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分別在T1、T2溫度下發(fā)生等溫變化,相應的兩條等溫線如圖所示,T2對應的圖線上A、B兩點表示氣體的兩個狀態(tài),則( 。
A.溫度為T1時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比T2時大
B.A到B的過程中,氣體內(nèi)能增加
C.A到B的過程中,氣體從外界吸收熱量
D.A到B的過程中,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nèi)對器壁單位面積上的碰撞次數(shù)減少

分析 玻意耳定律PV=C,其中C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常數(shù)C越大.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分析氣體內(nèi)能的變化;根據(jù)壓強的微觀解釋分析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nèi)對器壁單位面積上的碰撞次數(shù).

解答 解:A、根據(jù)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frac{PV}{T}=C$,得PV=CT,PV之積越大表示溫度越高,故T1>T2,溫度為T1時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比T2時大,故A正確;
B、A到B的過程是等溫變化的過程,所以氣體的溫度不變,內(nèi)能不變,故B錯誤;
C、A到B的過程中,氣體的體積增大,對外做功而內(nèi)能不變,由熱力學第一定律:△E=W+Q可得,氣體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故C正確;
D、A到B的過程中,氣體溫度不變,則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不變;氣體的體積增大,分子密度減小,所以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nèi)對器壁單位面積上的碰撞次數(shù)減少.故D正確;
故選:ACD

點評 根據(jù)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frac{PV}{T}=C$,變形得PV=CT,即P-V圖象中PV之積越大表示溫度越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小林利用如圖甲裝置做實驗,固定支架上懸掛一蹄形磁鐵,懸掛軸與一手柄固定連接,旋轉手柄可連帶磁鐵一起繞軸線OO′自由旋轉,蹄形磁鐵兩磁極間有一可繞OO′自由旋轉的矩形線圈abcd(cd與OO′重合),手柄帶著磁鐵以8rad/s的角速度勻速旋轉,某時刻蹄形磁鐵與線框平面正好重合(如圖乙),此時線圈旋轉的角速度為6rad/s,已知線圈邊ab=5cm,ad=2cm,線圈所在處磁場可視為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0.4T,線圈匝數(shù)為200匝,電阻為1.6Ω,則:
(1)若手柄是逆時針旋轉(俯視),請判斷線框旋轉的方向(俯視);
(2)試判斷此時線框中電流的方向;
(3)試求圖乙時刻線圈中的電流大小及電流的熱功率;
(4)若另一時刻蹄形磁鐵的磁場恰好與線框平面垂直,這時線圈被卡住,試求此刻到緊接著再次出現(xiàn)磁場垂直線圈平面的過程中,通過線圈的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把兩個大小相同的實心鋁球和實心鐵球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們的重力勢能分別為E1和E2.若把它們移至另一個較低的水平面上時,它們的重力勢能減少量分別為△E1和△E2則必有(  )
A.E1<E2B.E1>E2C.△E1<△E2D.△E1<△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一圓柱形氣缸,質(zhì)量為M,總長度為L,內(nèi)有一活塞,質(zhì)量為m,截面積為S,活塞與氣缸壁間摩擦可忽略,但不漏氣(不計汽缸壁與活塞厚度),當外界大氣壓為P0,溫度為T0時,如果用彈簧系住活塞將氣缸懸掛起來,如圖所示,平衡時氣缸內(nèi)氣體柱的高為l,現(xiàn)慢慢升高溫度,當活塞與氣缸即將分離時,求溫度升高了多少?(重力加速度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1所示,一列簡諧橫波沿直線ab向右傳播,a、b之間的距離為2m,a、b兩點的振動情況如圖2所示,則這列波的波長為$\frac{8}{4n+3}$n=0,1,2,…m,波速為$\frac{2}{4n+3}$n=0,1,2,…m/s,這列波的波長可能(選填“可能”或“不可能”)是$\frac{8}{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如圖所示為氫原子能級示意圖,某一個氫原子從n=4能級向低能級躍遷,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氫原子躍遷最多能釋放3種頻率的光子
B.該氫原子躍遷最多能釋放6種頻率的光子
C.若某金屬的逸出功為12eV,則該氫原子躍遷釋放的光子可能使該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
D.若某金屬的逸出功為12eV,則該氫原子躍遷釋放的光子不可能使該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已知金屬銫的逸出功是3.0×10-19J,用波長為590nm的黃光照射銫,電子從銫表面逸出的最大初動能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用實驗測一電池的內(nèi)阻r和一待測電阻的阻值Rx,已知電池的電動勢約6V,電池內(nèi)阻和待測電阻阻值都為數(shù)十歐.可選用的實驗器材有:
電流表A1(量程0~30mA);
電流表A2(量程0~100mA);
電壓表V(量程0-6V);
滑動變阻器R1(阻值0~5Ω)
滑動變阻器R2(阻值0~300Ω);
開關S一個,導線若干條.

某同學的實驗過程如下:
Ⅰ.設計如圖1所示的電路圖,正確連接電路.
Ⅱ.將R的阻值調(diào)到最大,閉合開關,逐次調(diào)小R的阻值,測出多組U和I的值,并記錄.以U為縱軸.I為橫軸.得到如圖2所示的圖線.
Ⅲ.斷開開關,將Rx改接在B、C之間.A與B直接相連,其他部分保持不變.重復Ⅱ的步驟,得到另一條U-I圖線,圖線與橫軸I的交點坐標為(I0,0),與縱軸U的交點坐標為(0,U0).
回答下列問題:
①電流表應選用A2,滑動變阻器應選用R2
②由圖2的圖線,得電源內(nèi)阻r=25Ω;
③用I0、U0和r表示待測電阻的關系式Rx=$\frac{{U}_{0}}{{I}_{0}}$-r,代入數(shù)值可得Rx;
④若電表為理想電表,Rx接在B、C之間與接在A、B之間,滑動變阻器滑片都從最大阻值位置調(diào)到某同一位置,兩種情況相比,電流表示數(shù)變化范圍相同,電壓表示數(shù)變化范圍不同(選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A以水平速度v0沖上了質(zhì)量為M長為L,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B,并正好不從B木板上掉下.(當A剛滑到B右端是恰好達到共同的速度),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求:
(1)摩擦力對A做的功;
(2)摩擦力對B作的功;
(3)摩擦力對系統(tǒng)A,B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