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是
A.為美化城市環(huán)境,隨意從國外引進多種觀賞類植物
B.為保護草場、減少沙化,殺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黃鼠
C.為控制水葫蘆在我國造成的嚴重災害,將其天敵引入我國
D.將東北虎遷入野生動物園繁殖,并進行部分野外回歸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四川某地通過新建沼氣池和植樹造林,構建了新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新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農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組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B.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建立,提高了各營養(yǎng)級的能量利用率
C.人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成分
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注重系統(tǒng)內部的自身調節(jié)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植物激素或類似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脫落酸能夠調控細胞的基因表達
B.楊樹頂芽的快速生長需要側芽提供生長素
C.噴施生長素類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貯藏導致水果各種激素合成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全球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有降低的趨勢,對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棲息地減少和棲息地多樣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棲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種群有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
C.這種變化是由于新物種產生量小于現(xiàn)有物種滅絕量
D.過度的人為干擾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被公認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地區(qū),不同海拔區(qū)域蝶類物種多樣性研究結果見下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群落演替的結果
B.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反映了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
C.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植被類型無關
D.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氣候特征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養(yǎng)雞場雞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穩(wěn)定的燈光延長光照時間,以提高產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延長光照刺激可直接通過體液調節(jié)提高產蛋率
B.雞的產蛋率與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
C.雞的產蛋行為受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共同作用
D.雞的產蛋行為受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果醋的制作過程,錯誤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種好氧菌,所以在制作過程中需要通氧氣
B.醋酸菌是一種嗜溫菌,溫度要求較高,一般在50 ℃
C.醋酸菌能將果酒變成果醋
D.當氧氣、糖源充足時,醋酸菌可將葡萄中的糖分解為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果醋發(fā)酵裝置。發(fā)酵初期不通氣,溶液中有氣泡產生;中期可以聞到酒香;后期接種醋酸菌,適當提高溫度并通氣,酒香逐漸變成醋香。關于發(fā)酵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A.發(fā)酵初期的氣體是O2 B.發(fā)酵初期的氣體是CO2
C.發(fā)酵后期的醋酸菌是無氧呼吸 D.發(fā)酵后期的pH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發(fā)酵過程產物檢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果汁發(fā)酵是否產生酒精,可用重鉻酸鉀來檢驗
②檢驗醋酸產生的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品嘗或用pH試紙鑒定
③泡菜制作過程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不能測定
④測定果酒、果醋的產生和亞硝酸鹽的含量均可用品嘗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扶余市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草原上生活著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無角,通常情況下這種鹿的雌雄個體分群活動(生殖季節(jié)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應”假說解釋這種同性聚群現(xiàn)象,即一群形態(tài)相同的食草動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風險;卮鹣铝袉栴}:
(1)該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屬于 (填“不同”或“同一”)種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個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tài)系統(tǒng)”)。
(3)為探究“鹿角效應”假說是否成立,某同學用狗(能將拋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來)、項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組實驗:甲組同時向流水池中拋出2個相同的項圈,乙組同時拋出2個相同的棍棒,丙組則同時拋出1個項圈和1個棍棒。記錄每次拋出后狗叼回第一個漂浮物的時間。若丙組平均時間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兩組,則實驗結果支持該假說。測試時間要求甲、乙、丙三組拋出項圈或棍棒的距離 (填“相同”或“不同”)。本實驗中項圈或棍棒相當于草原上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