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背景 本文作于王禹偁貶官黃州期間.王禹偁是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驅.一生為革除弊政而不屈不撓地斗爭.多次遭到貶謫.太宗淳化二年(991).任知制誥并判大理寺時.因替徐鉉雪誣得罪皇帝.貶商州團練副使.至道元年(995).兼翰林學士.在太祖皇后宋氏喪禮一事上.直言無忌.又觸怒最高當權者.貶滁州知州.稱:“粗有操守.素非輕易.心常知于止足.性每疾于回邪.位非其人.誘之以利而不往,事匪合道.逼之以死而不隨. 真宗即位.復知制誥.參與撰寫.又因直書史事忤宰相而落職.降為黃州知州.作表心跡.謂“屈于身而不屈于道.雖百謫而無虧 .本文所說“四年之間.奔走不暇 .即指貶滁以來的經歷.王禹偁在黃州三年.調任蘄州知州.不久就因病逝世. 王禹偁是開北宋詩文革新之先河的重要人物.他盛贊韓愈文.自稱:“誰憐所好還同我.韓柳文章李杜詩. 疾呼“咸通以來.斯文不競.革弊復古.宜其有聞. 他的文章.內容充實.筆墨淡雅.抒情議論.均得心應手.他以平易暢達.簡雅古淡的文風.吹開宋初文壇上“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艷冶 ()的陰霾.帶來變革的清新氣息. 本文為晚年之作.已盡脫五代文格.藝術上臻于成熟.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