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史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B.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同位素示蹤技術(shù)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

C.1910年,摩爾根通過紅眼和白眼果蠅的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D.1866年,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證明了伴性遺傳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定州中學高二上9.11周練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內(nèi)環(huán)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內(nèi)環(huán)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質(zhì)

B.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zhì)的含量有關

C.正常人血漿的pH穩(wěn)定在7.35﹣7.45之間,與內(nèi)環(huán)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D.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在37℃左右,即人體的正常體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安徽省高二上統(tǒng)一測試一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種植基因型為AA和Aa的豌豆,兩者數(shù)量之比是1: 3。自然狀態(tài)下(假設結(jié)實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為AA、Aa、aa的數(shù)量之比為

A.7 : 6 : 3 B.5 : 2 : 1 C.3 : 2 :1 D.1 : 2 :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低溫處理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B.制作裝片,包括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四個步驟

C.在低倍鏡視野中,只要看到含四個染色體組的細胞,即可判斷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了改變

D.把根尖放在卡諾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人體對性狀控制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分析可得出

A.過程①、②都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會使皮膚變白

C.M1和M2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個細胞中

D.老年人細胞中不含有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雄性的性染色體為ZZ,雌性的性染色體為ZW)。正常家蠶幼蟲的皮膚不透明,由顯性基因A控制,“油蠶”幼蟲的皮膚透明,由隱性基因a控制,A對a是顯性,位于Z染色體上。以下雜交組合方案中,能在幼蟲時期根據(jù)皮膚特征,區(qū)分其后代幼蟲雌雄的是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一對同源染色體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來自父方的染色體與來自母方的染色體之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B.B與b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C.A與a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D.A與a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人體一個細胞的一次分裂過程中,細胞核內(nèi)DNA分子數(shù)(無陰影)和染色體數(shù)(陰影)在1、2、3、4四個時期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假如沒有發(fā)生變異,則同源染色體分離發(fā)生在 ( )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海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蝌蚪發(fā)育成蛙的過程中,對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細胞器是

A.溶酶體 B.中心體 C.線粒體 D.高爾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