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稱為吸熱反應.如C+CO22CO為吸熱反應.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化學能的利用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面,化學能的利用包括化學能與熱能、光能、電能的轉化.
(1)化學能與光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D
(填編號)
A.化石能源是遠古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儲存下來的
B.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最重要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取氫氣是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
D.燈泡通電發(fā)光就是燈泡把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的過程
(2)化學能與熱能
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時釋放431kJ的能量.
請寫出氫氣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氫氣體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H2(g)+Cl2(g)═2HCl(g)△H=-183kJ/mol
H2(g)+Cl2(g)═2HCl(g)△H=-183kJ/mol

(3)化學能與電能
①以H2為燃料可制成氫氧燃料電池. 已知2H2(g)+O2(g)═2H2O(l)△H=-572kJ?mol-1
某氫氧燃料電池釋放228.8kJ電能時,生成1mol液態(tài)水,該電池的能量轉化率為
80%
80%

②如圖是某筆記本電腦用一個乙醇燃料電池工作時的示意圖.乙池中的兩個電極均為石墨電極,乙池中盛有100mL 3.00mol/L的CuSO4溶液.
請回答下列問題:
a.通入O2的電極的電極反應式是
O2+2H2O+4e-═4OH-
O2+2H2O+4e-═4OH-

b.在此過程中,若乙池中兩電極產(chǎn)生的氣體恰好相等時(假設標準狀況下),理論上需通入
4.6
4.6
克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學——化學與技術】

1942年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以NaCl、NH3、CO2等為原料先制得NaHCO3,進而生產(chǎn)出純堿,“侯氏制堿法”為世界制堿工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1)“侯氏制堿法”把合成氨和純堿兩種產(chǎn)品聯(lián)合生產(chǎn),已知合成氨為放熱反應,若從勒夏特列原理來分析,合成氨應選擇的溫度和壓強是            (選填字母)。

a.高溫   b.低溫    c.常溫  d.高壓  e.低壓  f.常壓

(2)碳酸氫銨與飽和食鹽水反應,能析出碳酸氫鈉晶體的原因是          (選填字母)

a.碳酸氫鈉難溶于水      

b.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   

c.碳酸氫鈉的溶解度相對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結晶析出

(3)某探究活動小組根據(jù)上述制堿原理,欲制備碳酸氫鈉,同學們按各自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

第一位同學:將二氧化碳氣體通人含氨的飽和食鹽水中制備碳酸氫鈉,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圖中央持、固定用的儀器未畫出)。

實驗結束后,分離出NaHCO3晶體的操作是               (填分離操作的名稱)。

第二位同學:用圖中戊裝置進行實驗(其它裝置未畫出)。

為提高二氧化碳在此反應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實驗時,須先從a管通入     氣體,再從b管中通入           氣體。

(4)請你再寫出一種實驗室制取少量碳酸氫鈉的方法(用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來描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學——化學與技術】
1942年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以NaCl、NH3、CO2等為原料先制得NaHCO3,進而生產(chǎn)出純堿,“侯氏制堿法”為世界制堿工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1)“侯氏制堿法”把合成氨和純堿兩種產(chǎn)品聯(lián)合生產(chǎn),已知合成氨為放熱反應,若從勒夏特列原理來分析,合成氨應選擇的溫度和壓強是           (選填字母)。
a.高溫   b.低溫    c.常溫  d.高壓  e.低壓  f.常壓
(2)碳酸氫銨與飽和食鹽水反應,能析出碳酸氫鈉晶體的原因是         (選填字母)
a.碳酸氫鈉難溶于水      
b.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   
c.碳酸氫鈉的溶解度相對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結晶析出
(3)某探究活動小組根據(jù)上述制堿原理,欲制備碳酸氫鈉,同學們按各自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
第一位同學:將二氧化碳氣體通人含氨的飽和食鹽水中制備碳酸氫鈉,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圖中央持、固定用的儀器未畫出)。
實驗結束后,分離出NaHCO3晶體的操作是              (填分離操作的名稱)。

第二位同學:用圖中戊裝置進行實驗(其它裝置未畫出)。
為提高二氧化碳在此反應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實驗時,須先從a管通入    氣體,再從b管中通入          氣體。
(4)請你再寫出一種實驗室制取少量碳酸氫鈉的方法(用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來描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實驗化學
已知: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18g(4℃)、0.34g(25℃)、6.8g(95℃).乙醚的沸點為34.6℃.實驗室常用苯甲醛制備苯甲醇和苯甲酸,其反應原理為:
2C6H5-CHO+NaOH→C6H5-CH2OH+C6H5-COONa
實驗步驟如下:
①向如圖所示裝置中加入適量NaOH、水和苯甲醛,混勻、加熱,使反應充分進行.
②從冷凝管上口加入冷水,混勻,冷卻.倒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分液.水層保留待用.將乙醚層依次用10%碳酸鈉溶液、水洗滌.
③將乙醚層倒入盛有少量無水硫酸鎂的干燥錐形瓶中,混勻、靜置后將其轉入蒸餾裝置,緩慢均勻加熱除去乙醚,收集198℃~204℃餾分得苯甲醇.
④將步驟②中的水層和適量濃鹽酸混合均勻,析出白色固體.冷卻、抽濾得粗產(chǎn)品,將粗產(chǎn)品提純得苯甲酸.
(1)步驟②中,最后用水洗滌的作用是
除去NaOH、苯甲酸鈉和碳酸鈉等雜質
除去NaOH、苯甲酸鈉和碳酸鈉等雜質
.將分液漏斗中兩層液體分離開的實驗操作方法是:先
把下層液體從下端放出
把下層液體從下端放出
把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把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2)步驟③中無水硫酸鎂的作用是
干燥劑
干燥劑

(3)步驟④中水層和濃鹽酸混合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6H5COONa+HCl→C6H5COOH+NaCl
C6H5COONa+HCl→C6H5COOH+NaCl
;將反應后混合物冷卻的目的是
使苯甲酸盡可能多的析出
使苯甲酸盡可能多的析出

(4)抽濾裝置所包含的儀器除減壓系統(tǒng)外,還有
吸濾瓶
吸濾瓶
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
(填儀器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中學化學實驗中,通常用無水硫酸銅檢驗少量水的存在.由于無水硫酸銅吸濕性很強,需要現(xiàn)制現(xiàn)用.
方法甲:取2藥匙細小的硫酸銅晶體置于______中研碎后放入坩堝,將坩堝放在______上用小火慢慢加熱并用玻璃棒不停攪拌,最后將坩堝移入______中進行冷卻(請選用合適儀器或設備填空:表面皿、研缽、燒杯、通風櫥、試管夾、干燥器、泥三角).
方法乙:取2藥匙研碎的硫酸銅晶體于小燒杯中,加入20ml濃硫酸(質量分數(shù)不低于98%),并用玻璃棒攪拌,靜置5min后傾去濃硫酸,用無水乙醇洗滌數(shù)次,倒在濾紙上晾干.
交流與討論:
(1)方法甲中,加熱溫度稍高時會出現(xiàn)變黑現(xiàn)象,原因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方法乙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為了不浪費藥品,對無水乙醇洗滌液進行再生的方法是______,所用的主要玻璃儀器有蒸餾燒瓶、溫度計、承接管(牛角管)、錐形瓶______等;
(3)用制得的無水硫酸銅檢驗某雙氧水中是否含水時,除了發(fā)現(xiàn)固體變藍外,還發(fā)現(xiàn)該雙氧水中有氣泡產(chǎn)生,對此你有何猜想______;
(4)目前工業(yè)上正積極探索用濃HNO3作氧化劑,用Cu與濃H2SO4、濃HNO3反應,采取間歇加熱、逐漸加入濃HNO3的方法來制備CuSO4?5H2O 的新工藝.模擬制備裝置如圖所示.
問題一如圖裝置中,分液漏斗內(nèi)裝的液體是______;反應結束時,獲取CuSO4?5H2O的操作過程是先______,后______;趁熱將三頸瓶中的液體倒入燒杯中冷卻,析出晶體CuSO4?5H2O,過濾、晾干;
問題二工業(yè)上用石灰乳吸收尾氣,除了防止環(huán)境污染外,還能得到了有經(jīng)濟實用價值的副產(chǎn)品----亞硝酸鈣.尾氣吸收生成亞硝酸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問題三將石灰乳稀釋,可得到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與CO2相遇能夠產(chǎn)生白色沉淀.某同學想用如圖所示裝置以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CO2.教師指出制取等量的氣體,該裝置需要太多的鹽酸,造成浪費.該同學對該裝置某部位加了一個小試管,解決了這個問題.請你把改進畫在圖中合適的位置.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