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伏安法測定某一電池組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實驗原理如圖甲所示,其中,虛線框內(nèi)為用靈敏電流計G改裝的電流表A,V為標準電壓表,E為待測電池組,S為開關,R為滑動變阻器,R0是標稱值為4.0Ω的定值電阻.
①已知靈敏電流計G的滿偏電流Ig=100 μA,內(nèi)阻rg=2.0kΩ,若要改裝后的電流表滿偏電流為200mA,應并聯(lián)一只1.0Ω(保留一位小數(shù))的定值電阻R1
②根據(jù)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連接成完整電路.

③某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測量次數(shù)12345678
電壓表V讀數(shù)U/V5.265.165.044.944.834.714.594.46
改裝表A讀數(shù)I/mA20406080100120140160
該小組借鑒“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計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計算出電池組的內(nèi)阻r=1.66Ω(保留兩位小數(shù));為減小偶然誤差,逐差法在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體現(xiàn)出的主要優(yōu)點是充分利用取得的數(shù)據(jù)
④該小組在前面實驗的基礎上,為探究圖甲電路中各元器件的實際阻值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用一已知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標準電池組,通過上述方法多次測量后發(fā)現(xiàn):電動勢的測量值與已知值幾乎相同,但內(nèi)阻的測量值總是偏大.若測量過程無誤.則內(nèi)阻測量值總是偏大的原因是CD
A.電壓表內(nèi)阻的影響
B.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實際阻值比計算值偏小
D.R0的實際阻值比標稱值偏大.

分析 (1)根據(jù)電流表的改裝原理,計算并聯(lián)的電阻.
(2)根據(jù)電路圖連接實物圖,注意電表的接線柱以及滑動變阻器的解法
(3)借鑒“研究勻變速直線運行”實驗中計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每兩組數(shù)據(jù)聯(lián)立求出E,r;而后取其平均值即可;逐差法在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體現(xiàn)出的主要優(yōu)點是充分利用取得的數(shù)據(jù).
(4)結合電路圖,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I(R0+r)分析內(nèi)阻測量值總量偏大的原因

解答 解:(1)根據(jù)電流表的改裝原理,R1=$\frac{{I}_{g}{R}_{g}}{I-{I}_{g}}$=$\frac{100×1{0}^{-6}×2000}{0.200-100×1{0}^{-6}}$=1.0Ω;
(2)根據(jù)電路圖連接實物圖,注意電表的接線柱以及滑動變阻器的解法,電路圖如圖所示:

(3)借鑒“研究勻變速直線運行”實驗中計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采用1與5;2與6;3與7;4與8;兩兩組合,由E=U+I(R0+r)得,△U=△I(R0+r),聯(lián)立求出E,r,而后取其平均值可得.
由E=U+I(R0+r)得,△U=△I(R0+r),故r=$\frac{△U}{△I}$-R0,
采用1與5時,r1=$\frac{{U}_{1}-{U}_{5}}{4△I}$-R0;
采用2與6時,r1=$\frac{{U}_{2}-{U}_{6}}{4△I}$-R0
采用3與7時,r1=$\frac{{U}_{3}-{U}_{7}}{4△I}$-R0;
采用4與8時,r1=$\frac{{U}_{4}-{U}_{8}}{4△I}$-R0;
則r=$\frac{{r}_{1}+{r}_{2}+{r}_{3}+{r}_{4}}{4}$=$\frac{({U}_{1}+{U}_{2}+{U}_{3}+{U}_{4})-({U}_{5}+{U}_{6}+{U}_{7}+{U}_{8})}{16△I}$-R0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r=1.66Ω;
逐差法在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體現(xiàn)出的主要優(yōu)點是充分利用取得的數(shù)據(jù).
(4)A、如果考慮電壓表的內(nèi)阻,則虛線部分相當于電源,$\frac{△U}{△I}$測得的電阻相當于電源E的內(nèi)阻與R0串聯(lián)后再與電壓內(nèi)阻并聯(lián)的阻值,即測得的電阻值偏小,故A錯誤;
B、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不會影響r的測量結果,故B錯誤;
C、電表改裝時,R1的實際阻值比計算值偏小,可導致通過表頭的電流偏小,電流表讀數(shù)偏小,故內(nèi)阻測量值總量偏大,故C正確;
D、結合電路圖,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I(R0+r)知,R0的實際阻值比稱標值偏大,可導致內(nèi)阻測量值總量偏大,故D正確.
故選:CD.
故答案為:①1.0 ②如圖;③1.66 充分利用已測得的數(shù)據(jù)、蹸D

點評 本題考查測量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實驗,注意電表改裝為重點內(nèi)容要切實弄明白,連接實物圖為基本功,數(shù)據(jù)處理和誤差分析的能力要平時加強訓練,結合具體的實驗情景具體分析,有一定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理想變壓器的匝數(shù)比為2:l,四個標有“6V,6W”的完全相同的燈泡L1、L2、L3、L4,按如圖的方式接入電路,其中L1恰能正常發(fā)光.忽略燈泡電阻隨電壓的變化.電路中的電表均為理想交流電表,則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L2、L3、L4均正常發(fā)光B.電流表示數(shù)為0.5A
C.m、n兩點間所加的電壓為14VD.整個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為18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以40m/s的初速度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不計空氣阻力且g取10m/s2,則物體( 。
A.4s末到達最高點,2s末到達最大高度的一半處
B.4s末速度為零,2s末速度為初速度的一半
C.8s末位移為零,加速度也為零
D.8s末位移為零,速度大小為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如圖所示,光滑斜面傾角為37°,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一帶有正電的小物塊,置于斜面上.當沿水平方向加有如圖所示的勻強電場時,帶電小物塊恰好靜止在斜面上,重力加速度g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該電場的電場強度有多大?
(2)若電場強度變?yōu)樵瓉淼?\frac{1}{2}$,小物塊沿斜面下滑距離為L時的速度有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利用氣勢導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傾斜的氣勢導軌;導軌上A點處有一帶長方形遮光片的滑塊,其總質(zhì)量為M,左端由跨過輕質(zhì)光滑定滑輪的細繩與一質(zhì)量為的小球相連;遮光片兩條長邊與導軌垂直;導軌上B點有一光電門,可以測量遮光片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擋光時間t.用d表示A點到光電門B處的距離,b表示遮光片的寬度.實驗時滑塊在A處由靜止開始運動.

(1)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b,結果如圖2所示,由此讀出b=3.85mm.
(2)滑塊通過B點的瞬時速度可表示為v=$\frac{t}$.
(3)某次實驗測得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塊從A處到達B處時m和M組成的系統(tǒng)的動能的增加量可表示為△Ek=$\frac{(M+m)^{2}}{2{t}^{2}}$,系統(tǒng)的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可表示為△Ep=$(m-\frac{M}{2})gd$.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若△Ek=△Ep,則可認為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4)在上次實驗中,某同學改變A、B間的距離,作出υ2-d圖象如圖3所示,并測得M=m,則重力加速度g=9.6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雨滴由靜止開始豎直下落,由于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其下落的v一t圖象如圖所示,設雨滴下落過程中質(zhì)量保持不變.則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合外力對雨滴一直做正功
B.雨滴的所受合外力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
C.雨滴在t1時刻以后機械能守恒
D.雨滴所受空氣阻力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某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驗證由小車與鉤碼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1)現(xiàn)提供如下器材:
A.小車 
B.鉤碼 
C.一端帶滑輪的長木板 
D.細繩 
E.電火花打點計時器 
F.紙帶 
G.毫米刻度尺 
H.游標卡尺 
I.低壓交流電源 
J.220V交流電源
實驗中不需要的器材是H(填寫器材前的字母),還需要的器材是天平.
(2)該同學在平衡摩擦力后進行了驗證實驗,得到一條紙帶,去掉前面比較密集的點,選擇點跡清晰且便于測量的連續(xù)7個點(標號為0~6),測出相關距離如圖2所示,要驗證在第2點與第5點時系統(tǒng)的機械能相等,則應滿足關系式mg(d5-d2)=$\frac{1}{2}(M+m)[\frac{(kyamie2_{6}-qomkkqc_{4})^{2}}{4{T}^{2}}-\frac{(amcukgm_{3}-ocuikg2_{1})^{2}}{4{T}^{2}}]$(設小車質(zhì)量M,鉤碼質(zhì)量m,打點周期為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如圖1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50Hz的交流電源,打點的時間間隔用△t表示.在小車質(zhì)量未知的情況下,某同學設計了一種方法用來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zhì)量間的關系”.
 
(1)完成下列實驗步驟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小吊盤中不放物塊,調(diào)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輕撥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間隔均勻的點.
②按住小車,在小吊盤中放入適當質(zhì)量的物塊,在小車中放入砝碼.
③打開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獲得帶有點列的紙帶,在紙帶上標出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m.
④按住小車,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重復步驟③.
⑤在每條紙帶上清晰的部分,每5個間隔標注一個計數(shù)點.測量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x1,x2,….求出與不同m相對應的加速度a.
⑥以砝碼的質(zhì)量m為橫坐標,$\frac{1}{a}$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作出$\frac{1}{a}$-m關系圖線.若加速度與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成反比,則$\frac{1}{a}$與m應成線性關系(填“線性”或“非線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實驗中,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zhì)量之和應滿足的條件是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
②設紙帶上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分別為x1、x2、x3、x4、x5、x6來表示從O點開始各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用T表示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則該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frac{{({x_4}+{x_5}+{x_6})-({x_1}+{x_2}+{x_3})}}{{9{T^2}}}$(用符號寫出表達式,不要求計算).打E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vE=1.39m/s.(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③圖3為所得實驗圖線的示意圖.設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若牛頓定律成立,則小車受到的拉力為$\frac{1}{k}$,小車的質(zhì)量為$\frac{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4.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第3s內(nèi)的位移為8m,在第7s內(nèi)的位移為0,則其加速度為多大?初速度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