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是馬鈴薯生產(chǎn)中一種危害嚴重的細菌性病害。1996年,我國科學家首次在世界上獲得抗青枯病轉(zhuǎn)基因馬鈴薯株系,為防治這種毀滅性病害開辟了道路。他們根據(jù)存在于昆蟲體內(nèi)的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人工設計并合成了幾個抗菌肽基因,例如ShivaA,CecropinB等基因,并將其導入馬鈴薯中,轉(zhuǎn)基因馬鈴薯獲得了青枯病抗性的表型。
(1)在克隆基因過程中,通常采用             技術(shù)對目的基因進行擴增,下列由一個DNA分子擴增為兩個DNA分子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序號順序是               。
①引物與單鏈相應互補序列結(jié)合 ②目的基因DNA受熱變性后解鏈為單鏈  ③DNA聚合酶作用下復制
(2)基因工程的第二步是                。一個完整的重組DNA分子的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還必須有          、               以及               等。
(3)通常用           方法檢測新育出的植株染色體DNA上是否插入了抗菌肽基因。

(1)PCR   ②①③  (2)制備重組DNA分子(基因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啟動子 終止子標記基因    (3)(DNA)雜交法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果蠅是遺‘‘研究中一種重要的實驗材料,請依據(jù)下表因答相關(guān)問題:

性染色體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別

果蠅的性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果蠅是遺傳學研究中一種重要的實驗材料,請回答下列相關(guān)的問題:

性染色體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別

過硬的性別

(1)果蠅與人相似,均屬于          型性別決定。下表列出了人類、果蠅重性染色體組成與性別的關(guān)系。由表可知,Y染色體只在         (填“人”或“果蠅”)的性別決定中起主導作用。

(2)果蠅的灰身(B)對黑身(b)為顯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R)對白眼(r)為顯性,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表現(xiàn)型均為紅眼灰身的雌果蠅與雄果蠅交配,后代出現(xiàn)了紅眼灰身、紅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中表現(xiàn)型,問:

①兩親本的基因型為:雌            ,雄             。

②雄性親本產(chǎn)生的精子基因型為             ,其比例為      。

(3)一只雌果蠅的一條染色體上某基因發(fā)生了突變,使野生型性狀變?yōu)橥蛔冃托誀睢T摯乒壟c野生型雄果蠅雜交,F(xiàn)1的雌雄個體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變型。

①在野生型和突變型這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         ,隱性性狀是          

②根據(jù)上述雜交實驗的結(jié)果能否確定突變基因在X染色體上還是在常染色體上?請簡要說明推斷過程。

③若要通過一次雜交實驗鑒別突變基因在X染色體上還是在常染色體上,如果選擇F1中野生型(雌)作為雜交的親本之一,則雄性親本應選擇F1中的        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果蠅是遺傳學研究中一種重要的實驗材料,請回答下列相關(guān)的問題:

性染色體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別

過硬的性別

(1)果蠅與人相似,均屬于          型性別決定。下表列出了人類、果蠅重性染色體組成與性別的關(guān)系。由表可知,Y染色體只在         (填“人”或“果蠅”)的性別決定中起主導作用。

(2)果蠅的灰身(B)對黑身(b)為顯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R)對白眼(r)為顯性,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表現(xiàn)型均為紅眼灰身的雌果蠅與雄果蠅交配,后代出現(xiàn)了紅眼灰身、紅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中表現(xiàn)型,問:

①兩親本的基因型為:雌            ,雄             

②雄性親本產(chǎn)生的精子基因型為             ,其比例為      。

(3)一只雌果蠅的一條染色體上某基因發(fā)生了突變,使野生型性狀變?yōu)橥蛔冃托誀。該雌果蠅與野生型雄果蠅雜交,F(xiàn)1的雌雄個體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變型。

①在野生型和突變型這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         ,隱性性狀是          

②根據(jù)上述雜交實驗的結(jié)果能否確定突變基因在X染色體上還是在常染色體上?請簡要說明推斷過程。

③若要通過一次雜交實驗鑒別突變基因在X染色體上還是在常染色體上,如果選擇F1中野生型(雌)作為雜交的親本之一,則雄性親本應選擇F1中的        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青枯病是馬鈴薯生產(chǎn)中一種危害嚴重的細菌性病害。1996年,我國科學家首次在世界上獲得抗青枯病轉(zhuǎn)基因馬鈴薯株系,為防治這種毀滅性病害開辟了道路。他們根據(jù)存在于昆蟲體內(nèi)的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人工設計并合成了幾個抗菌肽基因,例如ShivaA,CecropinB等基因,并將其導入馬鈴薯中,轉(zhuǎn)基因馬鈴薯獲得了青枯病抗性的表型。

(1)在克隆基因過程中,通常采用____技術(shù)對目的基因進行擴增,下列由一個DNA分子擴增為兩個DNA分子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序號順序是____。
①引物與單鏈相應互補序列結(jié)合②目的基因DNA受熱變性后解鏈為單鏈 ③DNA聚合酶作用下復制

(2)基因工程的第二步是____。一個完整的重組DNA分子的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還必須有____、____以及____等。

(3)通常用____方法檢測新育出的植株染色體DNA上是否插入了抗菌肽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