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兩個質(zhì)量分別為m1="3" kg、m2 = 2kg的物體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間用輕質(zhì)彈簧秤連接。兩個大小分別為F1 =" 30" N、F2 =" 20" N的水平拉力分別作用在m1、m2上,則(   )

A.彈簧秤的示數(shù)是50N
B.彈簧秤的示數(shù)是24 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間,m1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
D.在突然撤去F2的瞬間,m2的加速度大小為12 m/s2

BCD

解析試題分析:把m1、m2看成一個整體,則合力為30N-20N=10N,方向向右;則兩個物體的加速度為a==2m/s2,方向向右;再將m1隔離開來,單獨對它進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m1受到F1、彈簧的作用力T,故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1-T=m1a,故T=30N-3kg×2m/s2=24N,故A不對,B是正確的。
在突然撤去F2的瞬間, m1的受力情況沒有突然發(fā)生改變,故其加速度仍是不變的,仍是2m/s2,故C正確;m2則只受到彈簧的拉力的作用,故此時其加速度的大小為a==12m/s2,故D是正確的。
考點: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整體法與隔離法在分析問題中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質(zhì)量為2×103 kg,發(fā)動機額定功率為80 kW的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若汽車所受阻力大小恒為4×103 N,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有

A.汽車的最大動能是4×105 J
B.汽車以加速度2 m/s2勻加速啟動,啟動后第2秒末時發(fā)動機實際功率是32 kW
C.汽車以加速度2 m/s2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運動中,達到最大速度時摩擦力做功為4×105 J
D.若汽車保持額定功率啟動,則當汽車速度為5 m/s時,其加速度為6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塊A和B之間用輕彈簧相連,在拉 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某時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時A和B的加速度為a1和a2,則(  )

A.a(chǎn)1=a2=0
B.a(chǎn)1=a,a2=0
C.a(chǎn)1=a,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圖中所示x,y,z為三個物塊,K為輕質(zhì)彈簧,L為輕線. 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若將L突然剪斷,用分別表示剛剪斷時x、y的加速度,則有(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懸掛在小車支架上的擺長為l的擺,小車與擺球一起以速度v0勻速向右運動.小車與矮墻相碰后立即停止(不彈回),則下列關于擺球上升能夠達到的最大高度H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則H=l
B.若,則H=2l
C.不論v0多大,可以肯定總是成立的
D.上述說法都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跳水運動員最后踏板的過程可以簡化為下述模型:運動員從高處落到處于自然狀態(tài)的跳板(A位置)上,隨跳板一同向下運動到最低點(B位置),對于運動員從開始與跳板接觸到運動至最低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到達最低點時,其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B.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的動能一直在減小
C.在這個過程中,跳板的彈性勢能一直在增加
D.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所受重力對他做的功小于跳板的作用力對他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冰面對溜冰運動員的最大靜摩擦力為運動員重力的k倍,在水平冰面上沿半徑為R的圓周滑行的運動員,其安全速度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木塊A放在木板B的左端,A、B間接觸面粗糙,用恒力F將木塊A拉到木板B的右端,第一次將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第二次將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則前后兩個過程中相同的量是(    )

A.物塊A運動的加速度
B.物塊A的運動時間
C.力F對物塊A做的功
D.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摩擦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的兩個物體用細線相連,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最后豎直向上運動,在如圖三個階段的運動中,細線上拉力的大。ㄎ矬w與水平面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相同): (      ) 

A.水平面的最小,豎直面上最大
B.在三個過程中拉力大小變化與摩擦因數(shù)有關,摩擦因數(shù)未知所以無法判斷
C.從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最后豎直向上運動過程中,拉力始終不變
D.由大變小再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