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堿式氯化銅(Cupric Chloride,不溶于水的綠色結(jié)晶)是一種農(nóng)藥,分子式:CuCl2?3Cu(OH)2?XH2O(X=1/2,1,2)。為驗證其組成并確定X值,某學生設(shè)計了以下幾步實驗:① 取a g的晶體研成粉末。② 晶體在空氣中加熱至確認質(zhì)量不再變化為止(銅仍為二價),冷卻后稱其質(zhì)量為b g。③ 另取a g的晶體,溶于足量某溶液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④ 向③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最后得到純凈固體稱量為c g。
若以上操作均正確,試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實驗中用到玻璃棒的步驟有 ____ (填序號)。
(2)步驟②中晶體應(yīng)放在______ __(填儀器名稱)中灼燒,灼燒后得到的固體應(yīng)為___________(填化學式)。
(3)步驟③所用的溶液可能是 ;
(4)步驟④主要包括: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 → → 晾干→稱量;
(5)若組成符合通式,則可以計算X的物理量組合是 ____ (填序號)。
A.a(chǎn)、b B.a(chǎn)、c C.b、c D.a(chǎn)、b、c缺一不可
(10分)堿式氯化銅(Cupric Chloride,不溶于水的綠色結(jié)晶)是一種農(nóng)藥,分子式:CuCl2?3Cu(OH)2?xH2O(x=1/2,1,2)。為驗證其組成并確定X值,某學生設(shè)計了以下幾步實驗:
①取a g的晶體研成粉末。
②晶體在空氣中加熱至確認質(zhì)量不再變化為止(銅仍為二價),冷卻后稱其質(zhì)量為b g。
③另取a g的晶體,溶于足量某溶液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④向③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最后得到純凈固體稱量為c g。
若以上操作均正確,試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實驗中用到玻璃棒的步驟有 ____ (填序號)。
(2)步驟②中晶體應(yīng)放在 _(填儀器名稱)中灼燒,灼燒后得到的固體應(yīng)為______ _____(填化學式)。
(3)步驟③所用的溶液可能是 ;
(4)步驟④主要包括: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 → → 晾干→稱量;
(5)若組成符合通式,則可以計算x的物理量組合是 ____ (填序號)。
A.a(chǎn)、b B.a(chǎn)、c C.b、c D.a(chǎn)、b、c 缺一不可
堿式氯化銅(Cupric Chloride,不溶于水的綠色結(jié)晶)是一種農(nóng)藥,分子式:CuCl2·3Cu(OH)2·xH2O(x=1/2,1,2)。為驗證其組成并確定X值,某學生設(shè)計了以下幾步實驗:
①取a g的晶體研成粉末。
②晶體在空氣中加熱至確認質(zhì)量不再變化為止(銅仍為二價),冷卻后稱其質(zhì)量為b g。
③另取a g的晶體,溶于足量某溶液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④向③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最后得到純凈固體稱量為c g。
若以上操作均正確,試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實驗中用到玻璃棒的步驟有 ____ (填序號)。
(2)步驟②中晶體應(yīng)放在 _(填儀器名稱)中灼燒,灼燒后得到的固體應(yīng)為______ _____(填化學式)。
(3)步驟③所用的溶液可能是 ;
(4)步驟④主要包括: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 → →晾干→稱量;
(5)若組成符合通式,則可以計算x的物理量組合是 ____ (填序號)。
A.a(chǎn)、b B.a(chǎn)、c C.b、c D.a(chǎn)、b、c 缺一不可
堿式氯化銅(Cupric Chloride,不溶于水的綠色結(jié)晶)是一種農(nóng)藥,分子式:CuCl2·3Cu(OH)2·xH2O(x=1/2,1,2)。為驗證其組成并確定X值,某學生設(shè)計了以下幾步實驗:
①取a g的晶體研成粉末。
②晶體在空氣中加熱至確認質(zhì)量不再變化為止(銅仍為二價),冷卻后稱其質(zhì)量為b g。
③另取a g的晶體,溶于足量某溶液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④向③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最后得到純凈固體稱量為c g。
若以上操作均正確,試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實驗中用到玻璃棒的步驟有 ____ (填序號)。
(2)步驟②中晶體應(yīng)放在 _(填儀器名稱)中灼燒,灼燒后得到的固體應(yīng)為______ _____(填化學式)。
(3)步驟③所用的溶液可能是 ;
(4)步驟④主要包括: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 → → 晾干→稱量;
(5)若組成符合通式,則可以計算x的物理量組合是 ____ (填序號)。
A.a(chǎn)、b B.a(chǎn)、c C.b、c D.a(chǎn)、b、c 缺一不可
1.C 2.B 3.A 4.D 5.B 6.B 7.B 8.D 9.B 10.AD 11.B 12.AC 13.B 14.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