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圖,物體A、B通過細(xì)繩及輕質(zhì)彈簧連接在輕滑輪兩側(cè),物體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frac{3}{2}$m,開始時細(xì)繩伸直,用手托著物體A使彈簧處于原長且A與地面的距離為h,物體B靜止在地面上.放手后物體A下落,與地面即將接觸時速度為v,此時物體B對地面恰好無壓力,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此時物體A的動能最大
B.此時物體B的加速度為零
C.下落過程A減少的重力勢能等于A增加的動能
D.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等于mgh-$\frac{1}{2}$mv2

分析 對于物體A,當(dāng)合力等于零時動能最大.物體B對地面恰好無壓力,細(xì)繩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由牛頓第二定律求B的加速度.再結(jié)合機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分析.

解答 解:A、物體A與地面即將接觸時,物體B對地面恰好無壓力,細(xì)繩的拉力等于物體B的重力,即T=$\frac{3}{2}$mg,則T>mg,對于物體A,當(dāng)合力等于零時動能最大,A的動能最大時,細(xì)繩的拉力大小等于mg,所以此時物體A的動能不是最大,故A錯誤.
B、此時,細(xì)繩的拉力等于物體B的重力,則物體B的加速度為零.故B正確.
C、下落過程A減少的重力勢能等于A增加的動能與彈簧增加的彈性勢能之和,故C錯誤.
D、物體A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故有 mgh=Ep+$\frac{1}{2}$mv2,解得,彈簧的彈性勢能為 Ep=mgh-$\frac{1}{2}$mv2,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關(guān)鍵分別對兩個物體受力分析,正確判斷能量的轉(zhuǎn)化情況,然后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列式研究.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兩個帶同種電荷的金屬球,它們半徑之比為r1:r2=1:2,帶電量之比為q1:q2=1:4.若把兩球接觸一下再分開,則兩金屬球帶電量之比變?yōu)閝1:q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兩束頻率不同的光束A和B分別沿半徑方向射入半圓形玻璃磚,出射光線都是OP方向.下面關(guān)于A光和B光的比較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玻璃對A 光的折射率更大
B.真空中A光的波長更長
C.A光由玻璃射向空氣的全反射臨界角更大
D.玻璃中A光的傳播速度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一個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微小液滴,在豎直方向的電場中的某點恰能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該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frac{mg}{q}$,方向是豎直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面關(guān)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一定會產(chǎn)生彈力
B.用一根線豎直懸掛的物體靜止時,線拉力方向所在的直線一定通過物體的重心
C.舞蹈演員在做各種優(yōu)美的動作時,其重心在體內(nèi)位置不變
D.彈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變程度有關(guān),形變程度越大,彈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guān)于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F=G$\frac{Mm}{{r}^{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當(dāng)r→0時,F(xiàn)→∞大
B.萬有引力公式中的G為引力常量,它的值是人為規(guī)定的
C.兩物體間的引力總是大小相等的,與質(zhì)量是否相等無關(guān)
D.兩物體間的引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質(zhì)量為m的滑塊從靜止開始沿傾角為θ的粗糙斜面下滑,經(jīng)位移s落到斜面低端,落到斜面低端時速率為v,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落過程重力做的功等于(  )
A.$\frac{1}{2}$mv2B.mgsC.mgssinθD.mgscos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關(guān)于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C.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與最小速度的平均值
D.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平均速度是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盤在地面上的一根不均勻的金屬鏈重30N,長1m,從甲端緩慢提至乙端恰好離地時需做功10J.如果改從乙端緩慢提至甲端恰好離地要做多少功?(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