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nèi)阻為r.閉合開關(guān)S后,電路正常工作,現(xiàn)使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向右滑動,在此過程中( 。
A.小燈泡L1、L2均變暗B.小燈泡L1、L2均變亮
C.小燈泡L1變暗,L2變亮D.小燈泡L1變亮,L2變暗

分析 如圖電路的結(jié)構(gòu)是:${L}_{1}^{\;}$燈與變阻器R并聯(lián)后與${L}_{2}^{\;}$燈穿聯(lián),再與a燈串聯(lián).R的滑片稍向右滑動時,變阻器R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外電路總電阻變大,根據(jù)歐姆定律分析干路電流的變化,再分析${L}_{2}^{\;}$${L}_{1}^{\;}$燈的電壓變化來分析燈泡亮度變化.

解答 解:滑片向右滑動的過程中,變阻器電阻變大,外電阻總電阻變大,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知總電流減小,燈${L}_{2}^{\;}$變暗,并聯(lián)電路兩端的電壓${U}_{并}^{\;}=E-I({R}_{L2}^{\;}+r)$,并聯(lián)電路兩端的電壓變大,燈${L}_{1}^{\;}$變亮,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是電路中動態(tài)變化分析的問題,首先要搞清電路的結(jié)構(gòu),其次要按“部分→整體→部分”的順序分析.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一定不為零
B.物體所受的合力越大,慣性越大
C.物體速度很大時,加速度可能很小
D.物體運動時間越長,路程越大,位移也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如圖所示,彈簧秤秤盤B的質(zhì)量及彈簧質(zhì)量不計,勁度系數(shù)K=1000N/m,物體A的質(zhì)量為10kg,靜置在秤盤上.現(xiàn)給A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使A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力F在前0.1s內(nèi)為變力,0.1s后為恒力.求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A物體重2N,B物體重4N,中間用彈簧連接,彈力大小為2N,此時A物體的繩的張力為FT,B對地的壓力為FN,則FT、FN的數(shù)值可能是( 。
A.7 N、0 NB.4 N、2 NC.0 N、6 ND.2 N、6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物體A、B都靜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A、μB,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別拉物體A、B,測得加速度a與拉力F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中A、B所示,則( 。
A.μA<μBB.μA>μBC.MA<MBD.MA>M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秋千是老少皆宜的娛樂工具,如圖,其結(jié)構(gòu)可簡化為兩根等長輕繩AB、CD將一木板懸掛在鐵架上等高的兩點A、C上,木板靜止時,F(xiàn)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T表示單根輕繩對木板拉力的大小,如果將兩輕繩各剪去等長一小段,再掛回原懸點,則剪短后( 。
A.F變大,T變大B.F變小,T變小C.F不變,T變大D.F不變,T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在通電直導(dǎo)線附近有一個矩形線圈ABCD,線圈與導(dǎo)線始終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nèi).由于線圈在導(dǎo)線的一側(cè)平移時,線圈中產(chǎn)生了A→B→C→D→A方向的電流.則線圈的平移方向是(  )
A.水平向右B.水平向左C.豎直向上D.豎直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空瓶子A置于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tanθ,物體B懸于斜面之外且靜止,A用細(xì)繩經(jīng)定滑輪與物體B相連,滑輪光滑.現(xiàn)向瓶A中緩慢注入水,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繩子拉力逐漸增大B.A對斜面的壓力逐漸增大
C.A所受到的摩擦力一定逐漸增大D.B可能豎直向上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A、B兩木塊重分別為80N和90N,用細(xì)線繞過滑輪連結(jié)在一起并疊放在水平桌面上,A與B、B與桌面C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3.當(dāng)對滑輪施以水平力F=40N時,則(  )
A.A對B的摩擦力為24NB.A對B的摩擦力為20N
C.B對C的摩擦力為51ND.細(xì)線的張力為4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