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兩質(zhì)量相等的衛(wèi)星A、B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用R、T、Ek、S分別表示衛(wèi)星的軌道半徑、周期、動能、與地心連線在單位時間內(nèi)掃過的面積下列關(guān)系式正確的有

ATA>TB BEkA>EKb

CSA=SB D

【答案】AD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半徑的三次方與周期的二次方之比是一個常數(shù),所以D正確,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由圖可知A的半徑大,則其周期長,所以A正確。由開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繞同一天體運動的天體與中心天體連線在同一時間內(nèi)掃過的面積相等,并可知連線長的速度小,則A的速度小于B的,又質(zhì)量相等,則A的運動小于B的動能由開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繞同一天體運動的天體與中心天體連線在同一時間內(nèi)掃過的面積相等,其前提是同一個環(huán)繞天體,而題干給的是兩個環(huán)繞天體,他們在相同的時間里掃過的面積并不相等,故C錯誤。所以選:A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為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關(guān)系,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把一端帶滑輪的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用來測量繩對小車的拉力;小車的加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低壓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

1)對于實驗的操作要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本次實驗中應(yīng)保持小車和傳感器總質(zhì)量不變

B.為消除小車與木板之間摩擦力的影響,應(yīng)將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砂桶的情況下使小車能夠靜止在木板上

C.本實驗必須滿足細砂和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

2)如圖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7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出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AB412cm、sAC867cm、sAD1365cm、sAE1904cm、sAF2486cmsAG3109cm。則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物體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它的加速度為0.2m/s2,則它在第4秒初的速度為________m/s,第4秒末的速度為__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體同時受到同一平面內(nèi)三個力的作用,下列幾組力的合力不可能為0的是(  )

A5 N、7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201011221930,中國選手勞義在廣州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中以1024的成績獲得冠軍.這是中國選手歷史上首次獲得亞運會男子百米冠軍!勞義之所以能夠取得最佳成績,取決于他在100米中的 ( )

A. 某時刻的瞬時速度大 B. 撞線時的瞬時速度大

C. 平均速度大 D. 起跑時的加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帶電微粒所帶電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 3.2×1019C B. 6.4×1020C C. 1.6×1018C D. 4.0×1017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受力才會運動

B. 力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C. 停止用力,運動的物體就會停止

D. 力是使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帶電粒子垂直電場線進入勻強電場發(fā)生偏轉(zhuǎn),除電場力外不計其它力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勢能增加

B. 電勢能減小

C. 動能增加

D. 動能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雨滴在下降過程中,由于水汽的凝聚,雨滴質(zhì)量將逐漸增大,同時由于速度逐漸增大,空氣阻力也將越來越大,最后雨滴將以某一收尾速度勻速下降,在此過程中 ( )

A. 雨滴所受到的重力逐漸增大,重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也逐漸增大

B. 由于雨滴質(zhì)量逐漸增大,下落的加速度逐漸增大

C. 由于空氣阻力增大,雨滴下落的加速度逐漸減小

D. 雨滴所受到的重力逐漸增大,但重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