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中的理解與思維

                   ―美國最新編制的歷史科國家標準中對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

 

引言

 

1995年1月,美國的“全國學校歷史科中心”正式頒發(fā)了稱之為“國家標準”的歷史教學大綱。這在美國的 學校歷史教育發(fā)展史上是一項重大舉措,被稱為“里程碑式的標志”。

眾所周知,美國的學校教育是地方分權(quán)制的,教育的實施與管理不是在聯(lián)邦政府,而是由各個州負責。因 此,長期以來美國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進入80年代以來,美國各界人士要求對教育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 越高,對學校教育的全面改革此起彼伏。其中,使教育由分散走向集中,特別是編制統(tǒng)一的國家教育目標,成 為80年代末以來美國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方面。1989年,50個州的州長在弗吉尼亞州的中部城市夏洛茨 維爾舉行會議,首次提出了要編制具有國際競爭性的學校教學的國家標準。1992年10月,總統(tǒng)克林頓為適應教 改,宣稱要制定世界級的課程標準和國家考試制度。1994年3月,克林頓簽署了國會通過的法案《目標2000年: 美國教育法》,該法案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總體目標,要到2000年時使所有的畢業(yè)學生有足夠的能力迎接新世紀 的挑戰(zhàn)。歷史科的國家標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臺的。

歷史科國家標準的制定經(jīng)歷了兩年多的時間。在1992年春季,就由美國的“全國人文科學基金會”和美國 教育部“教育研究與改進局”開始了歷史科國家標準研究計劃,邀請了上百名的歷史教師、督學、社會學科的 專家、學校官員,以及幾十名歷史學家,還有各種專業(yè)團體和社會團體,共同研究和編制全國統(tǒng)一的歷史科課 程標準,重點是在制定“具有世界級水平”的教學目標和使全體學生有平等的機會受到歷史理解和歷史思維的 培養(yǎng)。1995年1月,歷史科的國家標準分別以《美國史》和《世界史》兩大本(均是大16開,近300頁)正式頒 發(fā)。

本文所要著重介紹的,是美國的歷史科國家標準中對歷史的理解和歷史思維能力的闡述,以期對我國中學 歷史教學的改革發(fā)展提供借鑒,促進我們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深入研究。

歷史的理解

在歷史科的國家標準中,歷史理解是教學的目標之一。對歷史理解的界定是:表明學生是了解他們國家的 歷史和世界的歷史。要使學生通過學習人類歷史上社會的、科技的、經(jīng)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五個方面的記錄 ,理解人們活動的追求、奮斗、成就以及失敗。要求學生還能夠運用歷史的眼光去分析當代公民所面臨的現(xiàn)實 問題。

下面是國家標準中對歷史理解的標準所進行的闡述:

歷史的領域是廣泛的、綜合性的。它敘述和分析了人類在各個領域中追求和奮斗的活動,從社會方面、政 治方面、科技方面、經(jīng)濟方面和文化方面研究家庭、團體、國家、民族及世界上的各種人,使學生在所有這五 個方面直接參與人們實際的生活、追求、斗爭、成就以及失敗。

通過社會史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對社會加深理解:社會與人有什么關系,家庭結(jié)構(gòu)中男子、婦女及兒童的 角色有什么樣的不同情況和變化的觀念,社會中的各種群體和階級的情況是怎樣的,所有這些個人與群體之間 的關系是怎樣的。在社會史的教學中,要注意到經(jīng)濟、宗教、文化和政治的變化是如何影響到社會生活的,這 些方面的綜合發(fā)展是怎樣決定了大眾的命運的,如歷史上的奴隸制,階級沖突,大規(guī)模的遷徙和移民,災害、 戰(zhàn)爭和饑荒對人類造成的后果,以及隨著醫(yī)學、技術(shù)和經(jīng)濟的進步,人們壽命的延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過政治史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對政治方面的活動加深理解:他們家鄉(xiāng)的社會、他們的國家、他們的民族 ,以及世界上各種社會是怎樣發(fā)展的。建立政府和制度的努力,奪取和掌握政權(quán)的動力,獲得和維護基本人權(quán) 、公正、平等、法律和社會秩序的斗爭,以及地區(qū)性和世界性的發(fā)展進程對國際法的促成等,都是歷史學習中 需要探討和分析的重要內(nèi)容。

通過科學技術(shù)史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對認識自然和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人類自身的科學探索, 是同有記載的歷史一樣那么久遠。也正是這種探索,改變了從食品生產(chǎn)到醫(yī)療、運輸,從經(jīng)濟保障的進步到社 會福利的提高,大大改進了人類的活動方式?茖W技術(shù)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變化,并且改變了人類活動的其他 各個領域,這是歷史學習的重點。

通過經(jīng)濟史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加深理解:經(jīng)濟的力量在決定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社會的組成、對事態(tài)發(fā)展 的影響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經(jīng)濟與文化的相互關系和內(nèi)在聯(lián)系,對社會和政治有著重要的影響,造成了地區(qū) 性及至全球性的經(jīng)濟控制模式的變化,使得真正的國際性經(jīng)濟出現(xiàn)在20世紀,并對其他所有領域中的活動造成 廣泛的后果。

通過文化史的教學,學生學習到思想、信仰、價值觀在歷史上對人們行為的深遠影響。宗教、哲學、藝術(shù) 和大眾文化對整個社會的追求和成就都具有重要性,是自古以來歷史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學生對這一領域中 人類活動的探索,通過文學作品、宗教經(jīng)典和口述傳說、政治協(xié)定、戲劇、美術(shù)、建筑、音樂和舞蹈的鉆研, 加深對人類經(jīng)歷的理解。

對這五個方面人類活動的分析,要注意到把它們放在歷史的時間和地理位置上去考慮。歷史的記錄是與地 理環(huán)境的發(fā)展緊密地相聯(lián)的。人口的移動和定居、科學的和經(jīng)濟的活動、地緣政治學的議事日程,以及政治、 哲學、宗教和藝術(shù)等觀念的分布與傳播,都在一定程度上與地理因素相關。人們所提出的爭端和他們時代所面 對挑戰(zhàn)的機會、限制和強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的影響,受到在他們之前就留下的各種地 形的影響。

由于在個人和社會的實際生活中這些方面是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的,所以對歷史的基本理解常常要直接通過 這些范疇。這樣,要理解15至16世紀伊比利亞人征服中美洲的動因。學生就必須提及在歐洲人越洋航行之前歐 、亞、非在經(jīng)濟方面地區(qū)之間的貿(mào)易體制,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中央集權(quán)君主政體的興起而在政治和宗教方面 的變化,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造船業(yè)、航海業(yè)和海戰(zhàn)方面主要的技術(shù)革新,以及北歐、阿拉伯和中國的海運 技術(shù)對這些變化的影響。

同樣,要理解伊比利亞人征服中美洲的后果,就要搞清在所有這些領域中人們活動有什么變化,這些領域 中哪些受到了沖擊。例如,伊比利亞在軍事上的勝利有許多的后果,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帝 國,隨著哥倫布的軍事行動帶來了動植物和病源體在世界范圍的傳播,對美洲土著人的征服和奴役所造成的社 會變化,由于新的疾病傳入美洲而造成人口銳減的后果,強迫上百萬非洲人在歐洲人的殖民地重新安置并受到 奴役,隨著基督徒進入美洲而帶來宗教信仰與習俗上的改變,以及美洲大量的金銀資源輸入歐洲而造成經(jīng)濟和 社會上的后果。這些后果表明,歷史事件具有復雜性,歷史本身具有廣泛的綜合性。這些后果也再次證實,歷 史對學生理解過去具有獨特的功能,我們?nèi)栽谑艿綒v史的影響。

歷史的思維能力

在美國的歷史科國家標準中,歷史思維能力的論述占了很大的篇幅,被視為是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國家標 準中對歷史思維能力的界定是:使學生能夠評價證據(jù),發(fā)展比較的和因果的分析能力,解釋歷史的記錄,并根 據(jù)歷史對當代生活中的決定提出正確的論據(jù)和看法。

在國家標準中,對歷史思維進行了專章的闡述,提出了具體的標準。下面就是對歷史思維標準的論述摘要 :

歷史學習所涉及的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史實、年代、人名和地名。要使學生對歷史有真正的理解,就要讓學 生進行歷史的思維:提出問題并整理能夠證實他們答案的證據(jù),掌握的史實比教科書所提供的要多,自己去檢 驗歷史的記錄,查閱文獻、雜志、日記和觀察歷史的遺物、遺址以及其他的歷史證據(jù),對這些歷史記錄所顯示 的內(nèi)容進行有想像力的思考,并對當時各種觀點進行比較。

真正的歷史理解要使學生有機會去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歷史敘述和論據(jù)。這種敘述和論據(jù)可以采取寫論文、寫 社論、進行辯論等多種形式。要教給學生多種多樣的方法。而對學生歷史思維最有效的培養(yǎng),莫過于使他們接 觸到歷史的和當今的爭論問題,讓他們對歷史記錄發(fā)表見解并在分析問題時運用正確的歷史觀點。

歷史的理解還要求學生在閱讀別人所寫的歷史敘述時進行思考。優(yōu)秀的歷史敘述是對聯(lián)系、變化和結(jié)果進 行說明、揭示和解釋。這樣的敘述還是分析性的,把生動的故事和傳記與概念的分析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得到所 有有關的訓練。這樣的敘述才能夠促進歷史思維的基本技能。

學生帶著思考閱讀這樣的敘述,要對敘述中所提出的各種假設進行分析,并評價所提出的證據(jù)的可靠性。 要求學生注意到作者所關注的重要之處,同時也注意到作者的忽略之處,例如沒有當時歷史上其他的重要人物 的觀點和經(jīng)歷。同時,要求學生檢驗對歷史本質(zhì)的闡釋,例如,歷史學家在敘史時對事件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 和技術(shù)的原因重視程度不同,對事件的重要性的闡釋會有不同,學生則要加以比較和選擇。

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有下列五個方面的標準:

標準一:按時間順序進行思維

    1.區(qū)分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時間。

    2.在歷史敘述中確定一篇歷史著述或故事的時間結(jié)構(gòu)。

    3.在自己進行歷史敘述時建立時間的順序。

    4.測定和計算歷法時間。

    5.闡釋年代尺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

    6.重建歷史的連續(xù)與持續(xù)的模式。

    7.比較歷史分期的選擇模式。

按時間順序進行思維是歷史推理的核心。學生沒有強烈的年代順序感,是不可能考察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 和解釋歷史的因果關系的。時間順序?qū)v史思維的組織提供了智力的支柱。

在中學階段,學生要運用他們的數(shù)學技能去計算年、年代、世紀、千年的時間,從公元制(公元前、公元 后)的固定點上換算時間,并解釋說明年代尺上所提供的資料。

學生要能夠分析歷史的連續(xù)和持續(xù)的形式,認識到歷史是發(fā)展的,并用以解釋歷史的延續(xù)與變化。

標準二:歷史的領悟

    1.對一段歷史敘述的含意進行重現(xiàn)。

    2.確定歷史敘述中所表達的中心問題。

    3.有想像力地閱讀歷史敘述。

    4.論證歷史的觀點。

    5.利用歷史地圖中的資料。

    6.運用各種圖表(表格、條線圖、流程圖、圖解等)所提供的圖像資料和數(shù)字資料。

    7.利用形象的資料和文學的、音樂的資料。

學生閱讀歷史故事、傳記、自傳及其他著述時具有領悟力,就必須使他們的想像力得以開發(fā),使他們能夠 注意到歷史敘述中所顯示的人物個性:他們的動機和意圖,他們的期望、疑惑、擔憂,他們的實力和弱點。領 悟歷史的敘述還要求學生發(fā)展他們的觀察力,并以敘述中人們的眼光和經(jīng)歷去自己描述歷史。

在閱讀歷史文學作品、日記、信函等敘述時,學生要能夠避免用現(xiàn)今的觀點和價值標準去判斷衡量歷史, 而是要歷史地考慮事件的前后聯(lián)系和具體情況。

 還應發(fā)展學生所需的技能去領悟那種“含混不清的敘述”,使學生能夠解釋歷史事件的過程,并分析當時 各種勢力之間的關系和影響。這些技能包括:a.確定歷史敘述中要回答的中心問題;b.搞清敘述中提出的目的 、觀點、看法的含意;c.讀懂歷史的解釋或分析;d.認清修辭上的暗示以確定作者是如何組織內(nèi)容的。

 要促進學生對歷史的領悟,還應讓學生利用歷史地圖、照片和各種圖像資料,并能夠進行分類、解說。

標準三:歷史的分析和闡釋 
    1.確定歷史文獻或敘述的作者和來源。 
    2.比較和對比不同的思想、價值觀以及人物、行為和制度。 
    3.區(qū)分歷史的事實與歷史的解釋。 
    4.注意到各種各樣的觀點。 
    5.分析簡單的和復雜的因果關系,包括個人的作用、思想的影響、偶然的作用。 
    6.對歷史的必然性的論據(jù)進行質(zhì)疑。 
    7.比較相互矛盾的歷史敘述。 
    8.把歷史的解釋看作是暫時的。 
    9.評價史學家之間的主要爭論。 
    10.假設歷史的影響。 

要使學生成為有思想的讀者,就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地記住一種答案或一種權(quán)威性解釋,更不能讓學生草 率地作出結(jié)論,重復文獻或課本中提出的事實或結(jié)論。這就需要讓學生閱讀更多的史料,接觸到教科書以外的 歷史書籍及各種歷史文獻,向他們介紹各種說法、解釋和觀點以供其選擇。這樣,使學生懂得學習歷史不僅僅 是知道過去發(fā)生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為什么發(fā)生和怎樣發(fā)生,怎樣影響到其他的發(fā)生,怎樣去評價其重要性 。 

要讓學生多進行歷史因果關系的分析,但不要只是那種一因一果的簡單化解釋。在進行分析時,要使學生 注意到歷史的偶然性,注意到歷史與現(xiàn)今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標準四:歷史的研究能力 
    1.提出歷史的問題。 
    2.獲取歷史的資料。 
    3.質(zhì)疑歷史的資料。 
    4.識別可用的記錄中的缺漏,整理相關的知識和時空概念,作出正確的歷史解釋。 

對歷史進行直接的探究,是最能夠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fā)展的。探究歷史往往是在運用各種史料和接觸相 反的看法時發(fā)生的。進行歷史探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是:鼓勵學生去分析各種史料,讓學生思考這些材料是什么 人、什么時間、為什么和怎樣做出的,其證據(jù)的可靠性、權(quán)威性和可信性如何?從中反映出作者什么樣的觀點 、利益和背景?這些材料是對事件加以敘述的全部依據(jù)嗎?作者依據(jù)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樣的解釋?在這種研 究的過程中,學生是進行著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他們將更好地理解歷史的記述是人為的產(chǎn)物,理解那些對過去的評 判往往是暫時性的和有爭議的,理解歷史學家的工作是批判性的研究和探索。當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的研究, 他們就會自我學習到為什么歷史學家對過去總是在重新解釋,為什么新的解釋不僅是根據(jù)新的證據(jù)而且是根據(jù) 我們時代出現(xiàn)的新思想而對舊證據(jù)的反思。學生們還會認識到,好的歷史學家像好的教師一樣,所感興趣的不 在于操縱和灌輸,而在于對歷史進行忠實的傳遞;不是致力于支配學生的思想,而是致力于使學生具有支配自 己的實力。

標準五:歷史的問題分析和做出決定 
    1.確定歷史的爭論和問題。 
    2.為解決問題和選定行動步驟而整理背景情況和同時代因素的證據(jù)。 
    3.確定相關的歷史前提。 
    4.對可選擇的行動步驟進行評估。 
    5.制定對一個問題的立場和行動步驟。 
    6.評價一個決定的完成情況。 

以問題為中心的活動和作出決定的活動,使學生真正置身于歷史的難題之中,處于批判性思索的時刻。這 時,他們就要正視時代的問題,對當時當?shù)氐暮线m選擇進行分析,評估各種結(jié)果,并加以比較,這些活動都會 使學生個人更深入地參與歷史。而且,這些活動還能夠促進對一個現(xiàn)代公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能力,例如對社 會政治和道德的含義加以確定的能力,對處于環(huán)境之中并受到環(huán)境影響的個人所具有的利害關系和價值觀進行 分析,確定并組織資料以評價各種解決問題方式的結(jié)果,進行道德上的評判。在歷史的問題分析中,最有價值 的問題可能不是那些很明確的歷史事件,例如法西斯的大屠殺,因為這種事件是很容易作出道德和道義上的判 斷的。而那些很難簡單證明是否對錯的問題,對學生的培養(yǎng)是更有作用的,例如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中只 給予南部聯(lián)邦的奴隸以人身自由,這是對的嗎?由于問題的復雜性,學生就要對決策者進行評論,要理解決策 者的意見是暫時性的。在進行分析時,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去區(qū)分有關的歷史前提條件,認識到哪些是不適當 的或不相干的分析。學生需要學著運用他們的歷史知識去進行正確的歷史分析,作出適當?shù)臎Q定。 

在歷史科的國家標準中,還論述了歷史理解與歷史思維的關系,指出歷史理解和歷史思維的發(fā)展不是各自 獨立的,高水平的歷史思維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歷史理解的基礎之上的,二者是緊密相聯(lián)的。

此外,在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中,國家標準對每一階段的教學都規(guī)定了歷史理解和歷史思維的標準細則。限于 篇幅,本文難于詳細介紹了。

幾點簡單的結(jié)論

對美國的歷史科國家標準的介紹和分析,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大洋彼岸的歷史教學的發(fā)展情況。盡管統(tǒng)一 的國家標準在實施過程中要有許多的問題需待解決,盡管國家標準中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闡述還有不少重復或含 混之處,盡管這些要求對中學生來說可能過高,但從中仍能使我們看到美國的歷史教學在教學觀念上的發(fā)展, 也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

1.歷史教學的目標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尤其是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歷史教學的活動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活動,這種活動主要是學生如何主動地、 積極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

3.學生學習歷史不只是掌握歷史知識,重要的是認識和理解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直接參與對歷史的研究 和解釋。

4.歷史學習不只是學歷史教科書,而是要閱讀和分析各種歷史材料,并且掌握正確運用史料的方法和技能 。

5.歷史學習不只是了解過去,還要認識現(xiàn)實,所以要采取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參與對歷史和現(xiàn)實 問題的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6.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是有層次的,同時又是綜合性的。這種層次的劃分要結(jié)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學 習心理的特點。研究和確定歷史思維能力的結(jié)構(gòu)、層次以及培養(yǎng)的途徑、方法和評估方式,是歷史教學理論與 實踐亟待解決的課題。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