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xiàn)分別是BC,PC的中點.
(Ⅰ)證明:AE⊥PD;
(Ⅱ)若H為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為
6
2
,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
分析:(1)要證明AE⊥PD,我們可能證明AE⊥面PAD,由已知易得AE⊥PA,我們只要能證明AE⊥AD即可,由于底面ABCD為菱形,故我們可以轉化為證明AE⊥BC,由已知易我們不難得到結論.
(2)由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為
6
2
,我們分析后可得PA的值,由(1)的結論,我們進而可以證明平面PAC⊥平面ABCD,則過E作EO⊥AC于O,則EO⊥平面PAC,過O作OS⊥AF于S,連接ES,則∠ESO為二面角E-AF-C的平面角,然后我們解三角形ASO,即可求出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
解答:精英家教網(wǎng)證明:(Ⅰ)證明:由四邊形ABCD為菱形,∠ABC=60°,可得△ABC為正三角形.
因為E為BC的中點,所以AE⊥BC.
又BC∥AD,因此AE⊥AD.
因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所以PA⊥AE.
而PA?平面PAD,AD?平面PAD且PA∩AD=A,
所以AE⊥平面PAD.又PD?平面PAD,
所以AE⊥PD.

解:(Ⅱ)設AB=2,H為PD上任意一點,連接AH,EH.
由(Ⅰ)知AE⊥平面PAD,
則∠EHA為EH與平面PAD所成的角.
在Rt△EAH中,AE=
3
,
所以當AH最短時,∠EHA最大,
即當AH⊥PD時,∠EHA最大.
此時tan∠EHA=
AE
AH
=
3
AH
=
6
2

因此AH=
2
.又AD=2,所以∠ADH=45°,
所以PA=2.
因為PA⊥平面ABCD,PA?平面PAC,
所以平面PAC⊥平面ABCD.
過E作EO⊥AC于O,則EO⊥平面PAC,
過O作OS⊥AF于S,連接ES,則∠ESO為二面角E-AF-C的平面角,
在Rt△AOE中,EO=AE•sin30°=
3
2
,AO=AE•cos30°=
3
2
,
又F是PC的中點,在Rt△ASO中,SO=AO•sin45°=
3
2
4
,
SE=
EO2+SO2
=
3
4
+
9
8
=
30
4

在Rt△ESO中,cos∠ESO=
SO
SE
=
3
2
4
30
4
=
15
5

即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15
5
點評:求二面角的大小,一般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此題是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作出∠ESO為二面角E-AF-C的平面角,通過解∠AOC所在的三角形求得∠ESO.其解題過程為:作∠ESO→證∠ESO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計算∠ESO,簡記為“作、證、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中,PD⊥平面ABCD,ABCD是正方形,E是PA的中點,
求證:
(1)PC∥平面EBD.
(2)平面PBC⊥平面P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別是BC、PC的中點.
(1)證明:AE⊥PD;
(2)設AB=2,若H為線段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的最大角的正切值為
6
2
,求AP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為菱形,∠BCD=60°,PD⊥AD.點E是BC邊上的中點.
(1)求證:AD⊥面PDE;
(2)若二面角P-AD-C的大小等于60°,且AB=4,PD=
8
3
3
;①求VP-ABED; ②求二面角P-AB-C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崇明縣二模)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為正方形,PA⊥平面ABCD,E、F分別是BC,PC的中點,AB=2,AP=2.
(1)求證:BD⊥平面PAC;
(2)求二面角E-AF-C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吉林二模)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A⊥面ABCD,且PA=AD=2,點M,N分別在PD,PC上,
PN
=
1
2
NC
,PM=MD.
(Ⅰ) 求證:PC⊥面AMN;
(Ⅱ)求二面角B-AN-M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