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3565  133573  133579  133583  133589  133591  133595  133601  133603  133609  133615  133619  133621  133625  133631  133633  133639  133643  133645  133649  133651  133655  133657  133659  133660  133661  133663  133664  133665  133667  133669  133673  133675  133679  133681  133685  133691  133693  133699  133703  133705  133709  133715  133721  133723  133729  133733  133735  133741  133745  133751  133759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帶有等量異種電荷的一對平行金屬板,上極板帶正電荷.如果兩極板間距不是足夠近或者兩極板面積不是足夠大,即使在兩極板之間,它們的電場線也不是彼此平行的直線,而是如圖所示的曲線(電場方向未畫出).虛線MN是穿過兩極板正中央的一條直線.關于這種電場,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b點的電勢高于d點的電勢
B.b點的電勢高于c點的電勢
C.將一負電荷從a點移到d點,其電勢能增大
D.將一正電荷從a點由靜止釋放,它將沿著電場線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受力的關系”. 實驗時,首先調(diào)整墊木的位置,使小車不掛配重時能在傾斜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以平衡小車運動過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再把細線系在小車上,繞過定滑輪與配重連接.調(diào)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在接下來的實驗中,各組情況有所不同.

(1)甲組同學的實驗過程如下:
①保持小車質(zhì)量一定,通過改變配重片數(shù)量來改變小車受到的拉力.改變配重片數(shù)量一次,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一條紙帶.重復實驗,得到5條紙帶和5個相應配重的重量.
②圖2是其中一條紙帶的一部分,A、B、C為3個相鄰計數(shù)點,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實際打點沒有畫出.通過對紙帶的測量,可知A、B間的距離為2.30cm,B、C間的距離為2.70cm.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0.02s,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0.40m/s2
③分析紙帶,求出小車運動的5個加速度a.用相應配重的重量作為小車所受的拉力大小F,畫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之間的a-F圖象,如圖3所示.由圖象可知小車的質(zhì)量約為0.30kg(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乙組同學的實驗過程如下:
①用5個質(zhì)量均為50g的鉤碼作為配重進行實驗.
②將鉤碼全部掛上進行實驗,打出紙帶.
③從配重處取下一個鉤碼放到小車里,打出紙帶.
④重復③的實驗,共得到5條紙帶.
⑤分析紙帶,得出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小車加速度與懸掛鉤碼所受重力的之間a-F圖象.
乙組同學在實驗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以下觀點,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BD.
A.若繼續(xù)增加懸掛鉤碼的數(shù)量,小車加速度可以大于當?shù)氐闹亓铀俣?br />B.根據(jù)a-F圖象,可以計算出小車的質(zhì)量
C.只有當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懸掛鉤碼的質(zhì)量時,a-F圖象才近似為一條直線
D.無論小車質(zhì)量是否遠大于懸掛鉤碼的質(zhì)量,a-F圖象都是一條直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如圖1所示,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及數(shù)字化信息系統(tǒng)獲得了小車加速度a與鉤碼的質(zhì)量及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對應關系圖.鉤碼的質(zhì)量為m1,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為m2,重力加速度為g.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每次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若用打點計時器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m2應遠小于m1
D.在用圖象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系時,應作a-$\frac{1}{{m}_{2}}$圖象
(2)實驗時,某同學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測得F=m1g,作出a-F圖象,他可能作出圖2中丙(選填“甲”、“乙”、“丙”)圖線.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太大
(3)實驗時,某同學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若軌道水平,他測量得到的$\frac{1}{{m}_{2}}$-a圖象,如圖3.設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則小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gk}$,鉤碼的質(zhì)量m1=$\frac{1}{gk}$.
(4)實驗中打出的紙帶如圖4所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是0.1s,圖中長度單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0.46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的實驗.
(1)本實驗使用的實驗方法是C.(選填字母代碼)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為了減小誤差,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實驗必須通過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來改變小車所受合外力,獲取多組數(shù)據(jù).若小車質(zhì)量為400g,實驗中每次所用的鉤碼總質(zhì)量范圍應選A組會比較合理.(填選項前的字母)
A.10g~40g         B.200g~400g       C.1000g~20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有四個實驗小組完成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時:
(1)實驗過程中,需要保持F不變.
(2)(多選)為了驗證“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成反比”的猜想,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圖1是四個小組描繪出的不同圖象,你覺得能夠準確驗證

上述猜想的圖象有BC
(3)某小組用接在50Hz交流電源上的打點計時器測定小車的加速度時,得到一條如圖2所示的紙帶,按時間順序取0、1、2、3、4、5、6共7個計數(shù)點.0到6每相鄰兩記數(shù)點間各有四個打印點未畫出.測得相鄰計數(shù)點的距離依次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則物體的加速度0.50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如表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
次數(shù)質(zhì)量m/kg受力F/N加速度a/(m•s-2
10.50.25
20.50
31.00
41.0
51.5
若利用前三組數(shù)據(jù)探究加速度與受力的關系,則2、3組數(shù)據(jù)中物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0.5kg、0.5kg;若利用后三組數(shù)據(jù)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則4、5組數(shù)據(jù)中物體所受的力分別為1.00N,1.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在研究a與F、m之間關系的實驗中,若1、2兩個相同的小車所受的拉力分別為F1、F2,小車以及車中所放砝碼的總質(zhì)量分別為m1、m2.打開夾子后經(jīng)過相同的時間兩車發(fā)生的位移分別為x1、x2,則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有( 。
A.當F1=F2、m1=2m2時,x1=2x2B.當F1=F2、m1=2m2時,x2=2x1
C.當m1=m2、F1=2F2時,x1=2x2D.當m1=m2、F1=2F2時,x2=2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為了消除小車與水平面之間摩擦力的影響,應采取的做法是( 。
A.將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B.將木板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C.使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
D.使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能夠靜止在木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控制變量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我們就用到了“控制變量法”.下列說法中,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
A.通過同時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歸納出加速度、力、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B.通過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只改變小車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歸納出加速度、力、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C.通過保持小車受力不變,只改變小車質(zhì)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D.先保持改變小車質(zhì)量不變,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再保持改變力不變,研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最后歸納出加速度、力、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行車過程中遇到緊爭剎車,乘員可能會由于慣性而受到傷害,為此新交通法規(guī)定行車過程中必須系安全帶.假設某次急剎過程中,由于安全帶作用,使質(zhì)量為60kg的乘員在3s內(nèi)速度由108km/h降到0,此過程中安全帶對乘員的作用力約為(  )
A.200NB.400NC.600ND.8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