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抽測生命科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表達和基因工程”的問題。(共10分)
通過DNA重組技術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動物稱為轉(zhuǎn)基因動物。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可以使羊奶中含有人體蛋白質(zhì)。
I.圖6表示了運用基因工程技術使羊奶中含有人體蛋白質(zhì)的基本過程,在該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識別的序列和切點是一G↓GATCC一,請回答:
(1)從羊染色體中剪下羊蛋白質(zhì)基因的酶是 。人體蛋白質(zhì)基因“插入”后連接在羊體細胞染色體中時需要的酶是 。
(2)圖7為質(zhì)粒被切割形成兩個 DNA 片段的圖例,請補充完善。
(3)人體蛋白質(zhì)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染色體內(nèi),原因是 。動物基因工程中通常將目的基因?qū)隷__________細胞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
II.對上述人體蛋白質(zhì)的基因分析發(fā)現(xiàn),在編碼甘氨酸的位點上發(fā)生了三個突變,原因都是由一個堿基替換引起的。突變的來源如下(右為相關氨基酸的密碼子):
(4)則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碼子是 。
(5)當某基因片段模板鏈中轉(zhuǎn)錄成GUC的CAG突變?yōu)镃AA時,這種突變的結果對該生物是否有影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途徑獲得的轉(zhuǎn)基因動物,其后代是否都含目的基因。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抽測生命科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表達和基因工程”的問題。(共10分)
通過DNA重組技術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動物稱為轉(zhuǎn)基因動物。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可以使羊奶中含有人體蛋白質(zhì)。
I.圖6表示了運用基因工程技術使羊奶中含有人體蛋白質(zhì)的基本過程,在該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識別的序列和切點是一G↓GATCC一,請回答:
(1)從羊染色體中剪下羊蛋白質(zhì)基因的酶是 。人體蛋白質(zhì)基因“插入”后連接在羊體細胞染色體中時需要的酶是 。
(2)圖7為質(zhì)粒被切割形成兩個 DNA 片段的圖例,請補充完善。
(3)人體蛋白質(zhì)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染色體內(nèi),原因是 。動物基因工程中通常將目的基因?qū)隷__________細胞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
II.對上述人體蛋白質(zhì)的基因分析發(fā)現(xiàn),在編碼甘氨酸的位點上發(fā)生了三個突變,原因都是由一個堿基替換引起的。突變的來源如下(右為相關氨基酸的密碼子):
(4)則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碼子是 。
(5)當某基因片段模板鏈中轉(zhuǎn)錄成GUC的CAG突變?yōu)镃AA時,這種突變的結果對該生物是否有影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途徑獲得的轉(zhuǎn)基因動物,其后代是否都含目的基因。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江西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1953年,青年學者沃森和克里克發(fā)現(xiàn)了DNA的結構并構建了其模型,緊接著他們又發(fā)表論文提出遺傳自我復制的假說,請根據(jù)沃森和克里克的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1)一個雙鏈DNA分子中,若一條鏈上(A+G)/(T+C)=m ,則其互補鏈上(A+G)/(T+C)的比值為 ,若該DNA分子一條鏈上(A+T)/(G+C)=n,則其互補鏈上(A+T)/(G+C)的比值為
(2)動植物、真菌等細胞中堿基A的數(shù)目與堿基T的數(shù)目是否一定相等? (填“是”或“否”)。原因是
(3)某校一個生物活動小組要進行研究性學習,對生物學史上的經(jīng)典實驗進行驗證,也是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之一。這個小組借助某大學的實驗設備,對有關DNA復制的方式進行探索,有人認為DNA是全保留復制,也有人認為DNA是半保留復制。為了證明這兩種假設,這個小組設計了下列實驗程序,請完成實驗并對結果進行預測。實驗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氮源為14N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均為
14 N-DNA;在氮源15N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均為15N-DNA。用某種離心方法分離得到的結果如右圖所示,其DNA分別分布在輕帶和重帶上。
第二步:將親代大腸桿菌(含15N)轉(zhuǎn)移到含14 N的培養(yǎng)基上繁殖一代(Ⅰ)。請分析:如果其DNA離心后在試管中分布的情況是 ,則是全保留復制;如果其DNA分布的情況是 ,則是半保留復制。
第三步:為了進一步驗證第二步的推測結果,將親代大腸桿菌(含15N)轉(zhuǎn)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連續(xù)繁殖兩代(Ⅱ),請分析: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 ,則是全保留復制;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 ,則是半保留復制。
有人提出第一代(I) 的 DNA用解旋酶處理后再離心就能直接判斷DNA的復制方式,如果輕帶和重帶各占1/2,則一定為半保留復制。你認為這同學說法是否正確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屆重慶市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產(chǎn)前診斷是優(yōu)生學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羊水檢查是針對孕婦進行的一種檢查手段,主要檢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兒脫落的細胞,以確定胎兒成熟程度和健康狀況,并診斷胎兒是否患有某些遺傳病。下圖甲是羊水檢查的主要過程,圖乙是某患者家系遺傳系譜簡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胎兒在母體內(nèi)的發(fā)育過程屬于個體發(fā)育的 ,簡要說明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出現(xiàn)羊膜和羊水的意義 (說出一點即可)
(2)在對獲取的胎兒細胞進行懸浮培養(yǎng)過程中,配制的培養(yǎng)基(液)中除了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促生長因子、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外,還需添加一定量的 ,另外為了防止雜茵污染,還需要加入一定量的 。若需檢測胎兒是否患有21三體綜合征,最好選用 期的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21三體綜合征屬于 (A、單基因遺傳病 B、多基因遺傳病 C、染色體異常的疾。
(3)某次羊水檢查中發(fā)現(xiàn)Ⅲ-10表現(xiàn)正常,但調(diào)查卻發(fā)現(xiàn)其姐姐(上圖乙中的Ⅲ-9)患有某種遺傳。ㄓ肁、
a表示)。據(jù)圖乙回答問題:
①該潰傳病的遺傳方式是 。Ⅲ-9基因型
②若Ⅲ-7與Ⅲ-9婚配,生一個患病女孩的概率
為
③若Ⅱ5再次懷孕后到醫(yī)院進行遺傳咨詢,醫(yī)生
將該家系中部分成員A、a基因所在的DNA分
子進行處理,經(jīng)電泳分離后結果如右圖所示。
由電泳圖譜分析可知,該胎兒是否患該種遺傳病?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表達和基因工程”的問題。(共10分)
通過DNA重組技術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動物稱為轉(zhuǎn)基因動物。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可以使羊奶中含有人體蛋白質(zhì)。
I.圖6表示了運用基因工程技術使羊奶中含有人體蛋白質(zhì)的基本過程,在該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識別的序列和切點是一G↓GATCC一,請回答:
46.從羊染色體中剪下羊蛋白質(zhì)基因的酶是_______________ 。人體蛋白質(zhì)基因“插入”后連接在羊體細胞染色體中時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 。
47.圖7為質(zhì)粒被切割形成兩個 DNA 片段的圖例,請補充完善。
48.人體蛋白質(zhì)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染色體內(nèi),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動物基因工程中通常將目的基因?qū)隷__________細胞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
II.對上述人體蛋白質(zhì)的基因分析發(fā)現(xiàn),在編碼甘氨酸的位點上發(fā)生了三個突變,原因都是由一個堿基替換引起的。突變的來源如下(右為相關氨基酸的密碼子):
49.則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碼子是_______________ 。
50.當某基因片段模板鏈中轉(zhuǎn)錄成GUC的CAG突變?yōu)镃AA時,這種突變的結果對該生物是否有影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上述途徑獲得的轉(zhuǎn)基因動物,其后代是否都含目的基因。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