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角為60°的二面角α-l-β內(nèi)有一點P,P到α、β的距離分別為PC=2cm,PD=3cm,則P到棱l的距離為
2
57
3
2
57
3
分析:設(shè)過P,C,D的平面與l交于Q點,可以證出l⊥面PCQD于Q,∠DQC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PQ是P到l的距離.且PQ是△PDC的外接圓的直徑,在△PCD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D,最后根據(jù)正弦定理可求出PQ,從而求出點P到直線l的距離.
解答:解:設(shè)過P,C,D的平面與l交于Q點.   
由于PC⊥平面α,l?平面M,則PC⊥l,
同理,有PD⊥l,∵PC∩PD=P,
∴l(xiāng)⊥面PCQD于Q.
又 DQ,CQ,PQ?平面PCQD
∴DQ⊥l,CQ⊥l.
∴∠DQC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DQC=60°
且PQ⊥l,所以PQ是P到l的距離.
在平面圖形PCQD中,有∠PDQ=∠PCQ=90°
∴P、A、Q、B四點共圓,也為△PDC的外接圓,且PQ是此圓的直徑.
在△PCD中,∵PC=2cm,PD=3cm,∠CPD=180°-60°=120°,
由余弦定理得 CD2=PC2+PD2-2PC•PDcos120°
=9+4-2×3×2×(-
1
2
)=19,CD=
19

在△PDC 中,根據(jù)正弦定理
CD
sin∠CPD
=2R=PQ,代入數(shù)據(jù)得出PQ=
19
3
2
=
2
57
3

∴點P到直線l的距離為
2
57
3

故答案為:
2
57
3
點評:本題考查了二面角的定義、大小度量,解三角形的知識.分析得出PQ是P到l的距離,且利用正弦定理求出是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茂名二模)如圖,在邊長為4的菱形ABCD中,∠DAB=60°,點E,F(xiàn)分別在邊CD,CB上,點E與點C,點D不重合,EF⊥AC,EF∩AC=O,沿EF將△CEF折起到△PEF的位置,使得平面PEF⊥平面ABFED
(1)求證:BD⊥平面POA
(2)設(shè)AO∩BD=H,當(dāng)O為CH中點時,若點Q滿足
AQ
=
QP
,求直線OQ與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3•南開區(qū)二模)如圖,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為菱形,∠ABC=60°,側(cè)面PAB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側(cè)面PAB⊥底面ABCD.
(Ⅰ)設(shè)AB的中點為Q,求證:PQ⊥平面ABCD;
(Ⅱ)求斜線PD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在側(cè)棱PC上存在一點M,使得二面角M-BD-C的大小為60°,求
CMCP
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梅州二模)如圖,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中,點B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落在BC上,CA=CB=a,AB=
2
a

(1)求證:AC⊥平面BCC1B1;
(2)當(dāng)BB1與底面ABC所成的角為60°,且AB1⊥BC1時,求點B1到平面AC1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07•南京二模)如圖,在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矩形,AB=2,AD=1,頂點D1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O是CD的中點,側(cè)棱與底面所成的角為60°.
(I)求證:BO⊥平面D1AO;
(II)求點O到平面AA1D1D的距離;
(III)求二面角C-AD1-O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3•朝陽區(qū)二模)如圖,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EA⊥平面ABCD,EA∥PD,AD=PD=2EA=2,F(xiàn),G,H分別為PB,EB,PC的中點.
(Ⅰ)求證:FG∥平面PED;
(Ⅱ)求平面FGH與平面PBC所成銳二面角的大小;
(Ⅲ)在線段PC上是否存在一點M,使直線FM與直線PA所成的角為60°?若存在,求出線段PM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