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正方形ADEF與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D⊥CD,AB∥CD,
AB=AD=2,CD=4,M為CE的中點.
(I)求證:BM∥平面ADEF;
(Ⅱ)求證:平面BDE⊥平面BEC;
(Ⅲ)求平面BEC與平面ADEF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分析:(I)取DE中點N,連接MN,AN,由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結(jié)合已知中AB∥CD,AB=AD=2,CD=4,易得四邊形ABMN為平行四邊形,所以BM∥AN,再由線面平面的判定定理,可得BM∥平面ADEF;
(II)由已知中正方形ADEF與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易得ED⊥平面ABCD,進而ED⊥BC,由勾股定理,我們易判斷出△BCD中,BC⊥BD,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C⊥平面BDE,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平面BDE⊥平面BEC;
(III)以D為原點,DA,DC,DE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分別求出平面BEC與平面ADEF的法向量,代入向量夾角公式,即可求出平面BEC與平面ADEF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答:證明:(I)取DE中點N,連接MN,AN
在△EDC中,M、N分別為EC,ED的中點,所以MN∥CD,且MN=CD.
由已知AB∥CD,AB=CD,所以MN∥AB,且MN=AB.
所以四邊形ABMN為平行四邊形,所以BM∥AN
又因為AN?平面ADEF,
且BM?平面ADEF,
所以BM∥平面ADEF.(4分)
(II)在正方形ADEF中,ED⊥AD,
又因為平面ADEF⊥平面ABCD,
且平面ADEF∩平面ABCD=AD,
所以ED⊥平面ABCD,所以ED⊥BC.
在直角梯形ABCD中,
AB=AD=2,CD=4,可得BC=2
在△BCD中,BD=BC=2,CD=4,
所以BC⊥BD.
所以BC⊥平面BDE,又因為BC?平面BCE,
所以平面BDE⊥平面BEC.(9分)
解:(III)由(2)知ED⊥平面ABCD,且AD⊥CD.
以D為原點,DA,DC,DE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B(2,2,0),C(0,4,0),E(0,0,2),平面ADEF的一個法向量為=(0,1,0).
設(shè)=(x,y,z)為平面BEC的一個法向量,因為

令x=1,得y=1,z=2
所以=(1,1,2)為平面BEC的一個法向量
設(shè)平面BEC與平面ADEF所成銳二面角為θ
則cosθ==
所以平面BEC與平面ADEF所成銳二面角為余弦值為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熟練掌握空間直線與平面不同位置關(guān)系(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質(zhì)定理、定義及幾何特征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正方形ADEF與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D⊥CD,AB∥CD,
AB=AD=2,CD=4,M為CE的中點.
(Ⅰ)求證:BM∥平面ADEF;
(Ⅱ)求證:平面BDE⊥平面BEC;
(Ⅲ)求平面BEC與平面ADEF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正方形ADEF與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D⊥CD,ABCD,
AB=AD=2,CD=4,M為CE的中點.
(I)求證:BM平面ADEF;
(Ⅱ)求證:平面BDE⊥平面BEC;
(Ⅲ)求平面BEC與平面ADEF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3-2014學(xué)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聯(lián)考理科數(shù)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正方形ADEF與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D丄CD,AB//CD,AB=AD=CD=2,點M在線段EC上.

(I)當點M為EC中點時,求證:  面;

(II)求證:平面BDE丄平面BEC;

(III)若平面說BDM與平面ABF所成二面角銳角,且該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時,求三棱錐M-BDE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2011學(xué)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下)第六次月考數(shù)學(xué)試卷(理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正方形ADEF與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D⊥CD,AB∥CD,
AB=AD=2,CD=4,M為CE的中點.
(I)求證:BM∥平面ADEF;
(Ⅱ)求證:平面BDE⊥平面BEC;
(Ⅲ)求平面BEC與平面ADEF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