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會腐敗變質,俗稱“變餿了”.這是什么原因呢?自17世紀發(fā)現(xiàn)微生物后,人們相信微生物是導致食物變質的原因.對此,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1822-1895)進行了認真地實驗研究.他得出微生物不是由食品自然產生而是來自于空氣.如圖是某生物小組模擬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煮沸放冷的肉湯.
(1)一段兒時間后會發(fā)現(xiàn)A瓶內肉湯
 
,B瓶內肉湯
 
,可見,“鵝頸瓶”中彎曲玻璃管的作用是
 

(2)實驗組與對照組控制的實驗變量是
 

(3)為什么在實驗前要把肉湯煮沸
 

(4)為了進一步證明該實驗的結論,可對A瓶進行怎樣的處理
 
,能得到與B瓶相同的實驗現(xiàn)象.
(5)假如肉湯中含有大腸桿菌,當接種少量大腸桿菌用LB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時,培養(yǎng)液中出現(xiàn)
 
現(xiàn)象時,說明大腸桿菌已大量增殖.為進一步確定大腸桿菌的數(shù)量可采用
 
法.
(6)假如肉湯中含有的酵母菌,當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中剛開始培養(yǎng)時,抽樣鏡檢,視野下如圖甲所示(圖中小點代表酵母菌).將容器放在適宜溫度下恒溫培養(yǎng)5小時后,稀釋100倍,再抽樣鏡檢,視野下如乙圖所示.根據(jù)實驗結果判斷,培養(yǎng)5小時后,酵母菌種群密度增加
 
倍左右.
(7)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計數(shù)板直接計數(shù),測得的數(shù)目是
 

A.活細胞數(shù)       B.死細胞數(shù)          C.菌落數(shù)            D.細胞總數(shù).
考點:細胞觀察實驗,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
專題:
分析:巴斯德實驗中將玻璃瓶頸拉成彎曲的鵝頸狀,使外面的塵埃沉積在曲頸部而不致進入瓶內,亦能保持無菌.而B瓶就相當于A瓶的對照實驗.對照實驗需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因此實驗前要把肉湯煮沸.在解答第(5)小題時,利用了調查種群密度中的取樣調查法,因此需準確將樣方中酵母菌數(shù)清.
解答: 解:(1)A瓶把玻璃瓶頸拉成彎曲的鵝頸狀,使外面的塵埃沉積在曲頸部而不致進入瓶內,保持了無菌條件,因此A瓶肉湯不易變質;而B瓶中肉湯容易受到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易變質.
(2)A瓶無微生物侵入,B瓶有微生物侵入,因此實驗組與對照組控制的實驗變量是有無微生物.
(3)肉湯中本來可能存在微生物,為了保持實驗的單一變量,因此在實驗前要把肉湯煮沸,排除微生物來源于肉湯本身.
(4)為了進一步證明該實驗的結論,可對A瓶進行前后自身對照實驗,即打斷瓶頸后,觀察能否得到與B瓶相同的實驗現(xiàn)象.
(5)假如肉湯中含有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在LB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時會大量繁殖,導致培養(yǎng)液中出現(xiàn)渾濁的現(xiàn)象.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可測定微生物的數(shù)量.
(6)數(shù)圖甲中左側兩個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數(shù)量,分別為5和6,平均為5.5;圖乙中是稀釋了100倍的,左側兩個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數(shù)量分別為12和11,平均為11.5,因此根據(jù)實驗結果判斷,培養(yǎng)5小時后,酵母菌種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7)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計數(shù)板直接計數(shù),測得的數(shù)目是細胞總數(shù),包括死細胞和活細胞.
故答案為:(16分)
(1)新鮮(不變質)    變質(不新鮮)    空氣可通過微生物不能通過
(2)有無微生物
(3)殺死肉湯中的微生物,排除微生物來源于肉湯本身(滅菌)
(4)打斷瓶頸
(5)渾濁(1分)     稀釋涂布平板(或稀釋涂布)(1分)
(6)200(1分)
(7)D(1分)
點評:本題考查了微生物培養(yǎng)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處理,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shù)脑u價和修訂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小島上原有果蠅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蠅分別占15%、55%和30%.若此時從島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為VV的果蠅,且所有果蠅均隨機交配,則F1代中V的基因頻率約是( 。
A、43%B、48%
C、52%D、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中a、b分別表示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兩種運輸方式,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質不能通過方式a運輸
B、與方式a有關的載體蛋白覆蓋于細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轉運速率與載體蛋白數(shù)量有關
D、抑制細胞呼吸對方式a和b的轉運速率均有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遺傳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間的傳遞規(guī)律.A~C為物質,①~⑤為過程.
(1)圖中B物質的中文名稱是
 

(2)①~⑤過程中,在核糖體上發(fā)生的過程是
 
;在骨髓細胞和骨細胞都能發(fā)生的是
 
;過程①~⑤中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有
 
.從新陳代謝的條件看,①②過程都需要的酶是
 

(3)禽流感病毒遺傳物質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途徑有
 
(數(shù)字),禽流感病毒有多種亞型,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難,其原因
 
.病毒除感染家禽外,還能感染其他哺乳動物,則說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4)糖尿病與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糖尿病存在兩種不同的類型.成年人糖尿病主要是Ⅱ型糖尿病,在治療上應以
 
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校課外興趣小組對菊花植株進行了觀察和探究,請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成員觀察到菊花植株的成熟葉片呈綠色,其原因是葉綠體中色素吸收的
 
光最少.
(2)若分離出菊花植株細胞中完整的線粒體,將其懸浮在
含有葡萄糖且pH適宜的緩沖液中,并通入CO2,發(fā)現(xiàn)葡萄糖并沒有被消耗,其原因是
 

(3)與常用的紫色洋蔥表皮細胞比較,菊花根尖成熟區(qū)
表皮細胞因
 
在顯微鏡下不易觀察液泡的大小變化.
(4)在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yǎng)時,要特別注意控制好
 
(填激素名稱)的比例.與菊花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是
 

(5)取菊花的分生組織觀察研究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質)出現(xiàn)的凝縮松展的周期性變化.如圖:
①測定細胞周期必須制作臨時裝片,其步驟是
 

②請用箭頭和字母表示一個字整的細胞周期
③染色體凝縮程度最高的時期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酸性磷酸酶(ACP酶)是生物細胞中調控磷代謝的重要酶類,其最適pH為4.8.研究者從鯽魚內臟中分離純化得到一種ACP酶,研究了鉛、鉻、鈣、鎂四種金屬離子對該酶活性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
 

(2)該實驗中,應使用蒸餾水配制實驗所需的不同離子濃度的溶液,而不用自來水,其主要目的是
 

(3)各反應體系均加入等量的pH為4.8的緩沖液,其目的是
 
.實驗組試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濃度的Pb2+、Cd2+、Mg2+、Ca2+溶液和ACP酶溶液,另取一支試管加入
 
作為對照.
(4)分析圖l的兩條曲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圖2曲線表明酶的活性降低,可能的原因是Pb2+、Cd2+等離子破壞了ACP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進行實驗,結果如下表.從表可知( 。
實驗組號 接種菌型 加入S型菌物質 培養(yǎng)皿長菌情況
R 蛋白質 R型
R 莢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經DNA酶處理) R型
A、①不能證明S型菌的蛋白質不是轉化因子
B、②說明S型菌的莢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說明S型菌的DNA是轉化因子
D、①~④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藍藻、大腸桿菌細胞中的酶,在核糖體上合成后由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加工
B、接種到培養(yǎng)基上的青霉菌,進入對數(shù)期就大量積累初級代謝產物青霉素
C、硝化細菌和圓褐固氮菌的可遺傳變異的來源相同,其同化作用的代謝類型不同
D、有些細菌能抗四環(huán)素,根本原因是擬核中染色體上有與抗四環(huán)素有關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同一種動物體內有關細胞分裂的一組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只有②和③
B、動物睪丸中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以上細胞
C、③所示的細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組
D、上述細胞中有8條染色單體的是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