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拉長后的結(jié)點位置O必須保持不變. 類型一用彈簧測力計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 [例1](無錫市08屆高三基礎(chǔ)測試)為了用彈簧測力計測定兩木塊A和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甲.乙兩同學(xué)分別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 (1)為了用某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表示A和B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你認為方案 更易于操作. 簡述理由 . (2)若A和B的重力分別為100N和150N.當甲中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為60N.b示數(shù)為110N.則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導(dǎo)示:(1)甲,因為甲方案拉木塊時不需要勻速拉動.而乙方案中A勻速運動難以控制. (2)在甲圖中B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等于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為60N.故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f/GB=60/150=0.4. 類型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guān)系 [例2](合肥市2007年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一14.)幾個同學(xué)合作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guān)系 .彈簧的上端與標尺的零刻度對齊.他先讀出不掛鉤碼時彈簧下端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然后在彈簧下端掛上鉤碼.并逐個增加鉤碼.依次讀出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 所得數(shù)據(jù)列表如下:(彈簧始終未超過彈性限度.重力加速度g=9.8m/s2) 鉤碼質(zhì)量 m/g 0 30 60 90 120 標尺刻度 x/10-2m 6.00 7.15 8.34 9.48 10.64 (1)根據(jù)所測數(shù)據(jù).在圖乙所示的坐標紙上作出彈簧指針的標尺刻度x與鉤碼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曲線. (2)作出的圖線與軸交點的縱坐標值的物理意義是 ,這種規(guī)格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 N/m. 導(dǎo)示:(1)如下圖所示. (2)圖線與軸交點的縱坐標值表示彈簧的原長為6cm,根據(jù)圖線的斜率可以算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26.1. 類型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例3](廣東茂名市2007年第一次?.11)某同學(xué)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時.主要步驟是: 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秤.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的圖示, F.比較力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 上述步驟中:①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 和 , ②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 和 . 導(dǎo)示:遺漏的步驟的序號:C.E,C中未記下兩條繩子的方向.E中未說明是否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了位置O.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用兩彈簧秤互成角度地將橡皮條拉到一定長度,此時需記錄的內(nèi)容有                       、                                                         .前后二次拉橡皮條時結(jié)點必須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                                             。

若此實驗中,F(xiàn)1 和 F2 表示兩個互成角度的力,表示由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表示用一根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的力,則下列圖中符合實驗事實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