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為彈簧振子P在0~4 s內(nèi)的振動圖象,從t=4 s開始 ( )

A. 再過1 s,該振子的位移是正的最大

B. 再過1 s,該振子的速度方向沿正方向

C. 再過1 s,該振子的加速度方向沿正方向

D. 再過1 s,該振子的加速度最大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甘肅省高二下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正弦交流電的電壓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7所示.由圖可知

A. 該交流電的電壓瞬時值的表達式為u=100sin (25t) V

B. 該交流電的頻率為25 Hz

C. 該交流電的電壓的有效值為100 V

D. 若將該交流電壓加在阻值為R=100 Ω的電阻兩端,則電阻消耗的功率是5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山東省高一3月階段性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起重機將質(zhì)量為m的物體勻速吊起一段距離,那么作用在物體上的各力的做功情況應(yīng)該是下列說法中的哪一種( )

A.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負功,合力做功為零

B. 重力做負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

C. 重力做負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功為零

D. 重力不做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湖南省衡陽市高三實驗班第三次質(zhì)檢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不定項選擇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相同的兩個帶電粒子P、Q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電場方向射入兩平行板間的勻強電場中,P從兩極板正中央射入,Q從下極板邊緣處射入,它們最后打在同一點(不計P、Q的重力以及它們間的相互作用),則從開始射入到打到上極板的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它們運動的時間相等

B. 它們所帶的電荷量之比qP:qQ=1:2

C. 它們的電勢能減小量之比△EP:△EQ=1:2

D. 它們的電場力做功之比WP:WQ=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湖南省衡陽市高三實驗班第三次質(zhì)檢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guān)于電場強度E=,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由E=知,若q減小為原來的1/2,該處電場強度變?yōu)樵瓉淼?倍

B. 由知,E與Q成正比,而與r2成反比

C. 由知,在以Q為球心、r為半徑的球面上,各處電場強度均相同

D. 電場中某點電場強度方向就是該點所放電荷受到的電場力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西藏林芝地區(qū)一中高二下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理綜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通過一理想變壓器,經(jīng)同一線路輸送相同的電功率P,原線圈的電壓U保持不變,輸電線路的總電阻為R。當(dāng)副線圈與原線圈的匝數(shù)比為k時,線路損耗的電功率為P1,若將副線圈與原線圈的匝數(shù)比提高到nk,線路損耗的電功率為P2,則P1=___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西藏林芝地區(qū)一中高二下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理綜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甲是閉合銅線框,乙是有缺口的銅線框,丙是閉合的塑料線框,它們的正下方都放置一薄強磁鐵,現(xiàn)將甲、乙、丙拿至相同高度H處同時釋放(各線框下落過程中不翻轉(zhuǎn)),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三者同時落地

B.甲、乙同時落地,丙后落地

C.甲、丙同時落地,乙后落地

D.乙、丙同時落地,甲后落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河北省高二3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如圖,小球a、b用等長細線懸掛于同一固定點O,讓球a靜止下垂,將球b向右拉起,使細線水平,從靜止釋放球b,兩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擺動,此后細線與豎直方向之間的最大偏角為60°,忽略空氣阻力,求

(1)兩球a、b的質(zhì)量之比;

(2)兩球在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與球b在碰前的最大動能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黑龍江省雞西市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沿傾角為θ的斜面勻速下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B. 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等于物體的重力

C. 物體下滑速度越大說明物體所受摩擦力越小

D. 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