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上層液體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

(1)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在理論上,上層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理論上講,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內(nèi),上清液中只含噬菌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數(shù)據(jù)之間有較大的誤差,由此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

a.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nèi)增殖后釋放出來,經(jīng)離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將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誤差的來源,理由是:沒有侵入大腸桿菌的噬菌體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            

 

【答案】

(1)同位素標記法(同位素示蹤法)

(2)蛋白質外殼

(3)a:  分布在上清液中     b:  是    出現(xiàn)放射性

【解析】

試題分析:由題意知,(1) 該實驗中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同位素示蹤法);(2) 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噬菌體蛋白質外殼無放射性,大腸桿菌較重,離心后分布在下層沉淀物中,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分布于上清液中;(3) 誤差分析:a.混合培養(yǎng)時間如果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nèi)增殖過多,而致大腸桿菌死亡破裂,釋放出被標記的噬菌體,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b.如果有一部分被標記的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點評:對于此類試題,學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根據(jù)題意,明確實驗原理、目的。

⑵認真分析實驗過程。

⑶根據(jù)實驗原理和過程,思考回答有關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952年“噬菌體小組”的赫爾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在侵染過程中的功能,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侵染一段時間后,用攪拌機攪拌,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右圖所示的實驗結果。攪拌的目的是將噬菌體和細菌震脫,所以攪拌時間少于1分鐘時,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兩個標記實驗結果證明進入細菌的是       。

(2)圖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本組數(shù)據(jù)的意義是作為對 照組,以證明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中的細菌沒有裂解,沒有子代噬菌 體釋放出來,否則上清液中    放射性會增高。

(3)赫爾希和蔡斯證明DNA才是真正的遺傳物質。實驗包括4個步驟:①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②35 S和32 P分別標記噬菌體;③放射性檢測;④攪拌離心分離。該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用數(shù)字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