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兩個物體質(zhì)量分別為 m1 =1kg和m2=2kg,緊靠在一起并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果施以向右的水平力F1=2N和向左的水平力F2=5N,則m1與m2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是         N。
3

試題分析:根據(jù)受力整體會向左加速運動,設(shè)向左為正方向,把兩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由,設(sh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 ,以為研究對象有,代入數(shù)據(jù)聯(lián)立二式解得
點評:本題是典型的連接體問題,如果求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一般整體再隔離,如果求外部作用力一般先隔離再整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均為m的A、B兩物體疊放在豎直輕質(zhì)彈簧并保持靜止,用大小等于的恒力F豎直向上拉B,當上升距離為h時B與A開始分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與A剛分離時,彈簧為原長
B.B與A剛分離時,A與B的加速度相同
C.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等于
D.從開始運動到B與A剛分離的過程中, B物體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在探究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在物體所受合外力不變時,改變物體的質(zh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物體質(zhì)量m(kg)
物體的加速度a(m/s2
物體質(zhì)量的倒數(shù)1/m(1/kg)
1
0.20
0.78
5.00
2
0.40
0.38
2.50
3
0.60
0.25
1.67
4
0.80
0.20
1.25
5
1.00
0.16
1.00
(1)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中所示的坐標中描出相應的實驗數(shù)據(jù)點,并作出a-1/m圖象。

(2)由a-1/m圖象,你得出的結(jié)論為                                 
(3)物體受到的合力大約為          。(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物體A、B,質(zhì)量分別為。在拉力F作用下,A和B以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某時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時A和B的加速度為a1和a2則(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一起,在水平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左做勻加速運動,運動過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右,保持不變
B.方向向左,保持不變
C.方向向左,逐漸減小
D.方向向右,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一質(zhì)量m=1 kg的物體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水平運動,1 s末撤去恒力F,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恒力F的大小是      N,物體所受阻力Ff的大小是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5分) 一游客在峨眉山滑雪時,由靜止開始沿傾角為37°的山坡勻加速滑下。下滑過程中從A 點開始給游客抓拍一張連續(xù)曝光的照片如圖所示。經(jīng)測量游客從起點到本次曝光的中間時刻的位移恰好是40m。已知本次攝影的曝光時間是0.2s ,照片中虛影的長度L 相當于實際長度4m,試計算

(1) 運動員下滑的加速度
(2)滑雪板與坡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g=10m/s2 , sin370=0.6 , cos370=0.8 ) (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用輕質(zhì)細線把兩個質(zhì)量未知的小球懸起來,如圖1所示,今對小球a持續(xù)施加一個向左偏下30°角的恒力,并對小球b持續(xù)施加一個向右偏上30°角的同樣大的恒力,最后達到平衡時,如下圖中正確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mA=4.Okg,mB=2.Okg,A和B緊靠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從t=O時刻起,對B施加向右的水平恒力F2=4.ON,同時對A施加向右的水平變力F1,F(xiàn)1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guān)說法中正確的是


A.當t=0時,A、B物體加速度分別為aA=5m/s2,aB=2m/s2
B.A物體作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B物體作勻加速運動
C.t="12" s時刻A、B將分離,分離時加速度均為a=2m/s2
D.A、B分離前后,A物體加速度變化規(guī)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