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回答下列I、Ⅱ兩個小題
I.某實驗室通過手術獲得下丘腦部分損毀卻能存活的大鼠,進行了相關研究.
(1)實驗一  按下表準備兩組實驗大鼠并作如下處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紅細胞);7天后,取脾臟組織制成細胞懸液;將適量脾細胞懸液與SRBC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然后檢測SRBC破裂情況(注:特異性抗體與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后,紅細胞會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培養(yǎng)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組別 材料準備 數量(只) 培養(yǎng)液的OD值
手術摧毀組(做手術并損毀丘腦前部) 12 0.20
正常組(未做手術) 12 0.40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
 

②脾細胞懸液會引起SRBC破裂,說明懸液中含有
 
物質,產生該物質的細胞稱為
 

③有人認為該實驗還應增設一組;做手術卻不損毀下丘腦.你認為有必要嗎?
 

請說明理由:
 

④請為此實驗擬定一個題目
 

(2)實驗二 另取正常鼠和手術手損毀鼠多組,在不同溫度的環(huán)境中放置30分鐘,然后測定大鼠單位時間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結果如圖所示.
①請在圖中繪出手術損毀鼠單位時間的耗氧量變化曲線.
②將正常鼠從室溫移至低溫環(huán)境,其血糖濃度會升高,原因是
 

③在適宜條件下喂養(yǎng)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手術損毀鼠的性腺萎縮,這是由于該大鼠下丘腦釋放的
 
減少,使垂體釋放的
 
降低所致.
Ⅱ.某石質海灘的潮間帶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間的凸出基質兩類環(huán)境組成,主要生長著滸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濱螺、岸蟹等動物.岸蟹主要以濱螺等小動物為食,其主要天敵是海鷗.
(1)有人選擇大小、深度等相似的兩個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濱螺(233只)捉出,移入幾乎無濱螺的A坑,研究濱螺對海藻及岸蟹種群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

①圖A中滸苔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從種間關系角度看,滸苔和角叉苔是
 
關系.
②水坑中岸蟹種群密度與
 
海藻的種群相對數量呈正相關.研究發(fā)現,此種海藻占優(yōu)勢的環(huán)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敵;而另一種海藻占優(yōu)勢的環(huán)境則相反.請據此解釋B坑中的濱螺在移出前數量較多的原因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構成的最長食物鏈為
 

(2)通過對水坑和凸出基質這兩類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濱螺密度和海藻物種數的調查,繪制成圖C.
①在濱螺極稀少的情況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優(yōu)先保護的是
 
生態(tài)系統(tǒng),
這種保護措施屬于
 

②當濱螺密度長期保持在100~200只/m2時,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較高.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神經、體液調節(jié)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種間關系,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專題:
分析:Ⅰ(1)該小題以“下丘腦部分損毀卻能存活的大鼠和正常大鼠”為實驗研究對象,考查考生對免疫等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對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實驗設計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控制和確定自變量、無關變量和因變量.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下丘腦是否被損毀;因變量是抗體能否產生;無關變量是大鼠的年齡、健康狀態(tài)、手術操作等;反映因變量的觀測指標是OD值.
(2)該小題通過對正常鼠和手術損毀鼠的代謝強度(耗氧量)進行識圖并思考,考查考生對“血糖平衡”、“體溫調節(jié)”和“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等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
Ⅱ該題選用某石質海灘的潮間帶的水坑和水坑間的凸出基質兩種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對濱螺的移出和移入實驗,以圖表形式呈現實驗結果,考查考生對以“種間關系”、“生態(tài)因素”等基本概念為主的生物與環(huán)境知識的理解,并重點考查了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解答: 解:Ⅰ(1)①將“非己”成分SRBC注入大鼠體內的目的顯然是作為抗原.
②根據括號中的提示可知,SRBC破裂是因為特異性抗體與之結合,該抗體顯然來自脾細胞懸液,由效應B細胞產生.
③排除無關變量影響的常用方法是設置對照,比如為排除手術操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有必要增設一組做手術卻不損毀下丘腦(假手術)的大鼠. 
④實驗題目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以及自變量因變量,做手術卻不損毀下丘腦可知下丘腦為自變量,產生抗體量為因變量,故題目為探究下丘腦對抗體產生的影響.
(2)①體溫調節(jié)的主要中樞是下丘腦.因此,手術損毀鼠的體溫不能維持恒定,在一定范圍內,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體溫升高,呼吸酶活性增強,耗氧量增加.下丘腦部分損毀的大鼠,其整體代謝與調節(jié)的能力都會明顯下降,所以耗氧量通常不會高出正常鼠.

②將正常鼠從室溫移至低溫環(huán)境,受寒冷刺激,下丘腦通過有關神經可促進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由此導致血糖濃度升高.
③根據激素分泌的反饋調節(jié)特點可知,下丘腦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可促進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促進性腺的發(fā)育和性激素的分泌.
Ⅱ.(1)①從圖A信息可知,移入濱螺后,滸苔數量明顯下降,而角叉苔數量基本沒變;從圖B信息可知,移出濱螺后,滸苔數量明顯增加.綜合A、B圖,可以得出滸苔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被濱螺取為食的結論,滸苔和角叉苔具有種間競爭的關系.
②從圖A和圖B中可以找出與岸蟹種群密度呈正相關的海藻的曲線只有滸苔.題中提供了“研究發(fā)現,此種海藻占優(yōu)勢的環(huán)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敵;而另一種海藻占優(yōu)勢的環(huán)境則相反”的重要信息,分析圖A和圖B,可以確定此種海藻是滸苔,另一種海藻是角叉苔.再結合主題干“岸蟹主要以濱螺等小動物為食”的重要信息,就可以解釋B坑中的濱螺在移出前數量較多的原因是:B坑中滸苔不占優(yōu)勢,該環(huán)境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鷗的捕食,因而岸蟹數量較少,濱螺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所以數量較多.
③根據A和B坑中的生物種類和她們之間的營養(yǎng)關系(可通過圖中曲線變化透射出的不同種群數量的變化),尋找出最長的食物鏈關系為:滸苔→濱螺→岸蟹→海鷗.
(2)①圖C表明,濱螺極少時,水坑中海藻種類顯著比凸出基質中少,其生物多樣性很差,“最大限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應優(yōu)先保護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凸出基質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包括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等,這里很顯然屬于就地保護.
②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高低的判斷標準是自動調節(jié)能力,而自動調節(jié)能力的大小取決于營養(yǎng)結構的復雜程度,營養(yǎng)結構的復雜程度又建立在生物種類數的多少基礎上.仔細分析圖C中的兩條曲線,可得出正確答案.
故答案為:
Ⅰ(1)①抗原
②抗體    效應B細胞
③有必要   排除手術本身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④探究下丘腦對抗體產生的影響
(2)①

②在低溫刺激下,下丘腦通過相關神經促進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③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II (1)①被濱螺捕食  競爭
②滸苔   B坑滸苔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敵,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數量較少,岸蟹數量少,對濱螺捕食少,因而濱螺較多
③滸苔-濱螺-岸蟹-海鷗
(2)①凸出基質   就地保護    ②水坑.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的較多,主要是關于實驗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熟練的知識點較多.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達總吸水量的99%.對蒸騰作用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促進水分的吸收
B、吸收無機鹽的動力
C、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D、降低葉片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定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同學的實驗模擬的是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
B、實驗中每只小桶內兩種小球的數量必須相等,但Ⅰ、Ⅱ桶小球總數可不等
C、乙同學的實驗可模擬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
D、甲、乙重復100次實驗后,統(tǒng)計的Dd、AB組合的概率均約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當你專心作答試題時,參與的高級中樞主要有( 。
①下丘腦
②大腦皮層H區(qū)(聽覺性語言中樞)
③大腦皮層S區(qū)(運動性語言中樞)
④大腦皮層V區(qū)(視覺性語言中樞)
⑤大腦皮層W區(qū)(書寫性語言中樞)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下列有關人體免疫的問題.
(1)人體免疫器官主要包括
 
(至少答出兩個).
如圖是人體防御外界病原體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線的示意圖,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細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2)以下不屬于第1道免疫防線的是
 

A.溶酶體;B.汗液;     C.口腔粘膜;D.胃酸
(3)圖中細菌①可以吞噬多種病原體,因此這一免疫過程的特點是
 

(4)圖中②和④的名稱分別是
 
 
;⑧和⑨分別表示
 
 

(5)接種疫苗后,若有相應病原體再次入侵人體,則人體會迅速產生免疫應答,結合圖示分析此現象的原因
 

(6)接種疫苗屬于
 
免疫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了探究某物質(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實驗思路:
(1)實驗分組:
甲組:培養(yǎng)液+Y細胞+3H-TdR(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生理鹽水
乙組:培養(yǎng)液+Y細胞3H-TdR+X(用生理鹽水配制)
每組設置若干個重復樣品.
(2)分別測定兩組的CRD(細胞內的放射性強度),求每組的平均值.
(3)將各樣品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合適時間后,測定CRD,求每組平均值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要求與說明:答題時用X、CRD、3H-TDR表示相關名詞:Y細胞是能增值的高等動物體細胞)請回答:
(1)實驗目的:
 

(2)預測實驗結果及結論:
 

(3)實驗中采用3H-TDR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以重組DNA技術為核心的基因工程正在改變著人類的生活.請回答下列問題.
(1)獲得目的基因的方法通常包括
 
 

(2)切割和連接DNA分子所使用的酶分別是
 
 

(3)運送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一般選用病毒或
 
,后者的形狀成
 

(4)由于重組DNA分子成功導入受體細胞的頻率
 
,所以在轉化后通常需要進行
 
操作.
(5)將人胰島素基因分別導入大腸桿菌與酵母菌,從兩者中生產的胰島素在功能和
 
序列上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中A、B曲線分別表示在適宜的條件下,一定時間內某一必需礦質元素從大麥幼根不同部位向莖葉的輸出量和在大麥幼根相應部位積累量的變化.請回答:
(1)只依據B曲線
 
(能、不能)確定幼根20~60 mm部位對該礦質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2)一般情況下,土壤中該礦質元素的濃度比根細胞中的濃度
 
.所以幼根表皮細胞通過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缺氧條件下,根對該礦質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3)若大麥吸收該礦質元素不足,老葉首先表現缺乏該礦質元素的癥狀,說明該礦質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體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時期,大麥對該礦質元素的需要量
 
(相同、不同).
(4)該大麥幼根大量吸收該礦質元素的部位與大量吸收其他礦質元素的部位
 
(相同、不同),該部位稱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生物模式圖,組成結構a的物質最有可能是( 。
A、蛋白質B、RNA
C、DNAD、脂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