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分)普通小麥中有高稈抗病(TTRR)和矮稈易感病(ttrr)兩個品種,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實驗小組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下三組實驗:

請分析回答:
(1)A組由Fl獲得F2的方法是____,矮稈抗病植株I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____。矮稈抗、蜻M一步培育獲得矮稈抗病小麥新品種的具體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獲得的矮稈抗病植株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____。
(2) I、Ⅱ、Ⅲ三類矮稈抗病植株中不能產生可育配子的是____類。A、B、C三組方法中,最不容易獲得矮稈抗病小麥品種的是____組。
(3)有人試圖利用細菌的抗病毒基因對不抗病小麥進行改良,以獲得抗病小麥品種。構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組DNA分子時,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轉基因小麥遺傳改良成功的標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體的檢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交(1分)     2/3(1分) 秋水仙素(或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1分)  100%(1分)
(2)Ⅱ(1分)     C(2分)
(3)限制性內切酶和DNA連接酶(1分) ;培育的植株是否具有抗病性狀(2分);用病毒   別感染轉基因小麥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觀察比較植株的抗病性(2分)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中學教材全解 高中生物 必修二 遺傳與進化(配中國地圖出版社實驗教科書) 題型:071

植物的進化經過了漫長的歷程。下圖是普通小麥進化過程簡圖,如果將一粒小麥、山羊草及另一種山羊草(節(jié)節(jié)草)的染色體組分別用AA、BB和DD來表示。請問:

(1)

大約在一萬年前,普通小麥的祖先“一粒小麥”和山羊草的原始野生種,通過屬間雜交,得到雜交種(a),它的染色體組組成可用字母表達為________;其大多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

(2)

某些雜交種(a)通過________,成為異源多倍體,進化成二粒小麥,它的染色體可用字母表達為________。

(3)

由圖可知,普通小麥的獲得通過________次屬間雜交,現在的普通小麥是________倍體,在普通小麥根尖細胞中有________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中有________條染色體。

(4)

由此可知,普通小麥根尖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對數與此細胞有絲分裂的后期染色體的數目分別是

[  ]

A.

7,14

B.

12,42

C.

21,84

D.

42,84

(5)

利用上述原理,我國農業(yè)科學家鮑文奎等利用普通小麥和黑麥(2n=14)培育出了八倍體小黑麥,小黑麥的體細胞中含有________染色體,它的優(yōu)點是耐________和________,面粉白,蛋白質含量高,莖稈可做青飼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Ⅰ.(12 分)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起初對此假說持懷疑態(tài)度,他及其同事設計果蠅雜交實驗對此進行研究。雜交實驗圖解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

(1) 上述果蠅雜交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 支持 / 不支持 ) 薩頓的假說。根據同時期其他生物學家發(fā)現果蠅體細胞中有 4 對染色體 (3 對常染色體 ,1 對性染色體 ) 的事實 , 摩爾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使上述遺傳現象得到合理的解釋。( 不考慮眼色基因位于 Y 染色體上的情況 )

(2) 摩爾根等人通過測交等方法力圖驗證他們提出的假設。以下的實驗圖解是他們完成的測交實驗之一:

( 說明 : 測交親本中的紅眼雌蠅來自于雜交實驗的 F1 代 )

①上述測交實驗現象并不能充分驗證其假設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充分驗證其假設 , 請在上述測交實驗的基礎上再補充設計一個實驗方案。 ( 要求寫出實驗親本的基因型和預期子代的基因型即可 , 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為 B、b 。提示:親本從上述測交子代中選取。 )

寫出實驗親本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預期子代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

Ⅱ.科學家們用長穗偃麥草(二倍體)與普通小麥(六倍體)雜交培育小麥新品種—小偃麥。相關的實驗如下,請回答有關問題:

(1)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雜交,F1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為________。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雜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                 ,可用__________處理F1幼苗,獲得可育的小偃麥。

(2)小偃麥中有個品種為藍粒小麥(40W+2E),40W表示來自普通小麥的染色體,2E表示攜帶有控制藍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對長穗偃麥草染色體。若丟失了長穗偃麥草的一個染色體則成為藍粒單體小麥(40W+1E),這屬于_____________變異。為了獲得白粒小偃麥(1對長穗偃麥草染色體缺失),可將藍粒單體小麥自交,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兩種配子,其染色體組成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種配子自由結合,產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麥的染色體組成是_______。

(3)為了確定白粒小偃麥的染色體組成,需要做細胞學實驗進行鑒定。取該小偃麥的       作實驗材料,制成臨時裝片進行觀察,其中        期的細胞染色體最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屆廣西來賓、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調研理綜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12分)普通小麥中有高稈抗病(TTRR)和矮稈易感病(ttrr)兩個品種,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實驗小組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下三組實驗:

 

請分析回答:

  (1)A組由Fl獲得F2的方法是____,矮稈抗病植株I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____。矮稈抗病Ⅱ進一步培育獲得矮稈抗病小麥新品種的具體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獲得的矮稈抗病植株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____。

  (2) I、Ⅱ、Ⅲ三類矮稈抗病植株中不能產生可育配子的是____類。A、B、C三組方法中,最不容易獲得矮稈抗病小麥品種的是____組。

  (3)有人試圖利用細菌的抗病毒基因對不抗病小麥進行改良,以獲得抗病小麥品種。構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組DNA分子時,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轉基因小麥遺傳改良成功的標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體的檢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2分)下表表示的是一些生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數,請分析回答:

物種名稱

染色體數

物種名稱

染色體數

水綿

24

海帶

44

銀杏

16、24

果蠅

?①

佛蝗

23♂、24♀

26

一粒小麥

14

普通小麥

42

豌豆

14

洋蔥

16、24、32

香蕉

22、33

玉米

20

家蠶

56

人類

?②

 

(1)請寫出上表中兩個“?”處的染色體數目: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2)可能由染色體數目決定性別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3)本物種中可能既有二倍體,又有多倍體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

(4)普通小麥是由一粒小麥進化而來的,如果一粒小麥的染色體數記作2X,那么普通小麥可記作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