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定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I、II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III、IV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I、II小桶可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可代表生殖細胞,小球上的字母可表示雌、雄配子相應的基因組成
B. 甲乙同學的實驗應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
C. 實驗中每只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必須相等,I、II桶小球總數(shù)必須相等
D. 乙重復100次實驗后,統(tǒng)計的AB組合的概率約為25%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變化中,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葉綠體內(nèi)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 CO2
C.ADP+Pi+能量→ATP
D.H2O →[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17分)如圖所示的圖解表示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中a、b、d、e代表小分子,A、B、E、F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zhì)a表示__________。
(2)若E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zhì),則在人體中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細胞。
(3)物質(zhì)d是__________,物質(zhì)F是__________,其在動植物細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體積小,被生物體作為長期備用能源物質(zhì)。
(4)物質(zhì)b的名稱__________,圖中的“?”是指____。若某種B分子由n個b(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m)形成的兩條鏈組成,則該B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約為________。
(5)b的結構通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圖2中結構2名稱是__________4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與圖2相比HIV的遺傳物質(zhì)特有的堿基名稱是___________。
(8)圖2中的結構在真核生物中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0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英國科學家拉瑪克里斯南、美國科學家斯泰茨、以色列科學家約納什因,以表彰他們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中的貢獻,以下對核糖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所有生物都含有核糖體
B. 核糖體不含膜結構,因此不含有磷元素
C. 核糖體是細胞內(nèi)水和ATP形成的重要場所之一
D. 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對番茄品種甲和乙光合速率的影響(圖1),以及番茄品種甲的葉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與土壤含水量的關系(圖2)。(注:光補償點指植物在一定的溫度下,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和呼吸作用數(shù)量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的光強度)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土壤含水量對甲、乙兩種番茄光合速率的影響基本相同
B. 氣孔導度的變化與番茄光合速率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
C. 番茄在土壤含水量為50%的條件下,比含水量在90%條件下的光補償點低
D. 土壤含水量降低,氣孔導度降低,胞間CO2濃度逐漸升高,可能是因為水分虧缺導致類囊體結構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工作者在同一環(huán)境條件下測定了生長狀態(tài)相同的美國紅楓和北美楓香的凈光合速率(用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差值表示)及蒸騰速率的日變化,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北美楓香和美國紅楓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時刻分別是14:00和13:00
B. 北美楓香和美國紅楓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分別是II:00和15:00
C. 美國紅楓正午前后凈光合速率下降與氣孔關閉引起的C02供應不足有關
D. 北美楓香在該實驗條件下對水的需求量大于美國紅楓對水的需求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該種群在20年內(nèi)呈“J”型增長
B. 第10年后,該種群的數(shù)量開始下降
C. 經(jīng)調(diào)查該種群在第10年時為200,估算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容納量約為400
D. 經(jīng)調(diào)查該種群在第15年時的出生率為m,估算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死亡率大于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出入細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載體的是( )
A. 水分子進入根毛細胞 B. O2進入肺泡
C. K+被吸收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D. CO2進入毛細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