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3464  133472  133478  133482  133488  133490  133494  133500  133502  133508  133514  133518  133520  133524  133530  133532  133538  133542  133544  133548  133550  133554  133556  133558  133559  133560  133562  133563  133564  133566  133568  133572  133574  133578  133580  133584  133590  133592  133598  133602  133604  133608  133614  133620  133622  133628  133632  133634  133640  133644  133650  133658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如圖所示,三個電阻的阻值分別為:R1=4Ω、R2=24Ω、R3=8Ω,電容器的電容為:C=1μF,電路兩端的電壓為:U=12V,當電路兩端撤去電壓后流過電阻R2的電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某區(qū)域的電場線分布情況如圖所示,M、N、P是電場中的三個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點和N點的電場強度的方向相同
B.同一電荷在N點受到的電場力大于其在M點所受的電場力
C.正電荷在M點的電勢能小于其在N點的電勢能
D.負電荷由M點移動到P點,靜電力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在圖中,測得UAB=5V,UBC=5V.若VC=-5V,試判斷此電路的參考點是(  )
A.A點B.B點C.C點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在圖所示電路中,已知Uac=3V,Uab=2v,試分別以a點和c點作為參考點,求b點的電位和b,c兩點間的電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在測定電阻的實驗中,比較簡便、直觀的方法有半偏法、替代法等:

①.在測定電流表內(nèi)阻Rg的實驗中,使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當S2斷開,S1閉合,且R1調到9900Ω時,電流表的指針轉到滿偏0.2mA,再閉合S2,將R2調到90Ω時,電流表指針恰好指在一半刻度,則電流表的內(nèi)阻Rg=90Ω,此值較Rg的真實值偏。ㄌ钇、偏小或相等).
②在用替代法測電阻的實驗中,測量電路如乙圖所示,圖中R是滑動變阻器,Rs是電阻箱,Rx是待測高阻值電阻,S2是單刀雙置開關,G是電流表.
(1)按電路原理圖將丙圖(圖中已連好4根導線)所示的器材連成測量電路.
(2)實驗按以下步驟進行,并將正確答案填在圖中橫線上.
A.將滑動片P調至電路圖中滑動變阻器的最右端,將電阻R調至最大,閉和開關S1,將開關S2撥向位置“1”,調節(jié)P的位置,使電流表指示某一合適的刻度I.
B.再將開關S2撥向位置“2”,保持R滑動片P位置不變,調節(jié)Rs,使電流表指示的刻度仍為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要測量電壓表V1的內(nèi)阻r.現(xiàn)有如下器材:
A.待測電壓表V1(量程3V,內(nèi)阻約幾千歐)
B.電壓表V2(量程15V,內(nèi)阻約30kΩ)
C.定值電阻R(3.0kΩ)
D.滑動變阻器R1(O~10Ω)
E.直流電源E(約9V,內(nèi)阻約2Ω)
F.開關S及導線若干.
①因為所給V1、V2、R都很大,即使它們并聯(lián)所得電阻也很大,故最大值為10Ω的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必須使用分壓接法(“分壓”或“限流”)才能對電路起到控制作用;
②待測電壓表V1兩端的電壓值可以由V1的示數(shù)直接讀出,通過V1的電流因缺少電流表而不能直接測量,但可以借助題中給出的定值電阻R、電壓表V2間接的測出.
為了測出通過V1的電流,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以下三種電路,其中合理的是丙同學設計的電路.
③在方框內(nèi)畫出測量電壓表V1的內(nèi)阻r的完整的實驗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某實驗小組應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已知小車的質量為M,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量為m,所使用的打點計時器所接的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實驗步驟如下:
A.按圖甲所示安裝好實驗裝置,其中與定滑輪及彈簧測力計相連的細線豎直;
B.調節(jié)長木板的傾角,輕推小車后,使小車能沿長木板向下勻速運動;
C.掛上砝碼盤,接通電源后,再放開小車,打出一條紙帶,由紙帶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D.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質量,重復步驟C,求得小車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回答以下問題:
(1)對于上述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小車的加速度與砝碼盤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實驗過程中砝碼盤處于超重狀態(tài)
C.與小車相連的輕繩與長木板一定要平行
D.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應為砝碼和砝碼盤總重力的一半
E.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量應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2)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由該紙帶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為0.16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由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作出小車的加速度a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的關系圖象(圖丙),與本實驗相符合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虛線a、b、c代表電場中的三個等勢面,相鄰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即Uab=Ubc,實線為一帶負電的質點僅在電場力作用下通過該區(qū)域時的運動軌跡,P、R、Q是這條軌跡上的三點,R同時在等勢面b上,據(jù)此可知( 。
A.三個等勢面中,c的電勢最高
B.帶電質點在P點的電勢能比在Q點的小
C.帶電質點在P點的動能與電勢能之和比在Q點的小
D.帶電質點在R點的加速度方向垂直于等勢面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現(xiàn)提供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請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消除小車與水平木板之間的摩擦力的影響應采取的做法是C
A.將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B.將木板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C.將木板不帶滑輪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
D.將木板不帶滑輪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能夠靜止在木板上
(2)在實驗中,得到一條打點的紙帶,如圖2所示,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且間距S1,S2,S3,S4,S5,S6已量出,則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

(3)有一組同學保持小車以及車中的砝碼質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他們在軌道水平和傾斜兩種情況下分別做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3所示,圖線①一定是在軌道傾斜情況下得到的(選填①或②);小車以及車中的砝碼總質量m=0.5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1)利用力傳感器研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

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BD(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做實驗之前必須平衡摩擦力
B.小車的質量必須比所掛鉤碼的質量大得多
C.應調節(jié)定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木板平行
D.實驗開始的時候,小車最好距離打點計時器遠一點
(2)在“探究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將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分別掛在豎直彈簧下端,根據(jù)實驗所測數(shù)據(jù),利用描點法作出了所掛鉤碼的重力G與彈簧總長L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圖象回答以下問題:
①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1000N/m
②彈簧的彈力F與彈簧總長L之間的關系式為F=1000L-1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