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三棱柱中,,,平面平面.

(1)求證:;

(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的中點,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見解析(2)

【解析】

(1)過點CCOAA1,則CO⊥平面AA1B1B,COOB,推導出Rt△AOC≌Rt△BOC,從而AA1OB,再由AA1CO,得AA1⊥平面BOC,由此能證明AA1BC

(2)以O為坐標原點,OA,OB,OC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B1A1DC1的余弦值.

(1)過點,垂足為

因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故,

又因為,,,

所以,故,

因為,所以,

又因為,所以平面,故.

(2)以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因為平面,

所以是直線與平面所成角,

,

所以,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所以

,得,

因為平面,

所以為平面的一條法向量,

,

,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二次函數(shù).

1)若函數(shù)在區(qū)間上存在零點,求實數(shù)p的取值范圍;

2)問是否存在常數(shù),使得當時,的值域為區(qū)間D,且D的長度為.

(注:區(qū)間 的長度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公司為了解用戶對其產(chǎn)品的滿意度,從AB兩地區(qū)分別隨機調(diào)查了20個用戶,得到用戶對產(chǎn)品的滿意度評分如下:

A地區(qū):

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


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

B地區(qū):

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


93

48

95

81

74

56

54

76

65

79

)根據(jù)兩組數(shù)據(jù)完成兩地區(qū)用戶滿意度評分的莖葉圖,并通過莖葉圖比較兩地區(qū)滿意度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算出具體值,給出結(jié)論即可):

)根據(jù)用戶滿意度評分,將用戶的滿意度從低到高分為三個等級:

滿意度評分

低于70

70分到89

不低于90

滿意度等級

不滿意

滿意

非常滿意

記事件C“A地區(qū)用戶的滿意度等級高于B地區(qū)用戶的滿意度等級,假設(shè)兩地區(qū)用戶的評價結(jié)果相互獨立,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以事件發(fā)生的頻率作為相應事件發(fā)生的概率,求C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點是橢圓上任一點,點到直線的距離為,到點的距離為,且,若直線與橢圓交于不同兩點、都在軸上方),且.

1)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2)當為橢圓與軸正半軸的交點時,求直線的方程;

3)對于動直線,是否存在一個定點,無論如何變化,直線總經(jīng)過此定點?若存在,求出定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橢圓的焦點到短軸的端點的距離為,離心率為

1)求橢圓的方程;

2)過點的直線交橢圓兩點,過點作平行于軸的直線,交直線于點,求證:直線恒過定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是拋物線上一點,經(jīng)過點的直線與拋物線交于、兩點(不同于點),直線、分別交直線于點.

1)求拋物線方程及其焦點坐標;

2)求證:以為直徑的圓恰好經(jīng)過原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所有正確的序號是_________

①兩直線的傾斜角相等,則斜率必相等;

②若動點到定點和定直線的距離相等,則動點的軌跡是拋物線;

③已知是橢圓的兩個焦點,過點的直線與橢圓交于、兩點,則的周長為;

④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為為參數(shù),則它表示雙曲線且漸近線方程為

⑤已知正方形,則以、為焦點,且過、兩點的橢圓的離心率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的內(nèi)心為,、分別是邊、的中點,證明:直線平分的周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若集合具有以下性質(zhì):(1;(2)若,,則,且當時,,則稱集合閉集”.

1)試判斷集合是否為閉集,請說明理由;

2)設(shè)集合閉集,求證:若,,則;

3)若集合是一個閉集,試判斷命題,,則的真假,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