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精英家教網在《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某同學所用的電路圖如圖所示,測得的數據如下表:
1 2 3 4 5 6
U/V 1.42 1.36 1.08 1.21 1.14 1.07
I/A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①實驗誤差分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兩種.該實驗的系統(tǒng)誤差主要是
 
引起的,由于系統(tǒng)誤差本實驗電動勢的測量值E
 
真實值E(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用畫U-I圖線求電動勢和內阻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盡量減小實驗的
 
誤差.
②在如圖給出的U-I坐標系中用已知的數據畫出U-I圖線(橫、縱坐標的起點已經規(guī)定好),從圖象中可以發(fā)現該同學記錄的第
 
組數據有錯誤.
③求得電動勢E=
 
V,內阻r=
 
Ω.(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
分析:①由圖可知,電壓表測量為電源的輸出電壓,電壓表示數沒有誤差,但電流表測量的卻是外電路中一部分電路中的電壓,故可知誤差來自于電壓表的分流;
②采用描點法作圖,圖象中偏離較遠的點誤差較大;
③圖象縱坐標的交點為電源的電動勢,圖象的斜率表示電源的內阻.
解答:精英家教網解:①該實驗的系統(tǒng)誤差主要是由電壓表的分流,導致電流表測量的電流小于通過電源的真實電流;
利用等效電源分析,即可將電壓表等效為電源內阻,測實驗中測出的電動勢應為等效電阻輸出的電壓,由圖可知,輸出電壓小于電源的電動勢;故可知電動勢的測量值小于真實值;
而采用圖象法處理實驗數據可以減小實驗的偶然誤差,不能減小系統(tǒng)誤差;
②如圖建立坐標,采取描點連線的方法作出圖象如圖所示;偏離直線遠的數據點記錄有錯誤;故說明第3組紀錄有誤;
③圖象與縱軸的交點值表示電動勢,圖線的斜率值表示源的內阻.由圖可知電源的電動勢為1.50V;
在計算斜率時在直線上取距離盡量大點的兩點計算.故可以選取第1和第6組計算得:r=
1.42-1.07
0.24-0.04
≈1.8Ω
故答案為:①電壓表的分流,小于,偶然;②圖象如上圖,3;③1.5,1.8.
點評:本題考查測量電動勢和內電阻實驗的數據的處理,要求能正確分析誤差的來源,并能用圖象法求出電勢和內電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進行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時,除了需有待測電源、開關和導線外,下列各組器材可以完成實驗的是
BCF
BCF
(填字母代號).
A.電壓表和電流表     B.電流表和電阻箱      C.電壓表和電阻箱
D.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 E.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   F.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
(2)某同學在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串聯(lián)了一只2.5Ω的保護電阻R0,實驗電路如圖所示.
①連好電路后,當該同學閉合電鍵,發(fā)現電流表和電壓表均有一定的讀數.檢查各接線柱均未接錯且接觸良好;他用多用電表的電壓檔檢查電路,把兩表筆分別接a、b時,讀數與電壓表讀數接近,把兩表筆分別接b、c,c、d,d、e時,讀數趨于零或為零,由此可推斷故障可能是
R短路
R短路

②依據電路原理圖,在下圖中以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該同學用多用電表的電壓擋檢查電路cd段時的實物電路;
③排除故障后,該同學順利完成實驗,將測量的數據反映在U-I圖上,根據這一圖線,可求出電池的電動勢E=
1.49
1.49
V,內電阻r=
0.625
0.62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進行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時,除了需要有待測電源、開關和導線外,下列各組器材可以完成實驗的是
BDF
BDF
(填字母代號)
A.電壓表和電流表
B.電流表和電阻箱
C.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
D.電壓表和電阻箱
E.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
F.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根據測出的數據作出電池A和電池B的U-I圖線如圖所示,從圖線上可以得出電池A的內電阻rA=
0.5
0.5
Ω,電池B的電動勢εB=
1.8
1.8
V.若將某電阻器分別接在電池A和電池B的兩極之間時,電阻器消耗的電功率相等,則此電阻器的阻值是
3.5
3.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年魯科版高中物理選修3-1 4.3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進行數據處理時的作圖,正確做法是(  )

A、橫坐標I的起點一定要是零          

B、縱坐標U的起點一定要是零

C、使表示實驗數據的點盡可能地集中在一邊

D、使表示實驗數據的點盡可能地布滿整個圖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