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是生態(tài)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關于生產者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營養(yǎng)級 | B.一定能固定CO2 |
C.都是生態(tài)系統能量轉換的載體 | D.一定是植物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是一水域生態(tài)系統在一年之內的能量流動情況資料(能流單位:kJ/m2.a)。請分析回答:
(1)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為 kJ/(m2.a)
(2)該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在 之間,能量傳遞效率如此之低,是因為大部分能量 ,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 。
(3)按圖中的能量傳遞效率,若食肉動物增重1kg(有機物干重),則需消耗生產者約 kg(有機物干重)。
(4)人類對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進行調查研究,其意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甘肅省天水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二階段考試生物(蘭天班)試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生態(tài)系統碳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請回答:
(1)寫出圖中含有四個營養(yǎng)級的食物鏈: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2)分析A→E和D→B過程中碳流動形式的不同點 。
(3)若生產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傳遞效率計算,位于第四營養(yǎng)級的生物可增重 kg。
(4)據測定,生產者在黑暗中每小時釋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每小時釋放出64mg的O2,經過10小時可積累葡萄糖 mg。
(5)人類大量開采并燃燒由古代動植物遺體變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積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內釋放,對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主要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黑龍江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下面是一水域生態(tài)系統在一年之內的能量流動情況資料(能流單位:kJ/m2.a)。請分析回答:
(1)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為 kJ/(m2.a)
(2)該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在 之間,能量傳遞效率如此之低,是因為大部分能量 ,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 。
(3)按圖中的能量傳遞效率,若食肉動物增重1kg(有機物干重),則需消耗生產者約 kg(有機物干重)。
(4)人類對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進行調查研究,其意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廣東省中山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生態(tài)系統碳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請回答:
(1)寫出圖中含有四個營養(yǎng)級的食物鏈: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2)分析A→E和D→B過程中碳流動形式的不同點 。
(3)若生產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傳遞效率計算,位于第四營養(yǎng)級的生物可增重 kg。
(4)人類大量開采并燃燒由古代動植物遺體變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積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內釋放,對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主要是 。
(5)上圖可知,減緩二氧化碳增多的關鍵的措施是:第一 ;第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遼寧省東北育才學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圖一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簡圖,“→”表示碳的流動方向。圖二表示該生態(tài)系統中消費者之間種群數量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圖三表示外來物種在一定時期內的增長曲線。請據圖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循環(huán)主要以 的形式進行。
(2)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請寫出圖一中的食物鏈 。該食物鏈共包含了 個營養(yǎng)級,若消耗生產者1000kg,位于最高營養(yǎng)級的生物
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 kg。
(3)如果圖二中甲、乙、丙代表圖一中A、B、C,則甲、乙、丙分別依次代表的是_______。
(4)研究者觀察到蒼鷹處在圖中的最高營養(yǎng)級。假設C攝入的能量為a,其中存在于糞便中的能量為b,呼吸散失的能量為c,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為d,若能量的傳遞效率在10~20%之間,則流入蒼鷹的能量最多為 。
(5)研究者要調查蒼鷹的種群密度,常用的調查方法是 。
(6)根據圖三可以判斷引進該生態(tài)系統的外來物種呈現 ___ ___增長,這種增長方式中增長率的變化特點_____ _____。請你寫出該外來物種呈現這種增長的原因以及對該生態(tài)系統可能造成的危害:原因: 。
可能造成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