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說明只是甲對乙有力的作用,乙對甲沒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動力的物體才會施力,無生命或無動力的物體只受到力,不會施力
C.只有直接接觸的物體相互作用才有力的作用
D.小說《水滸》中的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大力士”,是說他有很大的力

分析 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物體不接觸可以產生力的作用,接觸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解答 解: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甲對乙有力的作用,乙對甲也有力的作用,故A錯誤;
B、無論有無生命或有無動力,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也是受力物體,故B錯誤.
C、互相有力的作用的兩個物體不一定相互接觸,比如磁鐵吸引鐵釘,故C錯誤;
D、小說《水滸》中的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大力士”,是說他有很大的力,故D正確;
本題選擇錯誤的,故選:ABC.

點評 掌握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種性質的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發(fā)生變化,互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即可順利解決此類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烙大餅和鋸木頭都使物體的內能發(fā)生了變化,但它們在改變內能上有本質的區(qū)別,烙大餅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鋸木頭是其他形式能和內能間的轉化.(選填“物體間內能的轉移”或“其他形式能和內能間的轉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圖1為一正在測量中的多用電表表盤.圖2中給出的是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金屬薄板厚度時的示數.

(1)如果是用直流10V擋測量電壓,則讀數為3.90V
(2)如果是用×100Ω擋測量電阻,則讀數為2200Ω
(3)螺旋測微器測量一金屬薄板厚度,此讀數應為5.623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的物體只有在靜止時,才受重力作用
B.物體只有落向地球時才受重力
C.在落向地球時,物體受重力大于靜止時受的重力
D.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以下物理量中,表示時刻是( 。
A.第5秒內B.第5秒末C.5秒內D.前5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關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通過的路程越大,速度就越大
B.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一定大
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體運動的快慢
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在排球比賽中,扣球手抓住一次機會打了一個“探頭球”,已知來球速度為10m/s,擊回的球速度大小為20m/s,擊球時間為0.05s,假設速度方向均為水平方向,設來球方向為正方向,擊球過程中排球的加速度為-60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在“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量m之間的定量關系”的實驗中,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采用不同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
(1)實驗小組甲采用圖甲的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a與質量m之間的定量關系,圖中A為小車(質量為m1),B為電火花計時器,C為重物(質量為m2),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實驗中把重物C的重量作為細繩對小車的拉力,則
①質量m1、m2應滿足的關系是:m1遠大于m2;(選填“遠大于”或“遠小于”)
②需要平衡摩擦力.(選填“需要”或“不需要”)
(2)實驗小組乙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之間的定量關系,他們在圖甲的小車上固定了能將數據進行無線傳輸的拉力傳感器,并將傳感器的數據傳輸給計算機,可在計算機上直接讀出繩對小車拉力F的大小,其它器材相同,則
①此實驗裝置不需要(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滿足小組甲的條件①;
②通過實驗數據畫出a-F圖象如圖乙所示,圖線不過坐標原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D
A.小車的質量m1較小
B.重物的質量m2較大
C.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傾角偏小
D.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傾角偏大
(3)圖丙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已知實驗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根據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3.2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兩個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小球,質量均為2克,各用10厘米長的細線懸掛,懸掛點00′相距4厘米,平衡時兩球各偏離豎直方向1厘米,如圖所示,試求小球所帶電量:如果外加一個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后,兩球重新回到懸線呈豎直位置,試確定外加電場強度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