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2991  132999  133005  133009  133015  133017  133021  133027  133029  133035  133041  133045  133047  133051  133057  133059  133065  133069  133071  133075  133077  133081  133083  133085  133086  133087  133089  133090  133091  133093  133095  133099  133101  133105  133107  133111  133117  133119  133125  133129  133131  133135  133141  133147  133149  133155  133159  133161  133167  133171  133177  133185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如圖所示電路中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之比為2:1,在原線圈兩端加上交變電壓u=220$\sqrt{2}$sin100πt(V)時,燈L1、L2均正常發(fā)光,且電壓表和電流表可視為理想電表,不計導線電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交流電的頻率為50 Hz
B.燈L1兩端的電壓為110$\sqrt{2}$(V)
C.將變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動,則燈L1變暗,燈L2變亮
D.將變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動,則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shù)比n1:n2=2:1,V和A均為理想電表,燈泡電阻R1=6Ω,AB端電壓u1=12$\sqrt{2}$sin100πt(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變壓器輸入功率為6WB.V的讀數(shù)為24V
C.A的讀數(shù)為0.5AD.電流頻率為10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同學想測出濟南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并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為了減小誤差,他設計了一個實驗如下:將一根長直鋁棒用細線懸掛在空中(如圖甲所示),在靠近鋁棒下端的一側固定電動機M,使電動機轉軸處于豎直方向,在轉軸上水平固定一支特制筆N,借助轉動時的現(xiàn)象,將墨汁甩出形成一條細線.調(diào)整筆的位置,使墨汁在棒上能清晰地留下墨線.啟動電動機待轉速穩(wěn)定后,用火燒斷懸線,讓鋁棒自由下落,筆在鋁棒上相應位置留下墨線.圖乙是實驗時在鋁棒上所留下的墨線,將某條合適的墨線A作為起始線,此后每隔4條墨線取一條計數(shù)墨線,分別記作B、C、D、E.將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準A,此時B、C、D、E對應的刻度依次為14.68cm、39.15cm、73.41cm、117.46cm.已知電動機的轉速為3 000r/min.求:
(1)相鄰的兩條計數(shù)墨線對應的時間間隔為0.1s.
(2)由實驗測得濟南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79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計算出畫各條墨線時的速度v,以$\frac{{v}^{2}}{2}$為縱軸,以各條墨線到墨線A的距離h為橫軸,描點連線,得出了如圖丙所示的圖象,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據(jù)此圖象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但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A點對應的速度不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一臺理想變壓器,只有一組原線圈和一組副線圈.已知輸入電壓是220V,輸出電壓是55V,副線圈有330匝,通過副線圈的電流為2A.則( 。
A.副線圈的電阻為27.5ΩB.原線圈共有1320匝
C.通過原線圈的電流為0.5AD.變壓器的輸入功率為44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D.先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然后接通電源開關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
的重力勢能在誤差范圍內(nèi)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其中沒有必要或操作不恰當?shù)牟襟E是BCD(填寫選項對應的字母)
②如圖2所示是實驗中得到一條紙帶,將起始點記為O,并在離O點較遠的任意點依次選取6個連續(xù)的點,分別記為A、B、C、D、E、F,量出與O點的距離分別為h1、h2、h3、h4、h5、h6,使用交流電的周期為T,設重錘質(zhì)量為m,則在打E點時重錘的動能為$\frac{{m{{({h_6}-{h_4})}^2}}}{{8{T^2}}}$,在打O點和E點這段時間內(nèi)的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mgh5

③在本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填“大于”或“小于”)重錘增加的動能,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過程中存在著阻力的作用,為了測定阻力大小,可算出②問中紙帶各點對應的速度,分別記為v1至v6,并作vn2-hn圖象,如圖3所示,直線斜率為k,則可測出阻力大小為$m(g-\frac{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如圖為“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1)某同學按照正確操作選的紙帶如圖1所示,其中O是起始點,A、B、C是打點計時器連續(xù)打下的3個點,打點頻率為50Hz,該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O到A、B、C各點的距離,并記錄在圖中(單位:cm),重錘的質(zhì)量為m=0.1kg,重力加速度g=9.80m/s2.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當打點計時器打到B點時,重物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0.550J,動能的增加量為0.545 J.(要求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通過作圖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誤差較大的數(shù)據(jù),提高實驗的準確程度.從紙帶上選取多個點,測量從起始點O到其余各點的下落高度h,并計算各點速度的平方v2,然后以$\frac{1}{2}$v2為縱軸,以下落高度h為橫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圖線.若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圖線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則圖線斜率表示的物理量是重力加速度g.
(3)在實驗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D(單項選擇題)
A.實驗中摩擦不可避免,紙帶越短克服摩擦做功越小,因此,實驗選取紙帶越短越好
B.實驗中用天平稱出重物的質(zhì)量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C.測出重物下落時間t,通過v=gt計算出瞬時速度
D.若紙帶前面幾點較為密集且不清楚,可以舍去前面比較密集的點,合理選取一段打點比較清晰的紙帶,同樣可以驗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甲所示,一匝數(shù)n=200、面積s=50cm2、電阻r=0.5Ω的圓形線圈.放在勻強磁場中.線圈平面始終與磁場方向垂直外接電阻R=1.5Ω.導線電阻可忽略,當穿過線圈的磁場按圖乙所示規(guī)律變化時.求:
(1)2s末感應電動勢的大。
(2)0-0.1s時間內(nèi)流過R的電量;
(3)0.4s內(nèi)電阻R上產(chǎn)生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假設一個騎著摩托車的人以0.8c的速度經(jīng)過一個靜止的觀察者身旁,這個騎車者向他前進的方向以相對他0.7c的速度拋出一個小球.那么靜止的人觀察小球的速度會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在利用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試驗中:(本題所有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1)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如圖所示的紙帶,把第一個點(初速度為零)記作O點,測出點O、A間的距離為68.97cm,點A、C間的距離為15.24cm,點C、E間的距離為16.76cm,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葹?.8m/s2,重錘的質(zhì)量為m=1.0kg,則打點計時器在打O點到C點的這段時間內(nèi),重錘動能的增加量為8.00J,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8.26J.
(2)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9.50m/s2
(3)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少的重力勢能總大于重錘增加的動能,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帶著紙帶下落的過程中存在著阻力的作用,用題目中給出的已知量求重錘下落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0.3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圖中A是電磁打點計時器,B是紙帶(填器材名稱)
(2)下列有關操作,正確合理的一項是B(填序號)
A.將固定在重物上的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再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
B.用手提著紙帶,使重物靜止在打點計時器下方,先接通電源,再放開紙帶
C.先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先取下固定在重物上的打好點的紙帶,再切斷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3)通過對紙帶幾組數(shù)據(jù)的正確處理,發(fā)現(xiàn)總是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大于 物體動能的增加量(選填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