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環(huán)境

B. 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統(tǒng)一性

C. 深海地殼熱裂口的能源來自地熱和硫化氫的氧化

D. 生物圈的物質和能量都需要從外界源源不斷輸入

【答案】D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與環(huán)境構成的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huán)境,A正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統(tǒng)一性,B正確;深海地殼熱裂口的能源來自地熱和硫化氫的氧化,C正確;生物圈的物質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輸入,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實驗中,以下操作和結論正確的是(  )

A. 剪取2~3 mm根尖,用質量分數為10%的酒精解離

B. 上圖是高倍顯微鏡下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看到的視野

C. 若把裝片向左上方移動,可將K細胞移到視野中央

D. 視野中,N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是M細胞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使用高倍顯微鏡的敘述正確(
A.欲將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可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
B.低倍物鏡轉為高倍物鏡后,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將增多
C.換用高倍鏡后,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最清晰
D.為了使高倍物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碁本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容器A中放置的一般是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原因是其細胞分裂能力強,易于培養(yǎng)

B. 在D瓶中極少數細胞存活,是因為存活的細胞獲得不死性,其遺傳物質不發(fā)生改變

C. 為保證培養(yǎng)條件無菌,除進行滅菌外,培養(yǎng)基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D. 細胞培養(yǎng)時,需通入5%C02,其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工廠有男女職工各200名,對他們進行調查時發(fā)現,女性色盲基因的攜帶者有15人,患者7人,男性患者13人.那么這個群體中色盲基因的頻率是(
A.10%
B.8%
C.7%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DNA與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主要在于(
A.元素組成
B.磷酸分子
C.五碳糖和含氮堿基
D.五碳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高中的魏微對生物實驗很感興趣。他將青蛙的后趾皮膚剝掉,再將浸有稀硫酸的小紙片貼在該部位,蛙無反應。這是因為已經破壞了該青蛙反射弧的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纖維 C.傳出神經纖維 D.效應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通過生物工程技術生產抗體的兩種途徑,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生產抗體1和抗體2所用的工程技術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過程類似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中的_______過程。與纖維母細胞的全能性相比,誘導干細胞的全能性比較______________。

(3)②過程產生的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產生差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4)③過程通常使用滅活的病毒誘導融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過⑦過程獲取的目的基因與基因組文庫中的基因相比,該基因在結構上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獲取目的基因后可以利用PCR技術進行擴增,利用該技術擴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以便合成引物,且利用熱變性原理,通過控制_____________來控制雙鏈的解聚與結合。

(6)④和⑩過程均需耍篩選,其目的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

(7)采用蛋白質工程技術對該抗體進行改造,直接操作的對象是_____。正確順序是(用數字表示):_______

①推測新抗體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新抗體的功能分析和結構設計;

③新抗體基因的修飾(合成):

④表達出新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核糖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大腸桿菌沒有核糖體

B. 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C. 抗體、激素和酶都是在核糖體合成的

D. 硅肺是由于吸入肺部的硅塵直接破壞吞噬細胞的核糖體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