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蛋白質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其生物活性就會喪失,這稱為蛋白質的變性.高溫、強堿、強酸、重金屬等都會使蛋白質變性.現(xiàn)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請你設計實驗,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質變性.材料用具:質量分數(shù)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2%的新鮮淀粉酶溶液、蒸餾水、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無水乙醇、燒杯、試管、量筒、滴管、溫度計、酒精燈.
(1)實驗步驟
①取兩支試管,編號A、B,向A、B兩試管中各加入1mL新鮮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試管加5滴蒸餾水,向B試管加5滴無水乙醇,混勻后向A、B兩試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將兩支試管搖勻后,同時放入適宜的溫水中維持5min;
③配制斐林試劑:取少量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少量等量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成斐林試劑;
④從溫水中取出A、B試管,各加入1mL斐林試劑搖勻,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約2min,觀察試管中出現(xiàn)的顏色變化.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A試管中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不出現(xiàn),說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質)變性;
②A試管中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也出現(xiàn),說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質)變性.
(3)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乙醇,對照組是A試管.

分析 本題是通過實驗探究蛋白質變性的原因,先分析題干明確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質變性,從實驗目的分析自變量是乙醇的有無,實驗的原理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可以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因此實驗的因變量是否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原則與單一變量的原則,因為本實驗是探究實驗,乙醇能可能使蛋白質變性,也可能乙醇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因此預期實驗結果應有2種情況.

解答 解:(1)分析題干可知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質變性,由實驗目的和實驗材料推出實驗原理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可以與菲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若乙醇能使蛋白質變性,唾液淀粉酶活性喪失,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若乙醇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唾液淀粉酶具有活性,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因此實驗的自變量是乙醇的有無,因變量是否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其他變量屬于無關變量,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原則與單一變量的原則.
故實驗步驟是:
①實驗的試劑的量是無關變量,應保持一致,因此,取兩支試管,編號A、B,向A、B兩試管中各加入1mL新鮮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試管加5滴蒸餾水,向B試管加5滴無水乙醇,混勻后向A、B兩試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溫度和水浴加熱 的時間是無關變量,應保持一致且適宜,將兩支試管搖勻后,同時放入適宜溫度的溫水中維持5min;
③配制菲林試劑溶液,取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試劑;
④從溫水中取出A、B試管,各加入1mL斐林試劑搖勻,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觀察試管中出現(xiàn)的顏色變化.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本實驗是探究實驗,乙醇能可能使蛋白質變性,也可能乙醇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因此預期實驗結果應有2種情況.
①A試管中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不出現(xiàn)說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質)變性
②A試管中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也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說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質)變性.
(3))該實驗的自變量是乙醇的有無;因變量是A、B試管中的顏色變化;A試管是對照組,B試管是實驗組.
故答案為:
(1)①5滴蒸餾水、廴∩倭抠|量濃度為0.1 g/mL的NaOH溶液和少量等量質量濃度為0.05 g/mL的CuSO4溶液,配制成斐林試劑
(2)①A試管中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不出現(xiàn)
②A試管中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試管也出現(xiàn)
(3)有無乙醇 A試管

點評 本題是探究乙醇是否使蛋白質變性,對實驗目的、原理和實驗變量的分析是解題的突破口,對實驗設計應遵循的對照原則與單一變量原則的運用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下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定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同學的實驗模擬的是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

B.實驗中每只小桶內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必須相等,但Ⅰ、Ⅱ桶小球總數(shù)可不等

C.乙同學的實驗可模擬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

D.甲、乙重復100次實驗后,統(tǒng)計的Dd、AB組合的概率均約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寧波市高二下學期九校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雌雄同株異花的二倍體植物(2N=36)的花色受兩對等位基因(用Dd、Rr表示)控制。兩對等位基因位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徑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若某正常紅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現(xiàn)了兩種表現(xiàn)型且比例為3:1,則該正常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DDRr或DdRR

B.基因R與突變后產生的r基因,所含的脫氧核苷酸數(shù)目有可能相等

C.基因D和基因R同時存在時,該植物的花色才可能表現(xiàn)為紅色,所以基因D和基因R表現(xiàn)為共顯性

D.在雜交時,需要套袋、授粉和套袋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某人通過實驗研究化合物X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化合物X影響淀粉酶的最適溫度
B.曲線I作為對照實驗
C.化合物X能降低淀粉水解反應的活化能
D.化合物X對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使酶完全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為大腸桿菌DNA分子結構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長鏈的片段.請根據(jù)如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中的1表示磷酸,2表示脫氧核糖,1、2、3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叫脫氧核苷酸.
(2)3有4種,中文名稱分別是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3)如果3表示的是T,1、2、3結合在一起叫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4)DNA 徹底氧化分解后,能產生含氮廢物的是3(用序號表示).
(5)此圖若為艾滋病病毒的核酸,3有4種,中文名稱分別是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尿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物質可以在同一個細胞中合成的是(  )
A.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B.胰島素和胰淀粉酶
C.促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D.生長激素和呼吸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年齡結構不影響種群密度B.不同種群的種群密度沒有差異
C.性比率的改變不影響種群密度D.出生率減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長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白蛋白在肝細胞內合成后,分泌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分布到身體各處.下列有關白蛋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白蛋白增多,會引起組織水腫B.白蛋白減少,會使血漿滲透壓降低
C.白蛋白減少,O2運輸能力減弱D.白蛋白增多,可通過泌尿系統(tǒng)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大腸桿菌與草履蟲的主要不同之處是前者具有(  )
A.擬核B.核糖體C.細胞核D.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