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學(xué)年度聊城市高唐第一學(xué)期九年級期中考試

物理試題

一、選擇題(以下各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3分,共36分)

1.一個同學(xué)在動物園看見一頭大象,他估計大象的質(zhì)量是(   )

試題詳情

A.10t*                     B.10kg                   C.1.0×103g         D.1.0×107mg

試題詳情

2.沒有其他儀器,只有量筒,要取出0.5kg煤油(=0.8×101 kg/m3),則(   )

A.用量筒量出500 ml                                 B.用量筒量出400 ml

C.用量筒量出625 ml                                   D.用量筒量出375 ml

試題詳情

3.將質(zhì)量和體積都相等的銅球、鐵球和鋁球的空心部分都灌滿水,則總質(zhì)量最大的是(   )

A.鋁球                                 B.鐵球

C.銅球                                    D.因為不知空心部分體積多大,所以無法判斷

試題詳情

4.對下列常見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的大小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B.破鏡難圓,是因為分子間有斥力

C.花香四溢,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D.塵土飛揚,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試題詳情

5.下列圖象中,能表示物體所受重力與質(zhì)量關(guān)系的是(   )

試題詳情

A                          B                          C                        D

試題詳情

6.滑板運動已經(jīng)成為年輕人最流行、最持久的時尚運動,,它由板面、滑板支架和四個滑輪組成的,板面的上表面粳糙,如圖所示,則(   )

試題詳情

A.板面的上表面粗糙是為了減小人與板之間的摩擦

B.板面的上表面粗糙是為了增大人與板之間的摩擦

C.滑板輪表面光滑是為了增大板輪與地面間的摩擦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試題詳情

7.北京奧運會上,許多比賽項目涉及到了物理知識,下列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A.舉重運動員舉起杠鈴時,對地面的壓力與不舉杠鈴時相比變小了

B.?dāng)S出去的鉛球最終會落回地面,是由于鉛球受到重力的作用

C.游泳時用手腳向后劃水,人就能前進,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射擊瞄準時“三點成一線”,應(yīng)用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

試題詳情

8.子彈從槍口射出后,還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飛行,是因為(   )

試題詳情

A.子彈受到火藥燃氣的推力

B.子彈受到了慣性的作用

C.子彈有慣性

D.子彈的慣性大于受到的阻力

試題詳情

9.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地面上的桌子,但沒有推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B.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C.人推桌子的力和桌子的重力是平衡力

D.桌子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試題詳情

10.下列事例中,屬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A*                       B                        C                        D

試題詳情

11.自行車是人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如圖所示,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來看,它用到了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試題詳情

A.剎車系統(tǒng)應(yīng)用了掛鉤及摩擦的知識

B.鏈條與其連接的兩個齒輪組成了一個滑輪組

C.輪胎上制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D.自行車的前后輪都裝在滾動軸承上,是為了減小摩擦

試題詳情

12、如圖所示是自卸車的示意圖,車廂部分可視為杠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試題詳情

A.B點是支點,液壓桿施加的力是動力,貨物重力是阻力

B.B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可省力

C.C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后部可省力

D.C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可省力

試題詳情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下圖展示的是四川大涼山深處彝寨同學(xué)攀登木制云梯上學(xué)的情景,在攀登上升過程中,如果以__________為參照物,可以判定其中一位同學(xué)是運動的。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如圖所示,物體A的長度是_________cm。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3.如圖所示,第24屆世界大學(xué)生冬季運動會吉祥物冬冬在進行冰壺比賽,擲出的冰壺能在冰面滑行,是由于冰壺具有_________,而冰壺最終會停止下來,是因為_________。

試題詳情

4.質(zhì)量為2kg的鋁球擲出后飛行時(不計空氣阻力),此鉛球只受_________力的作用,這個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

試題詳情

5.如圖所示,杠桿每格長度相同,杠桿的a處已掛著2個0.5的鉤碼,要使杠桿平衡,則應(yīng)在杠桿的_________處,掛上_________個0.5N的鉤碼。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6.如圖所示,利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在水平面上勻速向右運動,該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__N。當(dāng)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增大為4N時,該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__N。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三、作圖題(每題2分,共6分。)

1.如圖所示;重10N的圓球沿著斜面向下滾動。請你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圓球受到的重力。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為了使杠桿保持靜止,可以在A點施加一個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請在圖中畫出力F最小時的示意圖.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3.要用滑輪組將陷在泥中的汽車拉出來,試在圖中畫出最省力的繞繩方法。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四.實驗探究題(1題3分,2題8分,4題4分,共15分。)

1.小林在實驗室測鹽水的密度時,最初測得燒杯和豁水的總質(zhì)量是80g.圖甲中顯示的是他將燒杯中部分鹽水倒入量筒后,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zhì)量及從燒杯中倒入量筒內(nèi)鹽水的體積,則量筒中鹽水的質(zhì)量為_____g,體積為______cm3,鹽水的密度為______kg/m3。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我們都做過“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若杠左端下傾,則應(yīng)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前使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

(2)實驗中,用如圖乙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該種方式(   )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

C.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

(3)圖中,不改變支點O右側(cè)所掛的兩個鉤碼及其位置,保持左側(cè)第________格的鉤碼不動,將左側(cè)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它的下方,杠桿仍可以水平平衡。

試題詳情

3.課堂上,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時,同學(xué)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A.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大小有關(guān)                B.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guān)

C.與接觸面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                       D.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劉明學(xué)習(xí)小組采用了如圖甲的實驗設(shè)計,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勻速運動,并進行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則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驗證猜想(填序號),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次數(shù)

木塊運動快慢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1

較快

試題詳情

1.6

2

試題詳情

1.6

3

較慢

試題詳情

1.6

試題詳情

五.計算題(1題8分,2題10分,3題l2分,共30分。)*

試題詳情

1.一個質(zhì)量為0.25kg的玻璃瓶,盛滿水時稱得質(zhì)量是l.5kg,則這個玻璃瓶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它最多能裝多少kg的酒精?( =0.8×103kg/m 3

試題詳情

2.在以l5m/s的速度向前行駛的列車上,有一節(jié)2.4m寬的車廂,被從垂直于車廂移動的方向飛來的一顆子彈擊穿。位于車廂兩壁上的彈孔,彼此間沿列車行駛方向的距離為6cm。求子彈的速度是多少?

試題詳情

3.如圖是舉重運動員小宇自制的訓(xùn)練器械,杠桿AB長1.5m,可繞固定點O在豎直平面自由轉(zhuǎn)動,A端用細繩通過滑輪懸掛著體積為0.015m3的沙袋,其中OA=1m,在B端施加豎直向上600N的作用力時,杠桿AB在水平位置平衡,試求沙子的密度。(g取10N/kg,裝沙的袋子體積和質(zhì)量、繩重及摩擦不計)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