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將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沿對角線BD折疊,使得平面ABD丄平面CBD,若AM丄平面ABD,且AM=
(1)求證:DM⊥平面ABC;
(2)求二面角C﹣BM﹣D的大。
【答案】
(1)證明:法一(幾何法):如圖,取BD中點N,連結AN,CN,MN,
∵將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沿對角線BD折疊,使得平面ABD丄平面CBD,
∴AN⊥BD,CN⊥BD,
∵平面ABD丄平面CBD,平面ABD∩平面CBD=BD,CN平面CBD,CN⊥BD,
∴CN⊥平面ABD,又AM⊥平面ABD,∴CN∥AM,
又CN=AM=AN= ,∴AMCN是正方形,∴AC⊥MN,
由BD⊥AN,BD⊥CN,AN∩CN=N,得BD⊥平面AMCN,∴BD⊥AC,
又BD∩MN=N,∴AC⊥平面BDM,∴AC⊥MD,
∵AM⊥平面ABD,∴AM⊥AB,
又AB⊥AD,AM∩AD=A,∴AB⊥平面AMD,
∴AB⊥DM,又AC⊥DM,AB∩AC=A,
∴DM⊥平面ABC.
法二(向量法):如圖,取BD中點N,連結AN,CN,MN,
∵將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沿對角線BD折疊,使得平面ABD丄平面CBD,
∴AN⊥BD,CN⊥BD,
∵平面ABD丄平面CBD,平面ABD∩平面CBD=BD,CN平面CBD,CN⊥BD,
∴CN⊥平面ABD,
以A為原點,AB、AD、AM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0,0,0),B(2,0,0),C(1,1, ),D(0,2,0),M(0,0, ),
=(2,0,0), =(1,1, ), =(0,﹣2, ),
∵ =0, =0,
∴DM⊥AB,DM⊥AC,
又AB∩AC=A,∴DM⊥平面ABC
(2)解:(2)B(2,0,0),C(1,1, ),D(0,2,0),M(0,0, ),
∴ =(﹣2,0, ), =(﹣1,1, ), =(﹣2,2,0),
設平面CBM的法向量 =(x,y,z),
則 ,取x=1,得 =(1,﹣1, ),
設平面DBM的法向量 =(a,b,c),
則 ,取a=1,得 =(1,1, ),
∴cos< >= = ,
設二面角C﹣BM﹣D的平面角為θ,由圖知θ為銳角,
∴cosθ= ,則θ= ,
∴二面角C﹣BM﹣D的大小為 .
【解析】(1)法一(幾何法):取BD中點N,連結AN,CN,MN,推導出AN⊥BD,CN⊥BD,從而CN⊥平面ABD,再求出AM⊥平面ABD,從而CN∥AM,推導出AC⊥MN,BD⊥AC,AC⊥MD,從而AM⊥平面ABD,進而AM⊥AB,再由AB⊥AD,得AB⊥平面AMD,由此能證明DM⊥平面ABC.法二(向量法)取BD中點N,連結AN,CN,MN,以A為原點,AB、AD、AM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法能證明DM⊥平面ABC.(2)取BD中點N,連結AN,CN,MN,以A為原點,AB、AD、AM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平面CBM的法向量和平面DBM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C﹣BM﹣D的大。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相關知識,掌握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注意點:a)定理中的“兩條相交直線”這一條件不可忽視;b)定理體現(xiàn)了“直線與平面垂直”與“直線與直線垂直”互相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過橢圓 右焦點的直線 交橢圓C于M,N兩點,P為M,N的中點,且直線OP的斜率為 .
(Ⅰ)求橢圓C的方程;
(Ⅱ)設另一直線l與橢圓C交于A,B兩點,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 ,求△AOB面積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O為坐標原點,點A、B的坐標分別為(1,1)、(﹣3,3).若動點P滿足 ,其中λ、μ∈R,且λ+μ=1,則點P的軌跡方程為( )
A.x﹣y=0
B.x+y=0
C.x+2y﹣3=0
D.(x+1)2+(y﹣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n}是等比數(shù)列,an>0,a3=12,且a2 , a4 , a2+36成等差數(shù)列.
(1)求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
(2)設{bn}是等差數(shù)列,且b3=a3 , b9=a5 , 求b3+b5+b7+…+b2n+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楊輝三角”又稱“賈憲三角”,是因為賈憲約在公元1050年首先使用“賈憲三角”進行高次開方運算,而楊輝在公元1261年所著的《詳解九章算法》一書中,輯錄了賈憲三角形數(shù)表,并稱之為“開方作法本源”圖.下列數(shù)表的構造思路就源于“楊輝三角”.該表由若干行數(shù)字組成,從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數(shù)字均等于其“肩上”兩數(shù)之和,表中最后一行僅有一個數(shù),則這個數(shù)是( )
A.2017×22016
B.2018×22015
C.2017×22015
D.2018×220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十七世紀英國著名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牛頓創(chuàng)立的求方程近似解的牛頓迭代法,相較于二分法更具優(yōu)勢,如圖給出的是利用牛頓迭代法求方程x2=6的正的近似解的程序框圖,若輸入a=2,=0.02,則輸出的結果為( )
A.3
B.2.5
C.2.45
D.2.44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設函數(shù)f(x)=(x﹣a)lnx+b.
(1)當a=0時,討論函數(shù)f(x)在[ ,+∞)上的零點個數(shù);
(2)當a>1且函數(shù)f(x)在(1,e)上有極小值時,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 . 已知a1=2,Sn+1=4an+2.
(1)設bn=an+1﹣2an , 證明數(shù)列{bn}是等比數(shù)列;
(2)求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 ,PA=PD,F(xiàn)為AD的中點,PD⊥BF.
(1)求證:AD⊥PB;
(2)若菱形ABCD的邊長為6,PA=5,求四面體PBCD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