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在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作用下沿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沒有超出彈性限度,則( )
A.彈簧的伸長量為
B.彈簧的伸長量為
C.物體受到的支持力與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彈簧的彈力與物體所受摩擦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理學(xué)成就取得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①經(jīng)典力學(xué)的創(chuàng)立 ②勻速運動和勻加速運動概念的提出
③廣義相對論 ④狹義相對論 ⑤量子論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C.①②⑤④③D.②①⑤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相距為r的A,B兩點分別放上點電荷QA和QB , C為AB的中點,如圖所示,現(xiàn)引入帶正電的檢驗電荷q,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q在C點受力為零,則QA和QB一定是等量異種電荷
B.如果q在AB延長線離B較近的D點受力為零,則QA和QB一定是異種電荷,且電量大小QA>QB
C.如果q在AC段上的某一點受力為零,而在BC段上移動時始終受到向右的力,則QA一定是負電荷,且電量大小QA<QB
D.如果q沿AB的垂直平分線移動時受力方向始終不變,則QA和QB一定是等量異種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體運動的位移與時間關(guān)系x=6t﹣4t2(t以s為單位)則( )
A.這個物體的初速度為12 m/s
B.這個物體的初速度為6 m/s
C.這個物體的加速度為8 m/s2
D.這個物體的加速度為﹣8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新全球史》認為:“牛頓是新的科學(xué)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確觀測和數(shù)學(xué)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學(xué)和數(shù)學(xué)理論!毕铝羞x項屬于“新的科學(xué)方法”內(nèi)涵的是
①現(xiàn)象描述經(jīng)驗總結(jié) ②以實驗事實為基礎(chǔ) ③注重科學(xué)理論探索 ④以數(shù)學(xué)為表達形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入軌后,經(jīng)歷5次變軌,到達距離地面393公里軌道,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對接之后兩者一起繞著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已知地球的質(zhì)量M=5.97×1024 kg,地球的半徑R=6378公里,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 . 則( )
A.神舟十一號為了追上天宮二號,無論在什么軌道上只要加速就行
B.天宮二號運行的速度大于7.9km/s
C.神舟十一號變軌前后忽略其質(zhì)量的變化,則變軌后動能減小,引力勢能增大
D.對接成功后兩者一起運行的周期為1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串并聯(lián)組合電路中其中一個電阻增大而其他電阻不變時,總電阻增大
B.把一根均勻?qū)Ь等分成等長的兩段,則每部分的電阻率也變?yōu)樵瓉淼囊话?/span>
C.電容器所帶的帶電量越多,說明它的電容越大
D.電動勢的單位跟電壓的單位一樣,都是伏特,所以電動勢就是電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19年,英國《泰晤士報》曾登刊標題為“科學(xué)革命”的文章,講述了“宇宙新理論”與“牛頓觀念的破產(chǎn)等”內(nèi)容。該報所指的“科學(xué)革命”是
A.相對論B.量子論C.日心說D.進化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B=14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A=10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輕繩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樁上,繩繃緊時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37°.已知木箱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5,木板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現(xiàn)用水平力F將木板B從木箱A下面勻速抽出,試求:(sin37°=0.6,cos37°=0.8)
(1)繩上張力T的大;
(2)拉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