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古文部分知識點歸納及練習(xí)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天下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⒍一、二、三、段的結(jié)構(gòu)和作用?一、二、三總分,二、三并列。作用:強調(diào)人和的重要為后文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鋪墊,與"仁政"的儒家思想、主張相一致。
12.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野蠻行徑,遭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強烈譴責(zé)和反對,這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日本某些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jié)果招致了國內(nèi)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yīng)了孟子那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鞏固國防、威懾天下三個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險\"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爭取\"人和\"的實質(zhì)在于\"得道\"。
15、文中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的三要素及其關(guān)系的句子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6、文中用來警策激勵人的名句是: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課文內(nèi)容: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一)、作者、作品:
孟子是戰(zhàn)國時儒家學(xué)派的大師,被稱為亞圣,《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的書。
(二)、課文理解:
四、選文出自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孟子 #k>-C
五、重點詞解釋。+<x8I
1.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 2.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不如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 3.七里之郭 4.環(huán)(圍)而攻之而不勝RVlM
5.是(這是)天時不如地 6.域(限制)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震懾)UG3BT
8.得道(施行仁義)者多助 9 、親戚:骨肉兄弟。 Rf;y
10.故(所以)君子(施行仁政的君主)有(要么)不戰(zhàn)J(
11、兵革非不堅(堅硬)利(銳利)也: 12、寡助之至:極點。 j0+)&
13、委(放棄)而去(離開)之 14、 兵(兵器)革(甲衣) 15、池:護城河m{,'
固:鞏固。_
六、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它的意思E2^<
1. 親戚畔之:通“ 叛” 背叛
V=
七. 重點句翻譯1QINhw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P
②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④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d
八、理解背誦。^>0E
①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J
②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B
③日本某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jié)果招致了國內(nèi)外有識之士的一 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yīng)了孟子的哪句話。 _6
(4)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的三要素及其關(guān)系的句子是。 AA
(5)日本某些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jié)果招致了國內(nèi)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yīng)了孟子那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k}4{4
(6)分析家認(rèn)為,美國對外武力干涉他國內(nèi)政的戰(zhàn)略已呈“ ”之勢,而中國“和平崛起”的外交戰(zhàn)略正呈“ ”之勢。(用《孟子》三章)中兩句話填寫,
(7)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h|zO
(8)“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得道者多助”。Y3
四、思考、文中所論述的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的最重要因素是 人和 ,從中可反映出孟子=/`2
民貴君輕的 政治思想。F
(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鞏固國防、威懾天下三個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險"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爭取"人和"的實質(zhì)在于"得道"。 WW>8
(3)從全文看得“人和”的實質(zhì)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順之”yf
((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施行仁政`
九、運用。根據(jù)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的內(nèi)容,聯(lián)系歷史或現(xiàn)實,舉一個這樣的事例。
1、本文的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作者開頭列舉的六位歷史名人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從卑微到窮困而成長為明君賢臣。
3、作者用名人的史實想說明什么?做什么論據(jù)?想說明造就人才,必須先經(jīng)歷一番憂患磨難。做事實論據(jù)。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從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過渡,承上啟下。由六位名君賢臣的事實過渡到要成就大事業(yè)必須經(jīng)歷磨難的一般意義。
5、第二段所論證的觀點?要想成就大事業(yè),必須先經(jīng)歷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
6、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指的是什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7、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的目的是什么?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第三段論證方法?用三個事實論據(jù),兩個假設(shè)的反面事實論據(jù)形成正反對比論證。
9、三個正面的事實論據(jù)是什么?⒈人恒過,然后能改。⒉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⒊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10、三個正面事實論據(jù)論證的是什么?即使是一般的人也要在困境中經(jīng)受磨難才能奮發(fā)進取。
11、兩個假設(shè)的反面事實論據(jù)是什么?⒈入則無法家拂士,⒉出則無敵國外患。
12、正面事實論據(jù)和假設(shè)的反面事實論據(jù)的關(guān)系和作用?由個人推論到治理國家。正反對比論證推導(dǎo)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
13、全文是如何論證中心論點的?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實來論證要想成就大事業(yè),必先經(jīng)歷一番磨難。第二段談人要有所作為達到"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第三段先正面論述磨難對人生的意義。再由人生推論到治國,反面論證沒有憂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4、說明人才必須經(jīng)過艱苦磨煉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作者所擺出的事實論據(jù)是: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16、根據(jù)上述事例歸納的觀點是:人才在困難中造就。
17、分析亡國的條件的句子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9:闡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人才的培養(yǎng)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視;國家的治理中,如果沒有執(zhí)法嚴(yán)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和鄰國的侵?jǐn)_,國家就會在安逸享樂中滅亡。,<73f~
19、《魚我所欲也》孟子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也,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南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于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為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三)、生字、重點詞和句子翻譯" C(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o重點詞:任:責(zé)任,擔(dān)子。 苦,勞,餓,空乏,均為使動用法,翻譯為“使 ……痛苦”“使……勞累”“使……受到貧困之苦” 拂:違背,逆,不順。亂:干擾,錯亂。+C}"}
句義: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體膚餓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所行不順,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6(&Wi
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Q'e^
重點詞:衡:同“橫”,梗塞,指不順。Q|1E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征:征驗 。 喻:明白,了解。G
句義:內(nèi)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看到他的顏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isMsD*
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y
重點詞:入:在里面,指國內(nèi)。 出:在外面,指國外。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4
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讀bi,輔佐。 恒:常。wMR".Y
句義:如果國內(nèi)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時時都有滅亡的危險。 lBaJd
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重點詞:生:生存發(fā)展。\3F
句義: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4e
6、問題設(shè)計及解答f4
(1)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hK8-
(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jīng)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7W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啟下的句子5#Iui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kY
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業(yè),必須先經(jīng)受苦難磨練。6
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EKwR7
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 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69C
在生活上經(jīng)受磨練的句子: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sG-l9"
其結(jié)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增益其所不能。\F
(5)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fā)人的斗志%@U
寫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W~
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6
(6)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jīng)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fā)人斗志(個人)。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D`
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國家)。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i
(2004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q~9a
(7)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認(rèn)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H6[(&
三、思考、應(yīng)用。(1)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強調(diào)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認(rèn)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如何看待,請舉例談?wù)劇?THg{
(2)有人認(rèn)為現(xiàn)在生活優(yōu)越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失去了現(xiàn)實意義。請舉例談?wù)勀愕目捶。w
附論證本文觀點的名言及事例:勾踐,臥薪嘗膽。fx*s|y
艱難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2p
1、作者、作品:選自《孟子•告子上》
2、文體:議論文
22《魚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一、生字 簞(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惡(wù)9oB
二、重點詞解釋g|qH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禍患,災(zāi)難 3、辟:通“避”,躲避 1&}L
4、簞:竹筐 5、蹴:用腳踐踏 6、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L
7、鄉(xiāng):通“向”,從前 8、何加,好處。 9、惡:厭惡。 8v5
10、辯:通“辨”,辨別。 11、義:正義或仁義。 12、勿喪:不丟掉,不遺失。喪:遺失 &
13、萬鐘:萬鐘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 14、賢者:有道德的人。 HnrP,
15、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H=
三、重點句子翻譯l]Hllf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0iU=['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v8I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CN
對于優(yōu)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么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LN-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VJ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e
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rèn)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c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ho*qzP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7Ps}
四、思考題\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xué)》《中庸》)`O*PKk
2、歸納段意:第一段: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U./<(A
第二段: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鐘這是喪失人的本性。)B{X_\
3、理解及背誦:(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y^`}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u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guān)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JkM3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FB`
(5)孟子認(rèn)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j-Qe"
(6)孟子認(rèn)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JK:e
(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6g8/w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_O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義P5
(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ZTY
(4)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d0V%^7
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Q
(5)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S^%O
魚和熊掌對比 生與死對比 向與今天比較等SKNoN"
(6)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pb}
5、聯(lián)系、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i
觀點:舍生取義 詩句:(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GK!g
6、應(yīng)用。(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義
”來表現(xiàn)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xiàn)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例如: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jié),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1N.m}
(2)本文所強調(diào)的“義”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wù)。sOWSti
不矛盾,在市場經(jīng)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jì)的事。NxX&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國。劉胡蘭,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
(4)列舉奉行“舍生取義”這一行為準(zhǔn)者的事例,并簡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后,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yuǎn)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hEi/}
(5)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jì)的中學(xué)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guān)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fGLy*
(6)作者在文中贊揚的是怎樣的人:舍生取義的人(精神永存),批評的是怎樣的人:見利忘義的人(無生命價值)sFrMI
《曹劌論戰(zhàn)》背誦1、《曹劌論戰(zhàn)》中反映戰(zhàn)前政治準(zhǔn)備,表現(xiàn)曹劌“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_O~X
2、 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f=gJ
3、 曹劌在對戰(zhàn)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S
4、 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一個成語是:一鼓作氣。XE$0Y|
5、陳毅的《梅嶺三章》:體現(xiàn)視死與敵抗戰(zhàn)到底的句子:投身革命既為家,血雨腥風(fēng)應(yīng)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L-.nI@
一、文體填空
1、本文選自《 》,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
2、《左傳》是一部史學(xué)名著和文學(xué)名著。
3、先秦散文包括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左傳》是歷史散文。
4、本文所寫的戰(zhàn)爭是齊魯之間的一次戰(zhàn)爭,因戰(zhàn)場在長勺,故又稱“長勺之戰(zhàn)”,是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
古今異義詞①忠之屬也( )忠于人民( )②犧牲玉帛( )作出犧牲( )③小大之獄( )越獄逃跑( )④必以情( )以情動人( )
實詞⑴又何間焉( )⑵何以戰(zhàn)( )⑶小惠未?( )⑷弗敢加也( )⑸小信未孚( )⑹神弗福也( )⑺公將鼓之( )⑻下視其轍( )⑼登軾而望之( )⑽再而衰( )⑾彼竭我盈( )⑿望其旗靡( )⒀懼有伏焉( )⒁既克( )⒂公將馳之( )⒃肉食者鄙( )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四、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38. 用“/”標(biāo)出下列句子朗讀時的語音停頓,并將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公 與 之 乘。戰(zhàn) 于 長 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戰(zhàn)于長勺_____________ 公將鼓之_____________
公將馳之_____________ 遂逐齊師_____________
40. 下列句子“之”的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一項是 ( )。(2分)
A. 公與之乘 B. 公將鼓之 C. 公將馳之 D. 登軾而望之
41. 選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達方式,通過________________描寫和________________描寫刻畫了曹劌卓越軍事家的形象。(3分)
42. 聯(lián)系全文看,本文所寫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3. 曹劌在這場戰(zhàn)役中的表現(xiàn)給了你哪些啟發(fā)?(2分)
答:
答案:38. 公/與之乘 戰(zhàn)/于長勺(1分) 魯莊公與曹劌共坐一輛戰(zhàn)車,(齊魯兩軍)在長勺交戰(zhàn)。(2分)
39. 在 擊鼓 驅(qū)車(追趕) 于是
40. B
41. 記敘 語言、動作
42. 長勺之戰(zhàn) 魯莊公十年 長勺
1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鄒忌諷齊王納諫 納:
(2)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
(3)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孰: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鄒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稱贊中,沒有得意忘形,還能保持清醒的判斷,最后承認(rèn)自己“弗如遠(yuǎn)甚”,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我們應(yīng)該從鄒忌身上學(xué)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說說你的認(rèn)識。(4分)
答案:
9.(3分)D
10.(4分)(1)指代平民 (2)估計、揣測 (3)適逢、恰巧遇到(4)應(yīng)當(dāng)
11.(4分) 偶然性:因暴雨斷道而誤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統(tǒng)治法峻刑嚴(yán),“天下苦秦久矣”。陳勝等誤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斬首,這迫使他們?yōu)榍笊坏貌晦D(zhuǎn)戈反秦。(2分)(意思對即可)
(二)(11分)
12.(3分) (1)接受 (2)長,此指身高 (3)仔細(xì)、詳細(xì)
13.(4分)
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2分)
我的妻子認(rèn)為我美,是偏愛我。(2分)
18.下邊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今齊地方千里(地域,表處所) B.朝服衣冠,窺鏡(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dāng)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19.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寢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20.文中鄒忌從與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國的道理是:(3分)
答:
21.文中畫線的句子在表達上的作用是:(3分)
答:
22.將下邊這兩個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譯:
②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譯:
答案;
18.A(2分)
19.B(2分)
20.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讓人們敢于說真話,這樣才能實現(xiàn)大治。(3分,答對其中一方面即可)
21.使用排比句,營造了一種步步逼近的語勢,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給人以無可辯駁的感覺,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3分,從語勢與論證關(guān)系上談即可)
22.①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4分,每小題2分,重點落實“孰與”“謂”“于”等詞,譯句符合句式特點即可)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亍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4)時時而間進
20.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2)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2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22.從選文中看,齊國能“戰(zhàn)勝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請你從中概括出一條對我們的學(xué)習(xí)有指導(dǎo)意義的建議。(3分)
答案:
19(1)確實,實在(2)偏愛(3)過失,過錯:(4)間或,偶然。
20(1)認(rèn)為;(2)狂。
21、命令剛下達,大臣們都來進言勸諫,門前、院內(nèi)像集市一樣。
22第一問:一是有鄒忌這樣的敢于直誄且善于勸諫妯忠臣,二是齊威王巷于采納群盲。第二問答案開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虛心地向師長、同學(xué)征求學(xué)習(xí)方面的意見。(2〉要虛長、同學(xué)提出的學(xué)習(xí)方面的批評和建議。(3〉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要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大膽質(zhì)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師在教學(xué)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
2004?重慶)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 ,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于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又何間焉 B.公問其故
立有間 并驅(qū)如故
C.肉食者鄙 D.何以戰(zhàn)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3.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簡要談?wù)勀愕目捶ā?不超過30字)答:
1.D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xì)察,也一定要依據(jù)實情來處理。(2)(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著去。 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4.魯國獲勝的主要啟示有,獲勝的根本是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zhàn)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統(tǒng)治者應(yīng)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學(xué)生結(jié)合課文任選一個角度,聯(lián)系實際談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j8
公與這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vX$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 ,
,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文中表明曹劌“請見”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曹劌的話回答)a
2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3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uH
①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間:
gP~
②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專:
zc'4R\
③ 公將鼓之 鼓:
SP#eAR
4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4^M
⑴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⑵ 吾視其轍亂,望旗靡,故逐之。L
5你是否贊同曹劌“夫戰(zhàn),勇氣也”這一觀點,請談?wù)勀愕睦碛伞?/p>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