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5所示,物塊A靜止在水平放置的固定木板上,若分別對A施加相互垂直的兩個水平拉力F1和F2作用時(F1<F2),A將分別沿F1和F2的方向勻加速滑動,其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木小分別為Ff1和Ff2,其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1和a2;若從靜止開始同時對P施加F1和F2,其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f3,其加速度大小為a3,關于以上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判斷正確的是


  1. A.
    a3=a1=a2
  2. B.
    a3>a2>a1
  3. C.
    Ff3>Ff1=Ff2
  4. D.
    Ff1=Ff2>Ff3
B
試題分析:因拉力均沿水平方向,所以對水平木板的壓力均等于物體A的重力,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C、D選項錯誤;由已知條件,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有a3>a2>a1,A錯誤,B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了受力分析、牛頓第二定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粗糙水平面上靜置一長木板B,B的質(zhì)量為M=2㎏,長度L=3m,B右端距豎直墻0.32m.現(xiàn)有一小物塊 A,質(zhì)量為m=1㎏,以v0=6m/s的速度從B左端水平地滑上B,如圖所示.已知A、B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5,B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0.1,若B能與墻壁碰撞則立即?吭趬叄=10m/s2.試分析小物塊 A能否碰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9?武漢模擬)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長木板C,C上右端是固定擋板P,在C上左端和中點處各放有小物塊A和B,A、B的尺寸以及P的厚度皆可忽略不計,A、B之間和B、P之間的距離皆為L.設木板C與桌面之間無摩擦,A、C之間和B、C之間的靜摩擦因數(shù)及滑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A、B、C(連同擋板P)的質(zhì)量相同.開始時,B和C靜止,A以某一初速度向右運動.試問下列情況是否能發(fā)生?要求定量求出能發(fā)生這些情況時物塊A的初速度V0應滿足的條件,或定量說明不能發(fā)生的理由.
(1)物塊A與B發(fā)生碰撞
(2)物塊A與B發(fā)生碰撞(設為彈性碰撞)后,物塊B與擋板P發(fā)生碰撞;
(3)物塊B與擋板P發(fā)生碰撞(設為彈性碰撞)后,物塊B與A在木板C上再發(fā)生碰撞;
(4)物塊A從木板C上掉下來;
(5)物塊B從木板C上掉下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福建模擬)如圖1所示,質(zhì)量足夠大、截面是直角梯形的物塊靜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兩個側(cè)面恰合與兩個固定在地面上的壓力傳感器X和Y相接觸,圖AB高H=0.3m,AD長L=0.5m,斜面傾角θ=37°有一質(zhì)量m=1kg的小物塊p(圖中未畫出),它與斜面的動磨擦因數(shù)μ可以通過更換斜面的材料進行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范圍是0≤μ≤1,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
(1)在A點給P一個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3m/s,使之恰好能到達D點,求此時動摩擦因數(shù)μ的值;
(2)在第(1)問中若μ=0.5,求p落地時的動能;
(3)對于不同的μ,每次都在D點給p一個沿斜面向下足夠大的初速度以保證它能滑離斜面.
在p沿斜面下滑過程中,通過壓力傳感器能讀出X或Y對大物塊的水平壓力F,取水平向左為正方向,試寫出F隨μ變化的關系表達式,并在坐標系(圖2)中畫出其函數(shù)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江蘇一模)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足夠大、截面是直角梯形的物塊靜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兩個側(cè)面恰好與兩個固定在地面上的壓力傳感器X和Y相接觸.圖中AB高H=0.3m、AD長L=0.5m,斜面傾角θ=37°.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物塊P(圖中未畫出)質(zhì)量m=1kg,它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可以通過更換斜面表面的材料進行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范圍是0≤μ≤1).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取g=10m/
s
2
 

(1)令μ=0,將P由D點靜止釋放,求P在斜面上的運動時間;
(2)令μ=0.5,在A點給P一個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
v
 
0
=2m/s,求P落地時的動能;
(3)將X和Y接到同一數(shù)據(jù)處理器上,已知當X和Y受到物塊壓力時,分別顯示正值和負值.對于不同的μ,每次都在D點給P一個沿斜面向下足夠大的初速度以保證它能滑離斜面,求滑行過程中處理器顯示的讀數(shù)F隨μ變化的關系表達式,并在乙圖坐標系中畫出其函數(shù)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