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定量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體體積是指所有氣體分子的體積之和B、氣體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氣體的溫度就越高C、氣體對器壁的壓強是由于地球吸引而產(chǎn)生的D、當氣體膨脹時,氣體對外做功,因而氣體的內能一定減少
分析:根據(jù)氣體分子間空隙很大,分析氣體的體積與所有氣體分子的體積之和的關系.根據(jù)溫度的微觀含義、壓強產(chǎn)生的微觀機理分析.根據(jù)內能的概念分析氣體膨脹時內能如何變化.
解答:解:A、氣體分子間空隙很大,氣體的體積大于所有氣體分子的體積之和.故A錯誤;
B、溫度的微觀含義是反映物體內分子的熱運動劇烈程度,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故B正確;
C、氣體的壓強產(chǎn)生的機理是由大量氣體分子對器壁不斷碰撞而產(chǎn)生的,而不是地球引力產(chǎn)生的,故C錯誤;
D、當氣體膨脹時,氣體對外做功,而內能變化無法判斷.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應用,溫度是平均動能的標志,分子動理論的內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惠州二模)對一定量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對一定量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選做題(請從A、B和C三小題中選定兩小題作答,并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對應字母后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都作答則按A、B兩小題評分.)
A.(選修模塊3-3)
(1)對一定量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
BC

A.氣體的體積是所有氣體分子的體積之和
B.氣體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氣體溫度就越高
C.氣體對器壁的壓強是由大量氣體分子對器壁不斷碰撞而產(chǎn)生的
D.當氣體膨脹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勢能減小,因而氣體的內能減少
(2)如圖1所示為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壓縮機工作時,強迫制冷劑在冰箱內外的管道中不斷循環(huán).在蒸發(fā)器中制冷劑汽化吸收箱體內的熱量,經(jīng)過冷凝器時制冷劑液化,放出熱量到箱體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D
BD

A.熱量可以自發(fā)地從冰箱內傳到冰箱外
B.電冰箱的工作原理不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
C.電冰箱的工作原理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
D.電冰箱的制冷系統(tǒng)能夠不斷地把冰箱內的熱量傳到外界,是因為其消耗了電能
(3)利用油膜法可以粗略測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把密度ρ=0.8×103 kg/m3的某種油,用滴管滴出一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這滴油的體積為V=0.5×10-3 cm3,形成的油膜面積為S=0.7m2.油的摩爾質量M=0.09kg/mol.若把油膜看成是單分子層,每個油分子看成球形,只需要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那么:
①油分子的直徑是多少?
②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粗略測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是多少?(先列出文字計算式,再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

B.(選修模塊3-4)
(1)彈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簡諧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BD
ABD

A.振子在平衡位置,動能最大,勢能最小
B.振子在最大位移處,勢能最大,動能最小
C.振子在向平衡位置振動時,由于振子振幅減小,故總機械能減小
D.在任意時刻,動能與勢能之和保持不變
(2)電磁波包含了γ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等,按波長由長到短的排列順序是
A
A

A.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γ射線
B.紅外線、無線電波、γ射線、紫外線
C.γ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
D.紫外線、無線電波、γ射線、紅外線
(3)如圖2所示,真空中有一個半徑為R=0.1m、質量分布均勻的玻璃球,一細激光束在真空中沿直線BC傳播,在玻璃球表面的C點經(jīng)折射進入小球,并在玻璃球表面的D點又經(jīng)折射進入真空中.已知∠COD=120°,玻璃球對該激光束的折射率為
3
.求:
①此激光束進入玻璃時的入射角.
②此激光束穿越玻璃球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西安模擬)(1)對一定量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
BC

A.氣體的體積是所有氣體分子的體積之和
B.氣體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氣體的溫度就越高
C.氣體對器壁的壓強是由大量氣體分子對器壁不斷碰撞而產(chǎn)生的
D.當氣體膨脹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勢能減小,因而氣體的內能減少
(2)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被活塞封閉在可導熱的氣缸內,活塞相對于底部的高度為h,可沿氣缸無摩擦地滑動,取一小盒沙子緩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沙子倒完時,活塞下降了h/4,再取相同質量的一小盒沙子緩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外界天氣的壓強和溫度始終保持不變,求此次沙子倒完時活塞距氣缸底部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