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中學2009屆高三5月模擬考試

             高三語文試卷                   09.5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160分?荚嚂r間150分鐘。

2.答題時,考生務必將學校、班級、姓名寫在密封線內。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下列詞語中,每組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立 / 罷       身 / 濟       螳臂車 / 以一

B.紅 / 氳       付/ 塵       外之音 / 皮賴臉  

C.擁 / 額       拔 / 譏       才傲物 / 犢情深

D. / 下       攣 / 捷       水摸魚 / 為一談

試題詳情

2.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目前,我國進一步強化H1N1疫情監(jiān)測報告工作,確保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

B.中國人民解放軍艦艇編隊于當地時間6日凌晨抵達亞丁灣預定海域,開始執(zhí)行護航任務,保護本國商船,使其免受海盜襲擊。

C.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yè)生人數將突破600萬人,教育部主管的國家軟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建立 “準就業(yè)”機制,預計明年將解決100萬以上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

D.盡管災區(qū)各級財政都有困難,但還是積極籌措資金,采取發(fā)放補助等方式,提高災區(qū)干部群眾的經濟狀況,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

試題詳情

3.針對下面的新聞寫一段評論,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觀點鮮明,語言簡明、得體,不超過50字。(4分)

    3月9日,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二次會議的特邀委員、中國首善陳光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動,名牌大學的思想應再解放一點。富人的子女要讀這些名牌大學,差一點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額收費。然后,把這些富人掏出來的錢,用來幫助窮人的孩子上大學,最終實現教育公平!

點評:                        ▲                                          

試題詳情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三、古詩鑒賞(10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從文中看,在鄭能這個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實有很多值得稱道的閃光點,請簡要加以概括。(6分)

                                  ▲                                                

試題詳情

12.小說第二段(鄭能可以不用……都叫鄭能“神線”)對全文情節(jié)展開有什么作用?請

具體說明。(5分)

                                  ▲                                                

試題詳情

13.文中畫線的兩處文字上很相似,分別出自鄭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別說說它們所包含的不同內心情感。(6分)

                                  ▲                                                

試題詳情

15.下列有關“儒禮”的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 漢代逐步完成了法律的儒家化,其后,又完成了禮制的儒家化,讓儒和禮融在一起,使儒禮全面地滲透到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

B. 在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儒家堅守“禮”的立場和價值觀,并憧憬著以“禮”來構造未來的社會。

C. 在禮制的儒家化過程中,儒家整理了很多文獻,同時注意將儒家的觀點與古代的禮儀交融結合在一起。

D.作者認為,把那么繁復的禮儀編成一個系統(tǒng),并且在兩千年里面?zhèn)鞒邢聛。這對中國文化的穩(wěn)定性起到的正面作用超過了負面作用。

試題詳情

15.下列關于張值藝術創(chuàng)作中“融”的主題的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融”是張值多年來在藝術上的一種追求,即在繪畫中融入新鮮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理念,真正創(chuàng)作出具有傳統(tǒng)藝術風格的作品。

B. 張值在作品構成中之所以能做到使畫面有透氣感而且使整個畫面融為一體,是受到王原祁和王時敏的影響。

C. 在中西繪畫的相“融”上,張值更強調的是材料,而不是情感,注重繪畫中材料運用上方面的相互影響。

D. 張值對《街角的咖啡館》比較滿意,因為它做到了東西方藝術在精神上的一種相融。

試題詳情

16.結合文中的訪談,簡要概括張值在中西方藝術相融方面的獨特理念。(6分)

                                  ▲                                                

試題詳情

高考資源網( wineducation.cn),中國最大的高考網站,您身邊的高考專家。高三語文附加題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也。方藺相如引壁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fā)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試題詳情

一、閱讀材料,完成19~21題。(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閱讀題(15分)

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短信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從事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的媒介,“信騷擾”已成當今社會的頑疾。根據信息產業(yè)部的估算,今年全國手機短信發(fā)送規(guī)模將突破4000億條。豐厚的利潤和巨大的傳播效力,讓許多SP(電信增值服務提供商)趨之若鶩,許多心懷叵測的騙子也開始打起了手機短信的主意。有統(tǒng)計顯示,目前我國銀行卡發(fā)卡量已超過8億張。據估算,目前收到詐騙短信的在百萬人以上。即使這些騙子詐騙成功的幾率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那也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目前的垃圾短信,從發(fā)送形式上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短信貓”群發(fā)短信,另一種是不法的SP提供商通過通信公司的網關發(fā)送短信,這類短信一般具備了“代扣費”功能,客戶只要回復就落入短信陷阱。據介紹,“短信貓”這類短信群發(fā)裝置,便宜的只要幾百元,好一點的也不超過2000元。隨便找?guī)着_能上網的電腦,雇幾個有基本電腦操作知識的人就可以開張了。另據了解,目前市面上能見到的最便宜的短信包月套餐是26元包月,可以發(fā)送150條網內短信和500條網間短信,折合下來,每條短信的成本是0.04元,而 “通過內部關系”還可以拿到五成的價格就可以拿到了。

石家莊某通信公司經理冉啟明介紹,“那些垃圾短信的制造者常常會輪流使用多張卡發(fā)送短信,每張卡的使用壽命也很短,這也是治理垃圾短信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倍易鳛橥ㄐ殴緛碇v,也不敢貿然替客戶屏蔽掉這些短信息,因為其中有些可能是用戶需要的。比如交友信息,有些人覺得是騷擾,但是有的人可能會樂意接受。同時,運營商也要顧及到客戶的隱私權。

也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說,“經濟利益”最終影響了打擊成效,短信服務是通信公司和眾多SP的利潤增長點,靠搞“自查自糾”來規(guī)范,無異于與虎謀皮,肯定無濟于事。石家莊市工商局郵電科科長王輝則認為“隱蔽性強,流動性強,反偵破能力強”,是這些高科技犯罪者的狡猾之處,這帶來了執(zhí)法的難度。

同時從法律上來講,通信服務行業(yè)由于是一個新興行業(yè),立法的腳步始終跟不上現實的發(fā)展情況,特別是短信行業(yè),現在幾乎沒有一個具體的規(guī)范制度加以約束。另外,我國個人征信系統(tǒng)的缺失,也讓不法分子在利用短信宣傳上有了可乘之機。

(摘自《新華文摘》2007年第11期)

試題詳情

24.垃圾短信為何屢禁不止?請概述分條(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25.如何治理垃圾短信?(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高三語文答案    09.5

一、

試題詳情

1.C (A身jī濟濟jǐ;B紅yān氳yīn ;D水摸魚hún為一談hùn)

試題詳情

2.B (A 語序不當,將“早報告”移到“早發(fā)現”后;C成份贅余,應為“畢業(yè)生人數將突破600萬”;D “提高……狀況”搭配不當。)

試題詳情

3.答案示例:反對該建議。如果名牌大學不再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低分上名牌大學,窮人家的孩子“有分無錢莫進來”,將是更大的不公平。

支持該建議。富家子弟多出的學費可以幫助貧困生上大學,減輕貧困生的家庭負擔。(表明立場2分,闡釋2分。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對,表明理由即可。)

試題詳情

4.③①④⑤②

二、

試題詳情

5.B(這里的“報”應該是“回報”“批復”)

試題詳情

6.C(①句是他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賞識;③句是由于他的政績,受到百姓愛戴;⑤句是說他受到信任。)

試題詳情

7.D(“特意拜訪舊友邢邵,以敘別情”與原文不符,也與袁聿為官謹慎的特點不相符。)

試題詳情

8.⑴(3分)(袁聿修)與人無爭,很受尚書崔休的贊賞。(物:人,1分;競:爭,1分;為…所:受、被,1分。)

⑵(3分)有人的帶著美酒肉脯,哭泣著留連不舍,都爭著要遠送他一程。(或:有的人,1分;將:帶著,1分;流連:舍不得離開,1分。)

⑶(4分)他在官廉潔謹慎,當時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魏、齊時期,臺郎多不免于相互結交來往、贈送禮物,袁聿修在尚書十年,沒有接受過別人一升酒的饋贈。(匹:相比,1分;交通:結交來往,1分;餉遺:贈送禮物,1分;受:接受,1分。)

附譯文: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性格深沉而有見識,清凈寡欲,與人無爭,深受尚書崔休的賞識。十八歲時,作了本州的中正官。不久,又兼任尚書度支郎,還歷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齊后主天統(tǒng)年間,出京擔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鄉(xiāng),當時人都認為是榮耀。他為政清簡不需說話州內就治理好了,從州內的官吏以下,直到鰥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們的歡心。后主武平年間,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視諸州,梁、鄭、兗、豫等與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圍,御史們都檢舉揭發(fā)了官員的不法行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來,足見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滿解職還京時,全州包括僧人在內的百姓,趕來送別的填滿道路,有人帶來美酒與肉脯,哭泣著留連不舍,都爭著要遠送他一程。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鄭播宗等七百余人請求給他立碑,收斂綢布數百匹,托中書侍郎李德林來撰寫碑文以記述他的功德,有關部門為此上奏,后主下詔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溫潤,在士族高門子弟中,最有規(guī)矩法度。他以名門之子歷任清要官職,當時名士多很賞識他,稱許他的風采與見識。他在郎署的時候,正好趙彥深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結為朋友。趙彥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無人拜訪,大門口都長上雜草,只有袁聿修還因為老交情,到趙彥深家探問往來。趙彥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雖然無愧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耍麣v任要職,也與趙彥深的援引有關。后來袁聿修至吏部尚書,當然還是靠自己的才干聲望所致。

他在官廉潔謹慎,當時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魏、齊時期,臺郎多不免于相互結交來往、贈送禮物,袁聿修在尚書十年,沒有接受過別人一升酒的饋贈。尚書邢劭與袁聿修有舊交,每當在尚書省開玩笑時,常稱袁聿修為清郎。武成帝大寧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員的得失。他經過兗州時,邢劭正擔任兗州刺史,兩人分別后,邢劭派人送去白?作禮物。袁聿修退還白?不受,給邢劭寫信說:“今日經過您處,與平日拜訪不同,瓜田李下,必須避嫌,古人對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應像防御水患一樣,不忽視細微末節(jié),愿您體會此心,不至于重責!毙羡恳残廊活I會,回信說:“先前的贈送,過于輕率,未加考慮,老夫不經意間,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敬承來信之意,我并無不快。您過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⑵清幽靜謐(清靜),以動襯靜。

⑶詩人的心境是輕松愉悅的。有直接表現:盡管霜重天冷,但詩人心情輕松,便覺馬行輕快。間接表現:以景寫情,心情愉悅,便覺青山流水皆有情,賞心悅目。

試題詳情

四、10.(1)思而不學則殆(2)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惟吾德馨(4)連峰去天不盈尺(5)驚濤拍岸(6)氓之蚩蚩(7)觀海則意溢于海(8)不能成方圓

五、11.由“鄭能像愛自己的女兒那樣愛著自己畫線加工成的零件”可知其熱愛自己的工作(事業(yè)心強);由“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鄭能覺得很開心”可知其能安守清苦的生活(知足常樂)、由“鄭能從早至晚,不停地存車,不停地收錢,手腕子都酸麻了”可知其具有吃苦耐勞的品質。(學生只要概括出黑體字的意思即可,無需引用具體內容,三點共6分,每點2點)

試題詳情

12.引出下面“神線”下崗,空懷絕技而生活困頓的內容。(2分)為下面寫鄭能把“那條繩子”稱作“神線”作鋪墊(3分)。

試題詳情

13.鄙夷,帶著點施舍的味道;(3分)自憐自哀,內心充滿悲苦。(3分)

試題詳情

14.為命運的捉弄而悲哀;為自己身懷絕活卻再無用武之處而悲哀;為未來生活擔憂引發(fā)的悲哀。(本題宜寬放給分,答案僅供參考)(6分)

六、甲.

試題詳情

15.  選C。  A項中“法制的儒家化”發(fā)生在“禮制的儒家化”之后,弄錯了先后順序。B項“憧憬著以‘禮’來構造未來的社會”是儒家“在禮崩樂壞的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理想,不是“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例如漢代就已經“逐步完成了禮制的儒家化”,并“灌輸到法的里面去”,這已經不是“憧憬”的階段了。D項“這對中國文化的穩(wěn)定性起到的正面作用超過了負面作用”在文中沒有根據。(3分)

試題詳情

16.⑴在禮崩樂壞的社會轉型過程中,儒家持續(xù)地整理禮書,將儒家的觀點與古代的禮儀交融結合在一起。

⑵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后,通過國家力量,又逐步地完成了禮制的儒家化和法律的儒家化。

⑶科舉制度的推廣實現了教育儒家化,儒禮得以全面地滲透到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點2分,共6分)

試題詳情

17.⑴儒家本是獨立的思想流派,但漢代后經過國家力量的干預,被吸納為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為統(tǒng)治服務。(3分)

   ⑵教育的儒家化導致八股文的出現,使讀書人的思想受到鉗制、摧折。

   ⑶禮的繁復、制度化使人反感,尤其在近代追求革新的人們那里更是如此。

(每點2分,共6分)

 

乙.

試題詳情

15.  選D。 A項“創(chuàng)作出具有傳統(tǒng)藝術風格的作品”有誤,應是“具有獨特審美情境的作品”。B項“受到王原祁和王時敏的影響”有誤,原文中張值只是以此為例說中國繪畫“留白”的特點而已。C項“更強調的是材料,而不是情感”與原文不符,有誤。 (3分)

試題詳情

16. (1)油畫和中國畫,只是材料之間的差異,在材料的運用上也相互影響。在中西繪畫的相“融”上,更強調是情感,而不是材料。

(2)西方繪畫中的抽象性與平面化其實在中國繪畫中很早就有了,東方人更多的是一種感性的抽象。

(3)意境應該說是中西方藝術相融之后的一種審美情境(每點2分,共6分)

試題詳情

17.(1)扎實的藝術功底和成熟的人生閱歷使藝術上對境界的追求更具底蘊。(3分)

   (2)畫家創(chuàng)作時的特定情感體驗影響到意境的表達。

   (3)在境界表達上,擺脫材料和表現手法的依賴作用。

加試題答案:

試題詳情

19.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fā)/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6分,每處1分)

試題詳情

20.面對強秦不卑不亢,巧妙周旋,可謂“智”;大義凜然,維護國家利益,,置生死于度外,可謂“勇”;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嫌怨,促成將相合心,更是“大智”(答出兩點既可,兼顧“智”和“勇”)

試題詳情

21.秦國詐稱以城換趙之和氏璧,趙王不敢不予,又恐為秦所欺,(1分)藺相如出使強秦,維護了趙的利益,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1分)

試題詳情

22.A、C(A、“西漢末年”應改為“東漢末年”,C、高覺慧應改為高覺新)(5分)

試題詳情

23.(1)《鳳凰涅?》借鳳凰“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的故事,體現了詩人否定舊我、詛咒舊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2分)這種寫法體現了郭沫若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1分),主要體現為多用想象、夸張以及借助神話、傳說等表達情感。(2分)

(2)她把花比喻成自己,(1分)把賈府乃至整個社會環(huán)境的給予她的壓迫比作風刀霜劍,(1分)她不甘沉滅,又無力擺脫。(1分)憐花就是憐自己,她看到鮮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將來命運。 (2分)

試題詳情

24.利潤豐厚(依據1、4小節(jié));無專門立法(依據6小節(jié));制造成本低,監(jiān)管難度大(依據2、3、5小節(jié));個人征信系統(tǒng)缺失(依據6小節(jié))(答出1點給2分,答出4點給7分)

試題詳情

25.整治非法SP(依據2小節(jié));相關監(jiān)管部門收回SP監(jiān)管權(依據4小節(jié));加快相關立法(依據6小節(jié));逐步建立個人征信系統(tǒng)(依據6小節(jié));對批量信息進行過濾篩選(依據2小節(jié));為用戶定制篩選關鍵詞(依據3小節(jié))(答對其中的四點即可)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