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如圖裝置做“研究平拋運動”實驗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 用重垂線確定y軸方向

B. 用目測判斷斜槽末端切線是否水平

C. 用重垂線判斷斜槽末端切線是否水平

D. 每次從軌道上不同位置釋放小球

【答案】A

【解析】A、確定Oy軸時,沒有用重錘線,就不能調節(jié)斜槽末端切線水平,所以會引起實驗誤差,故A正確;

BC、當斜槽末端切線沒有調整水平時,小球脫離槽口后并非做平拋運動,但在實驗中,仍按平拋運動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會造成較大誤差,故斜槽末端切線不水平會造成誤差,檢查斜槽末端的切線是否水平,可將小球置于槽口看是否靜止,故BC錯誤;

D、為確保有相同的水平初速度,所以要求從同一位置無初速度釋放,這樣減小實驗誤差,故D錯誤;

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與直流電源連接,上極板接地。一帶負電的油滴位于電容器中的P點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將下極板豎直向下緩慢地移動一小段距離,則

A. 帶電油滴將豎直向上運動

B. P點的電勢將升高

C. 帶電油滴的機械能將增加

D. 通過靈敏電流計有從ba的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圖示電路中,燈L1、L2的電阻分別為R1、R2,變阻器的最大電阻為R0,若有電流通過,燈就發(fā)光,假設燈的電阻不變,當變阻器的滑片Pa端向b端移動時,燈L1、L2的亮度變化情況是( 。

A. R1>R0時,L1變暗,L2變亮

B. R1>R0時,L1先變暗后變亮,L2先變亮后變暗

C. R1<R0時,L1先變暗后變亮,L2不斷變暗

D. R1<R0時,L1先變暗后變亮,L2不斷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輛質量M=3 kg的小車A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車上有一質量m=1 kg的光滑小球B,將一輕質彈簧壓縮并鎖定,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6 J,小球與小車右壁距離為L=0.4 m,解除鎖定,小球脫離彈簧后與小車右壁的油灰阻擋層碰撞并被粘住,求:

1小球脫離彈簧時小球和小車各自的速度大小。

2在整個過程中,小車移動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內阻不可忽略。開關S閉合后,在滑動變阻器R2的滑動端由a向b緩慢滑動的過程中,

A電壓表的示數(shù)增大,電流表的示數(shù)減小

B電壓表的示數(shù)減小,電流表的示數(shù)增大

C電源路端電壓增大

D電容器C所帶電荷量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分界線MN左側存在平行于紙面水平向右的有界勻強電場,右側存在垂直紙面向里的有界勻強磁場。電場強度E=200N/C,磁感應強度B=1.0T。一質量m=2.0×10-12kg、電荷量q=+1.0×10-10C的帶電質點,從A點由靜止開始在電場中加速運動,經(jīng)t1=2.0×10-3s,在O點處沿垂直邊界的方向射入磁場,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不計帶電質點所受重力及空氣阻力。求:

(1)帶電質點剛離開電場時的速度大小v;

(2)帶電質點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R

(3)帶電質點在磁場中運動半周的時間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 平行板電容器經(jīng)開關S與電源連接,S閉合一段時間后斷開,a處固定一帶電量很小的正點電荷,φa表示a點電勢 ,Fa表示點電荷受的電場力,Epa表示在a點的電勢能,現(xiàn)將電容器B板向下移動一小段距離使板間距離增大,則(

A. φa變小,Fa變大, Epa變小 B. φa變大,Fa不變Epa變大

C. φa不變,Fa變小,Epa不變 D. φa不變,Fa不變,Epa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直線A為電源的UI圖線,直線BC分別為電阻R1、R2UI圖線,用該電源分別與R1、R2組成閉合電路時,電源的輸出功率分別為P1、P2,電源的效率分別為η1、η2,則(  )

A. P1>P2 B. P1=P2

C. η1=η2 D. η1<η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L1、L2、L3為三個相同規(guī)格的小燈泡,這種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乙所示。當開關S閉合后,電路中的總電流為0.25 A,則此時 (  )

A. L1兩端的電壓為L2兩端電壓的2

B. L1消耗的電功率為0.75 W

C. L2的電阻為12 Ω

D. L1、L2消耗的電功率的比值大于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