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根據玻爾理論,氫原子的電子從能量為E的軌道躍遷到能量為E’的軌道,會輻射出波長為λ的光,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則E′=E-h$\frac{c}{λ}$,該氫原子的電子繞核運轉的動能會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分析 因為Em-En=hγ,根據兩軌道的能級差等于光子能量,求出E′大。
根據庫侖引力提供向心力,結合輻射過程中半徑減小,則可得動能的變化.

解答 解:根據兩軌道的能級差等于光子能量,
E-E′=hγ=h$\frac{c}{λ}$,
所以E′=E-h$\frac{c}{λ}$.
根據庫侖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rac{k{e}^{2}}{{r}^{2}}$=m$\frac{{v}^{2}}{r}$,
當輻射能量時,電子的運動軌道半徑減小,則速率會增大,那么電子的動能也會增大.
故答案為:=E-h$\frac{c}{λ}$,增大.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輻射光子,從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吸收光子.以及掌握能級差與光子頻率的關系.同時知道激發(fā)態(tài)不穩(wěn)定,會向基態(tài)發(fā)生躍遷,不同的能級間有不同的能極差,輻射的光子頻率不同,最后掌握電子躍遷中,動能與電勢能,及總能量如何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氫原子的能級圖如圖所示,已知可見光光子的能量范圍約為1.62eV~3.11eV,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大量處于n=4能級的氫原子向低能級躍遷時,可能發(fā)出2種不同頻率的可見光
B.處于n=4能級的氫原子向n=1能級躍遷時,產生的光為可見光
C.處于n=4能級的氫原子吸收任意頻率的紫外線,一定能夠發(fā)生電離
D.處于n=2能級的氫原子向n=4能級躍遷時,核外電子的動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拍攝日落時的水面下的景物時,應在照相機鏡頭前裝一個偏振片,其目的是( 。
A.減少陽光在水面上的反射光
B.阻止陽光在水面上的反射光進入照相機鏡頭
C.增強光由水面射入空氣中的折射光強度
D.減弱光由水面射入空氣中的折射光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運動狀態(tài)不變指的是( 。
A.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B.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C.物體的速度方向不變D.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frac{1}{4}$光滑圓弧軌道豎直固定,其右方有底面半徑為r,高度為h的轉筒,轉筒頂端與圓弧軌道低端B等高,轉筒的筒壁開有一寬度與小球直徑接近的狹縫,其軸線與圓弧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開始時狹縫也在這一平面內的圖示位置.今讓一質量為m的小球自A點由靜止開始沿圓弧軌道滑下,到達B點時觸動光電裝置,使轉筒立刻以某一角速度勻速轉動起來,不計一切摩擦阻力.
(1)小球到達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FB
(2)如果小球從狹縫的中間位置C點進入轉筒,求轉筒軸線距B點的距離L.
(3)通過調節(jié)L的長度,使小球能夠恰好從狹縫進入轉筒后,再從狹縫射出轉筒,并且轉筒轉過的圈數最少,求L的長度和轉筒轉動的角速度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同學用伏安法測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根據實驗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得到了如圖所示的U-I圖象,則在干電池的內電阻r=1.0Ω.(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肥皂泡呈現彩色條紋是光的全反射現象造成的
B.天空中彩虹是光的干涉現象造成的
C.圈屏陰影中心的亮斑(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現象造成的
D.照相機鏡頭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強透射光的強度,是應用了光的全反射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2013年12月“嫦娥三號”在月球表面上的軟著陸為我們的月球旅行開辟了新航道.未來的某天,一位同學在月球上做自由落體運動實驗:讓一個質量為1kg的小球從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測得小球在第5s內的位移是7.2m,此時小球還未落到月球表面.則(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1.6m/s2
B.小球在5s末的速度是16m/s
C.小球在前5s內的位移是20m
D.小球在第5s內的平均速度是3.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以下幾個原子核反應中,X代表α粒子(${\;}_{2}^{4}$He)的核反應式是(  )
A.${\;}_{2}^{4}$He+${\;}_{4}^{9}$Be→${\;}_{6}^{12}$C+XB.${\;}_{92}^{238}$U→${\;}_{90}^{234}$Th+X
C.${\;}_{13}^{27}$Al+${\;}_{0}^{1}$n→${\;}_{11}^{24}$Na+XD.${\;}_{15}^{30}$P→${\;}_{14}^{30}$Si+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