣中的藍藻數(shù)量(A組);Ⅱ.濾除水樣中全部藍藻后,每份水樣分為三等份,編號B、C、D,其中B、C組分別添加適量的N和P,D組不添加無機鹽。然后加人等量的藍藻,放置在陽光下若干天,再檢測水樣中藍藻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表(藍藻數(shù)量,單位:百萬細胞/mm3)。

    水樣編號

    A組(原始水樣)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組(無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請回答有關問題:

    ① 通過A組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該工廠是污染源,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進行B、C、D分組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工廠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標還是P含量超標,其中D組起_____________作用。從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center id="ypunu"></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