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在室內(nèi)進行拋接小球練習,小球拋接點固定在同一位置,如圖所示,第一次小球豎直上拋的初速度為8m/s,小球恰好沒有碰到天花板,該同學成功接住小球;第二次將小球以10m/s的初速度豎直拋出,該同學又成功接住小球.已知小球與天花板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變,小球與天花板碰撞的時間忽略不計,小球運動時的空氣阻力不計,小球可視為質(zhì)點,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天花板與小球拋出點的高度差h.

(2)第二次拋、接球的時間間隔△t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沙市高一上第三次雙周練物理A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兩個大小不變的共點力與其合力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分力夾角小于180°時,合力大小隨夾角的減小而增大

B. 合力大小隨兩力夾角增大而增大

C. 合力一定大于每一個分力

D. 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江西玉山一中高一平行班上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兩楔形物塊、兩部分靠在一起,物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塊上端用繩子拴在天花板上,繩子處于豎直方向的伸直狀態(tài),、兩物塊均保持靜止,則物體可能受到幾個力的作用( )

A. 2個 B. 3個 C. 4個 D. 5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玉山縣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勻強電場中有M、N、P三點,連成一個直角三角形,MN=4cm,MP=5cm,如圖所示,把一個電量為-2×10-9C的檢驗電荷從M點移到N點,電場力做功8×10-9J,從M點移到P點電場力做功也是8×10-9J.則勻強電場的方向是 ,電場強度大小為__________N/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玉山縣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在原來不帶電的金屬細桿a b附近P處,放置一個正點電荷,達到靜電平衡后 ( )

A. a端的電勢比b端的高

B. b端的電勢比d點的低

C. a端的電勢不一定比d點的低

D. 桿內(nèi)c處場強的方向由a指向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新余四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乙兩車在高速公路的同一車道上同向行駛,甲車在前,乙車在后,速度均為30m/s,相距s0=100m,t=0時刻,甲車遇緊急情況,此后甲、乙兩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所示.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 t=6s時兩車速度相等

B. t=6s時兩車距離最近

C. t=6s時,兩車相距90m

D. 在0~9s內(nèi),兩車不會相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新余四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物體在x軸上做直線運動,在0-8s的內(nèi)的位移-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在0~8s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沿x軸負方向

B.物體在0~2s時間內(nèi)做勻減速運動

C.物體在2s~4s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是12m

D.物體在t=1s時刻的速度大于t=6s時刻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山西懷仁縣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瞬時速度、平均速度、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等于它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率

B.運動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任一時刻速率都不變,則它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瞬時速度一定不變

C.若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每個時刻的瞬時速度都等于零,它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可能不等于零

D.若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它這段時間內(nèi)的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可能都不等于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高一10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如圖所示,在紙帶上選擇6個計數(shù)點A、B、C、D、E、F、G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

(1)根據(jù)學過的知識可以求出小車在D點的速度為 (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以打A點時為計時起點,建立坐標系如圖所示,請在圖中作出小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