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上冊:
第二章
第八節(jié)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知識
①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
②義和團運動的發(fā)展和慈禧太后的安撫政策
③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幾侵略暴行
④義和團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戰(zhàn)斗
⑤掌握義和團運動的歷史意義
⑥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嚴重危害
2.能力
①通過分析義和團提出的“扶清滅洋”口號的進步性與局限性,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深入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對《辛丑條約》內容的具體分析,準確評價它對中國社會的嚴重危害,學會運用具體歷史史實形成歷史概念的能力。
③通過相關歷史材料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并運用有效信息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 過程
本節(jié)內容作為講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的一課,要向學生交待清必要的理論問題及概念。關于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具體事實不要細講,重點講清“扶清滅洋”的口號;對于義和團運動的發(fā)展,要使學生注重宏觀知識的把握,不要拘泥與細節(jié)問題;對于八國聯(lián)軍的侵華戰(zhàn)爭,注意把握線索,交待清楚學生容易忽略的細節(jié);對于《辛丑條約》及其影響,一定要結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概念進行講解。
2. 方法
①提問法:在介紹事件的相關歷史背景時,可采用提問法,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②講解法:教師應將教材中的重難點部分給學生通過講解,加深理解。本節(jié)適用于講解清政府與義和團的關系。
③比較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將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作比較,從而加深認識。
④討論法:在評價義和團紜紜的時,可由學生客觀把握義和團運動是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爆發(fā)的農民反帝愛國運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義和團預備的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依次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通過史實的講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2.通過認真總結義和團運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啟發(fā)學生進一步認識:農民階級不可能完成反帝斗爭任務。
3.《辛丑條約》是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一個嚴重不平等條約,它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教學重點
1.“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
2.《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教學難點
1.清政府與義和團的關系
2.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
教具準備
電腦(教師主機,學生一人一臺分機)
課時安排
七十分鐘
教學過程
[導入語]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起主要侵略方式有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中國面臨著從半殖民地的嚴重危機。為救亡圖存。以康梁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然事實證明資產階級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行不通。與次同時,以農民為主題的廣大人民群眾掀起了更大規(guī)模的反帝愛國運動,這就是席卷了中國北方,震撼世界的義和團運動。
[講授新課]
[板書] 第八節(jié)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教師過渡]義和團運動爆發(fā)19世紀末,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壓迫的又一次偉大的農民運動。作為一歷史事件,有它的興起、發(fā)展和結束。
[板書]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教師講述]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最早興起與山東,是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秘密結社,以農民為主,其斗爭方式是反洋教。
[板書]1、興起于山東的原因
[教師分析]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外國傳教士借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他們實際上成為深入民間的帝國主義勢力的代表,與中國地方封建勢力相結合,共同欺壓百姓,由此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了人們的反洋教斗爭。而山東又是帝國主義侵略較早的地區(qū)。1897年德國強占膠洲灣,進一步刺激了山東人民,并最早在山東冠縣揭開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序幕。
[教師過渡]義和團運動是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形勢下爆發(fā)的,它的斗爭鋒芒主要指向帝國主義,義和團運動在斗爭中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
[板書]2、冠縣起義和“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
[教師引導]分析這個口號,大家要從口號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意義出發(fā),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
[學生回答]積極性:具有愛國的性質;局限性:使群眾放松了對清政府的警惕,同時帶有籠統(tǒng)的排外色彩。
[教師分析]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的危機形勢下,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嚴重抉擇。義和團運動提出了這個口號。這個口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始終把“滅洋”放在 第一位,突出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xiàn)出中國廣大勞動群眾從切身利益的深重危難中對帝國主義者發(fā)出的不共戴天的仇恨,從而吸引了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奮不顧身地向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進行勇猛的沖擊。但同時這個口號帶有很大的局限性。這個口號沒有麻痹清朝統(tǒng)治者,相反的卻欺騙了廣大群眾,束縛了群眾的行動和思想,便利了清朝統(tǒng)治者的利用和叛變。“滅洋”又帶有籠統(tǒng)排外色彩。所以義和團運動的最終失敗與他們的“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有關。
[教師過渡]在“扶清滅洋”口號的號召下,第二年秋,這場反帝愛國斗爭發(fā)展到山東、直隸的許多州縣,威勢大振。隨后,義和拳改名為義和團,并有單純的反洋教斗爭發(fā)展為反帝斗爭。
[板書]二、義和團運動的發(fā)展
[教師過渡]面對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fā)展,列強要求清政府盡快撲滅義和團。
[板書]1、袁世凱鎮(zhèn)壓山東義和團
[教師講解]清政府于1899年底任命袁世凱為山東巡撫,血腥鎮(zhèn)壓山東義和團。山東 義和團被迫轉移到直隸。1900年春,山東、直隸的義和團揮旗北上,勢力發(fā)展到京津地區(qū)。
[板書]2、義和團發(fā)展到京、津地區(qū)
[教師過渡]義和團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使清政府意識到非鎮(zhèn)壓手段所能達到目的的,于是改變了對義和團的態(tài)度,采取了“安撫”政策。
[板書]3、慈禧太后的“安撫”政策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0頁兩段引文材料]
材料1 清政府致各省督撫電文:此次義和團民之起,數(shù)月之間,京城蔓延已遍,其眾不下數(shù)十萬,自兵民以至與王公府第,處處皆是,同聲以洋教為仇,勢不兩立。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圖挽救。
材料2 清政府令駐外使節(jié)向各國政府解釋:“朝廷非不欲將此種亂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間,操只太蹙,深恐各使促使不及,激成大禍。亦恐直東兩省同時舉事,將兩省教士教民使無遺類。所以不能不躊躇顧者以次。”
[教師分析]從材料1、2可以反映出當時清政府看到了義和團勢力的強大,使他們意識到用剿滅手段無法達到目的,于是他們改用招撫,其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和利用義和團,正是招撫二字麻痹了義和團民眾,雖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但未能識破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及欺騙陰謀,致使最后在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下失敗。
義和團被默許為合法民團后,紛紛涌進了北京、天津。
義和團勢力的發(fā)展壯大,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華利益,為鎮(zhèn)壓中國人民,八個國家的侵略者采取了共同的侵略行為,這就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板書]三、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及其暴行
1900年6月初,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奧匈)組成聯(lián)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板書]1、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
[教師過渡]八國聯(lián)軍的侵華戰(zhàn)爭,遭到了義和團和清軍中愛國官兵的英勇抗擊。
[板書]2、義和團和愛國清軍抗擊八國聯(lián)軍
[教師提問]這次戰(zhàn)爭中有幾場重要戰(zhàn)役,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廊坊、揚村一戰(zhàn):侵略軍遭受重創(chuàng),狼狽逃回天津租借地。
天津保衛(wèi)戰(zhàn):義和團同守衛(wèi)天津的清軍進行英勇抗擊,清軍將領聶士成陣亡。天津陷落。侵略軍成立督統(tǒng)衙門,對天津實行殖民統(tǒng)治。
北京一戰(zhàn):北京陷落,八國聯(lián)軍在北京實行分區(qū)占領。
[教師總結]義和團和部分愛國清軍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原始的武器抗擊使用先進槍炮的八國聯(lián)軍,重創(chuàng)了敵人,顯示出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
[教師過渡]腐朽的清政府與落后的義和團最終沒有阻止八國聯(lián)軍進犯天津、北京,他們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罪行罄竹難書。
[板書]3、八國聯(lián)軍的侵略暴行
[教師過渡]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前,慈禧太后倉皇出逃,這時她看到義和團再沒有利用的價值了,于是在逃跑中,她下令斬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要求八國聯(lián)軍“助剿”,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zhèn)壓下失敗了。
[板書]4、義和團運動的失敗
[教師引導]關于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大家在分析時可與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對比。
[教師總結]客觀方面: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主觀方面: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其次分析“扶清滅洋”口號,“扶清”使義和團喪失了對清政府應有的警惕性,這也是義和團失敗的主觀原因。
義和團運動是一次農民群眾自發(fā)的反帝愛國運動;由于農民解決無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最后失敗,但它的歷史作用是否定不了的,它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這一點就是侵略軍自己都是承認的。
[教師過渡]就在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城時,清政府不但不給予抵抗,卻反過頭來下令清軍“鏟除”義和團,充分說明了清政府的腐敗。最后與列強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板書]四、《辛丑條約》的簽定及其影響
[教師講解]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奧匈)以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六個字概括“賠、劃、拆、懲、改、修”
[教師過渡] 下面我們重點來學習《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教法分析]在學習這一問題上同學們可參照咱們前面所講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
[教師分析]①巨額賠款,這是字鴉片戰(zhàn)爭以來最多的一次賠款。賠款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從此,清政府的重要稅收,幾乎全被帝國主義所控制。清政府的稅收機構實際上成了替帝國主義收款的代辦機關。巨額賠款,加劇了中國人民的貧困和社會經濟的凋敝。②在北京設立“使館界”。從此,“使館界”成了“國中之國”,成了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各國公使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③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qū),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國防安全,侵略者可以隨時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控制,直接鎮(zhèn)壓京津的反帝斗爭。④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假如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zhèn)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永不敘用”。這是帝國主義要清政府更加唯命是從,使清政府成為他們的幫兇,進一步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帝國主義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硬要提高外務部的地位,以便操縱中國的對外機構。
通過《辛丑條約》,帝國主義進一步擴大了在華權益,又維持了清朝統(tǒng)治。慈禧太后則保證今后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從此,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缎脸髼l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秩序完全確立,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
學生網上學習
(為優(yōu)化課堂,課前我制作了一個網頁,供學生課上學習)
[指導學生上網]寫入網址:http://www.MZMS.net 進入網頁的主頁面。
[主頁面的構成]
課題:第八節(jié)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一級子目錄:本課專題內容、在線視頻資料、在線圖片資料、在線留言論壇、本課綜合練習、民族中學首頁、本站幫助信息
二級子目錄:
一、本課專題內容包含有:1義和團名稱及人物2義和團運動的興起3清政府對義和團策略的變化4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態(tài)度5義和團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斗爭6評價義和團7外國人眼中的義和團8義和團運動紀念館9八國聯(lián)軍在今后機的暴行10《辛丑條約》的簽定及其影響
1.義和團的主要活動地區(qū)是(。
A.廣東沿! .山東、河南、直隸C.河南、河北 D.山東、江蘇、浙江
2.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3.1900年6月,八國聯(lián)軍的統(tǒng)帥是(。
A.戈登 B.西摩爾 C.克林德 D.瓦德西
4.義和團的口號是(。
A.“均田免糧” B.“自強求富” C.“扶清滅洋” D.“師夷長技以制夷”
5.下列關于義和團運動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A.主要成員是貧苦農民 B.是一次反帝愛國運動
C.清政府承認過義和團為合法團體 D.義和團運動席卷了全國
6.天津義和團的著名首領是(。
、仝w三多②曹福田③張德成④朱紅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辛丑條約》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嚴重影響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