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棉鈴蟲屬于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幼蟲主要侵害棉田,成蟲主要侵害棉田和花生田。轉基因抗蟲棉全面推廣后,棉田和花生田的棉鈴蟲種群都得到有效控制。某研究小組為研究抗蟲棉種植面積變化對花生田棉鈴蟲種群數(shù)量的影響,在某地展開了棉鈴蟲種群田間調查。

請回答下列問題:

120世紀90年代,大量農(nóng)藥的使用造成棉鈴蟲抗藥性增強,這是農(nóng)藥對棉鈴蟲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其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鈴蟲的雌蟲可釋放性外激素來吸引雄蟲前來交尾,性引誘劑屬于_____________信息,該信息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雄蟲來降低棉鈴蟲種群密度,這一方法的原理是通過改變害蟲的_______________降低其出生率,最終導致種群密度下降。

3)經(jīng)多年調查,研究人員得出抗蟲棉種植面積與花生田棉鈴蟲發(fā)生面積的曲線圖,由調查結果可知,隨抗蟲棉種植面積增大,會導致花生田棉鈴蟲種群數(shù)量_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然選擇 棉鈴蟲種群抗藥基因頻率增加 化學 有利于種群的繁衍 性別比例 降低 棉鈴蟲幼蟲的主要寄主是棉花,抗蟲棉產(chǎn)生的相關毒素殺死大量幼蟲,有效控制了花生田棉鈴蟲的蟲源

【解析】

現(xiàn)代進化論的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物種形成,進化的本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生殖隔離的形成是物種形成的標志。

1)農(nóng)藥的使用淘汰了自然界中沒有抗藥性的個體,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其實質是淘汰沒有抗藥性的基因,使抗藥基因頻率增加。

2)性引誘劑是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性引誘劑可以吸引異性交配,有利于種群的繁衍;人工合成性引誘劑誘殺雄性個體,使其不能交配,改變了性別比例,降低了出生率,從而降低種群密度。

3)從圖中看出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大,花生田棉鈴蟲種群數(shù)量下降,其原因是抗蟲棉產(chǎn)生了相關毒素,殺死了大量幼蟲,控制了花生田棉鈴蟲的蟲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生物學實驗過程或結果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甲中色素帶②和④分別是黃色的葉黃素和藍綠色的葉綠素a

B. 若圖乙表示正在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則細胞吸水能力逐漸增強

C. 圖丙右側錐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替代進行檢測

D. 圖丁表示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剪取尖端制片后可觀察到分生區(qū)細胞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在冬季來臨時,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體內(nèi)發(fā)生了一系列適應低溫的生理生化變化,抗寒力逐漸增強。如圖為冬小麥在不同時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變化關系圖,請據(jù)圖推斷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冬季來臨,自由水明顯減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 結合水與自由水含量的比值,與植物的抗寒性呈現(xiàn)明顯的負相關

C. 隨著氣溫和土壤溫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減少,組織中的含水量上升

D. 隨溫度的緩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漸減弱,有利于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囊泡在真核細胞內(nèi)物質運輸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下圖表示高爾基體產(chǎn)生的COPI囊泡與內(nèi)質網(wǎng)膜的融合過程。

1)與t蛋白結合的Dsl1復合體,通過與_______發(fā)生特異性識別,捕獲囊泡(拴留)后,進一步促進囊泡去衣被,從而暴露出_______,其與t蛋白結合,將囊泡錨定在內(nèi)質網(wǎng)膜上,在SM蛋白的作用下,最終依靠生物膜結構的_______特點,實現(xiàn)囊泡與內(nèi)質網(wǎng)膜融合。

2Dsl1復合體缺失,囊泡將滯留在_______,無法與內(nèi)質網(wǎng)膜融合,導致內(nèi)質網(wǎng)膜面積_______,進而影響其正常工作。Dsl1復合體缺失能夠影響_______過程的進行。

①線粒體和葉綠體之間的物質交流

②分泌蛋白運到細胞外

③內(nèi)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之間的囊泡運輸

④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給實驗兔靜脈注射不同劑量的胰島素,測得血糖的補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隨著曲線a的下降,非糖物質向葡萄糖轉化的速率__________(填“加快”或“減慢”或“不變”),當胰島素濃度為40 μUmL時,在較長時間內(nèi)血糖濃度_________(填“會”或“不會”)維持相對穩(wěn)定。

2)胰島素水平可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這是因為激素調節(jié)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正常情況下,體內(nèi)需要源源不斷產(chǎn)生胰島素,以維持體內(nèi)的胰島素含量動態(tài)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線b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免疫球蛋白是由兩條重鏈(H鏈)和兩條輕鏈(L鏈)通過鏈間二硫鍵連接而成的四肽鏈結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免疫球蛋白中至少含有4個―NH2和4個―COOH

B. 若免疫球蛋白由m個氨基酸形成,則含有m-4個肽鍵

C. 免疫球蛋白能特異性識別抗原

D. 不同免疫球蛋白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肽鏈的折疊、盤曲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請回答問題。

縱觀整個生物界,捕食者與被捕者之間總是進行著激烈的軍備競賽。作為被捕食者的一方,往往擁有自己特別的防御措施,例如胡蜂擁有毒針,采用直接注射的方式將毒素注入捕食者的血液中。同樣,許多蛙類能夠分泌毒性肽,它們與捕食者細胞上的相應受體結合進而引發(fā)捕食者嘔吐、低血壓、痛覺敏感等不良反應。

那么問題來了,蛙類缺少毒針這種直接注射的結構,所以將小分子毒性肽快速滲入上皮細胞就成為了最有效的下毒方式。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蛙類分泌的毒性肽的分子量達05-2 kDa,都屬于大分子分泌物,無論是從大小還是理化性質上看,均不易被上皮細胞吸收。那它們是如何進入捕食者血液中的呢?答案就是抗菌肽。

抗菌肽是蛙類的皮膚分泌物,能殺死體表細菌,被認為是蛙類物種自然免疫的組成部分。其實,它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毒性肽進入捕食者血液的推手。那么抗菌肽是如何促進毒性肽進入捕食者血液的呢?體外實驗利用100uM毒性肽培養(yǎng)上皮細胞未發(fā)現(xiàn)細胞裂解;而當抗菌肽與毒性肽一起培養(yǎng)上皮細胞時,發(fā)現(xiàn)細胞中乳酸脫氫酶在5分鐘內(nèi)大量溢出;當單獨使用抗菌肽時,也產(chǎn)生了相似的乳酸脫氫酶溢出水平。以上實驗表明,抗菌肽可以破壞細胞,使細胞層細胞彼此斷裂游離,造成上皮細胞層穿孔,實驗結果如下圖。由此一來,毒性肽就能更快的進入捕食者血液。而體內(nèi)實驗也有相同的發(fā)現(xiàn):有抗菌肽輔助時,10分鐘毒性肽的吸收量就已經(jīng)達到了引起捕食者不良反應的劑量。

1)本文討論的生物學話題是_______。

2)毒性肽是由蛙細胞的_______(細胞器)合成,通過_______方式分泌出來。

3)蛙類的毒性肽是如何快速進入捕食者血液,從而為蛙類贏得逃脫的可能?_______。

4)抗菌肽是天然的殺菌物質,已廣泛應用于藥品的研發(fā)。本文的研究啟示我們,在研究抗菌肽的醫(yī)藥價值時,還應充分考慮哪些問題?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反映某種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由圖可知(

A.該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是b

B.當溫度高于d時,該酶依然具有活性

C.隨著溫度的升高,該酶的活性一直升高

D.該酶在c溫度下的活性比a溫度下的活性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設計實驗如圖所示,實驗開始時,U型管兩側液面高度相等,圖中半透膜允許單糖通過,但二糖不能通過。據(jù)圖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U型管中加入兩種濃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則高濃度的一側液面上升時,上升速率一直不變

B.U型管中加入兩種濃度不等的蔗糖溶液,當液面停止上升時,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相等的

C.U型管中加入兩種濃度不等的蔗糖溶液,當液面維持穩(wěn)定后,此時水分子不能通過半透膜

D.U型管中加入兩種濃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則實驗現(xiàn)象為:高濃度一側液面先升高,隨后下降,最終兩側液面會持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